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畸形电力过剩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6日 10:15 人民网—江南时报

  11月,国家电网公司发布的研究报告称:“十一五”期间,电源装机容量的增长速度超过全社会用电量的增长速度,增长规模也超过国家发改委“十一五”电力发展规划的电源投产容量(3.6亿千瓦左右),新一轮的电力供大于求的局面将会出现。

  早在3年前,有关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发出警告:如果不及时控制电站新上项目,新一轮电力过剩的局面就要在2007年左右出现。但遗憾的是,预言是如此的接近现实。

  电力投资跑马圈地

  在2004年2月,国家发改委

能源局局长徐锭明也发表了电力投资过热的讲话。2004年3月,中央政府便开始限制向钢铁厂、水泥厂等大型工业建设项目发放贷款,整顿这些领域的过热投资。但银行业为电力建设提供的贷款似乎有增无减,根据不完全统计,未经批准的违规建设资金有数千百亿元之巨。

  在这场电力投资热潮中,各路资本疯狂跑马圈地。三年前,在作为国家煤炭战略储备基地的晋陕蒙“金三角”,各大电力投资公司几乎圈尽了可圈的煤炭资源。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煤炭工业局副局长李自强说,国家五大发电公司、地方电力公司、山东鲁能、香港华润等都在鄂尔多斯规划了火电项目。目前,鄂尔多斯煤田探明储量中,埋藏在300米以浅的资源已划分殆尽。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电力投资数据,2003年初全国装机总量仅为3.53亿千瓦,但到了2005年,这一数据已经达到5.1亿千瓦,增长超过1.6亿千瓦。

  2005年12月29日,浙江国华宁海电厂2号机组投运,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理事长赵希正激动地开启密封的信封,宣布以宁海电厂2号机组投运为标志,中国电力装机突破5亿千瓦!如果按每千瓦5000元的造价计算,2004年开工的电厂建成投产的总投入约为9000亿元,其中违规投资达6000亿元。

  企业顶风而上为哪般?

  联合证券今年8月18日发布的最新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电力装机容量是英、法、德三国总和的2.4倍,除了已经建成的5亿千瓦,尚有2.2亿千瓦在建。

  新华社披露,未经批准就已上马的发电厂总装机容量达到1200亿瓦,是政府许可在建电站项目的两倍。专家估计,这些违规兴建的发电厂需要750亿美元的投资,大部分都来自国有银行。

  早在2005年7月15日,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和国家环保总局四部委联合发文,要求一批违规电站项目必须立即停止建设,并停止项目各项前期工作。

  第一批公告停止建设的违规电站项目涉及内蒙古、河南、河北、山东、江苏、安徽、广东、贵州、宁夏9省区的32个项目,装机容量总计为1711.4万千瓦。这些项目投资规模将高达855亿元。而这些项目中,多数已经开始施工或者前期工作基本完成,即使按照发电企业20%的资本金计算,违规电厂投资中,来自银行的资金将达到684亿元。

  今年8月16日,内蒙古新丰电厂项目终于撞在了国务院整顿的枪口上。

  国务院常务会议同意对直接责任人员作出严肃处理,其中给予党纪、政纪处分7人,移交司法机关处理2人,并责成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向国务院作书面检查;全区高达860万千瓦的违规电站项目一律停止建设,认真进行整顿。

  “补课”式发展致超常规投资

  此前,打擦边球、“爱哭的孩子有奶吃”是地方政府官员应对中央政府的普遍心态,而中国也罕有省级政府因执行中央政令不力而被通报批评的情形。对新丰电厂近30亿元违规建设和发生重大施工事故做出的严肃处理,释放了强硬宏观调控的信号。

  执行力也是生产力。如果国家相关主管部门不进一步完善“十一五”电力发展规划,强化规划的执行和落实,加强对电源项目的统一规划和管理,规范电源建设程序,引导电站项目有序发展,做好清理违规电站的后续工作,促使违规项目按照清理意见停建、缓建,难免再陷入“盲目上马高耗能项目—电力供应紧张—电力项目投资热—电力供应出现富余—新上高耗能项目—电力供应紧张”这样的“面多加水、水多加面”的怪圈。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部部长冯飞认为,造成这一投资怪病的原因是,在十年前,政府对电力需求作出不正确的判断后引发了随后的电力短缺,而在电力短缺后政府又通过放松投资管制进行“补课”式发展,导致了各类电力企业的超常规投资。在超常规的情况出现后,政府又采取控制的方式,而这种方式又缺少保证电力行业平稳持续发展的机制,必然出现投资的大起大落。

  所以,业内一致的意见是:当务之急还是要改革现有电力投资体制,引入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办电,由市场自动调节电力生产,从根本上杜绝电力投资忽冷忽热的现象。 (文章来源:

中国经济时报)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