|
|
名牌洋鞋遭遇质量门事件 一把火烧出什么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2日 13:42 经济参考报
本报记者:汪林义 一次抽检发现:进口的国外名牌皮鞋、旅游鞋,八成竟是不合格产品。名牌“洋鞋”的“质量门”事件,因浙江省工商局日前的一把大火而浮出水面。 在大多数国人的心目中,国外名牌就是品质和质量的保证。然而,洋品牌竟也沦为不合格产品,这让不少人莫名惊诧。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国际名牌鞋抽检竟有八成不合格 2006年底,浙江省工商局对该省进口鞋类商品质量进行了抽样检测,结果显示:被抽样的46个批次进口皮鞋、旅游鞋中,11批次合格,35批次不合格,批次合格率仅为23.91%。这些皮鞋包括路易威登、瓦伦蒂诺、D&G等10多个世界顶级品牌,价位多在千元以上。 浙江省工商局有关负责人指出,勾心抗弯刚度、帮底剥离强度、产品标识和感官质量等项目不合格是此次抽检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如检测中发现,西班牙产佐治牌牛皮革面男式皮鞋、意大利产STRADA(莱仕)牌牛皮革面男式皮鞋的勾心抗弯刚度不符合标准。据称,不合格的勾心会使皮鞋变形和穿着不稳定,易造成穿着者摔倒或崴脚。 帮底剥离强度不达标的皮鞋,容易出现开裂和脱胶。检测发现,意大利产的boomerang牌牛皮革面男式皮鞋、TRUSSARDI牌牛皮革面男式皮鞋、D&G牌牛皮革面男式皮鞋,以及西班牙产的马丁鸟牌牛皮革面男式皮鞋等都出现了皮鞋帮底剥离强度不达标的问题。 检测还发现,一些进口皮鞋没有按规定标注中国鞋号。这类不合格的皮鞋被勒令整改。 2006年12月29日,浙江省工商部门在杭州市郊公开烧毁了数百双产自欧洲的名牌皮鞋。观察人士评论,浙江省工商部门的这把火,烧毁了“洋品牌=高质量保证”的神话。 橘生淮北而为枳 国际顶级品牌的皮鞋在中国为何遭遇“质量门”事件?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国贸系副主任黄先海教授表示,西方公司为了全球扩张的战略考虑,有意对一些洋品牌进行差别化生产,投放到发展中国家市场的产品有时要次一些。上海交通大学品牌战略研究所所长余明阳指出,西方公司在质量监管方面的双重标准是洋品牌遭遇“质量门”的关键原因。 洋品牌在中国可谓是“三千宠爱集一身”。对洋品牌的宠爱,不仅限于消费者,一些部门也有着浓厚的“媚洋情结”。记者发现,洋品牌在国内到处享受着“超国民待遇”,挂着“免检”产品、“放心”产品的招牌。监管缺位,最终使得洋品牌质量问题频发。 记者了解到,欧盟的一些高档鞋生产厂家,都是一些几十人的小厂,以手工打制为主。温州泰马鞋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廖跃认为,当他们批量进入国际市场时,势必要借助别人的力量来贴牌加工,这其中肯定鱼龙混杂,产品质量无法保证。 “月亮是外国的圆,外国的亮。”温州东艺鞋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耀华说,长期以来,这种不正常的消费心理使国人无法理性地看待洋品牌,并最终宠坏了一些国外品牌。 “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而为枳。”观察人士指出,无论外国公司也好,国内企业也罢,追逐利润最大化始终是商家的第一目标。如果质量监管体系不健全,违法的成本不高,仅仅依靠企业的自律意识,难免会出现质量与效益打架中效益胜出的后果。 一把大火烧出了什么? “国际顶级品牌也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这对崇洋媚外的国内消费者来说,无异于当头一棒。”周耀华说,希望浙江省工商部门的这一把大火能将那些盲目迷信国外名牌的人烧醒,在消费的时候更加理性一点。 据了解,这次销毁的进口名牌皮鞋的价格一般高于国产皮鞋三倍以上,价位都在每双1500元至2500元之间,高档的甚至在4000元以上。业内人士指出,一些国内品牌的皮鞋,其品质和质量已经不次于国际品牌,消费者何必花大价钱去买劣质洋货呢? 政府部门强力监管,则是国外品牌不敢“忽悠”中国人的根本保证。浙江省工商部门将销毁劣质进口皮鞋称之为一次例行的执法行动。浙江省工商局局长郑宇民指出,要把对洋品牌的仰视转变成平视,所有商品,不管来自哪个国度,都应该一视同仁。 与西方比较,我们国家在质量标准建设上还显得相当滞后。如欧盟设置了鞋类有害物质限量标准,但国内目前还没有这样的强制标准。国内标准的滞后与空白,已经成了我国监管部门的“软肋”。浙江省工商局有关负责人说,中国的监管和约束力度应该向国际社会看齐,前提是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产品质量标准必须建立、健全。 观察人士指出,破解洋品牌频发的“质量门”事件,中国必须确立一个不断与国际接轨的外部监管环境。对于洋品牌的西方所有者来说,也必须重新审视自己在中国的经营策略,真正重视中国的消费者,珍惜自己的品牌。毕竟,时代不同了。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