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解开粮油价格上涨之谜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2日 14:01 南方日报

  引言

  近两周来,各地粮油价格骤然上涨的报道不断见之于各大媒体。对于目前粮油价格的涨因和涨势,各路声音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此番粮油价格上涨的原因究竟何在?如何预期其上涨的幅度和空间?它会不会引发通货膨胀?其对下游产品有何影响?连日来,本报记者带着这些问题向多位权威专家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及企业管理人士征询观点、了解情况,以期为读者提供更为科学的答案。

  粮价上涨的国际推力

  综合受访人士的观点看,本轮粮油价格上涨有着极为现实的国际背景。

  “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已融入世界贸易体系的情况下,国际粮食市场波动,多少会波及我国粮食市场。”

北京大学
中国经济
研究中心的一位粮食问题专家告诉记者,近期国际粮食价格上涨较快,加之国际市场预期未来一段时间内世界粮食供应依然趋紧,从而对我国粮食价格上涨形成了明显的外部压力。

  由其提供的资料显示,今年11月22日,美国现货市场硬质小麦玉米大豆的平均价格分别比9月份上涨6.2%、36.7%和25.4%。记者从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得到一份资料则指出,由美国农业部10月12日发布的2006年—2007年度世界谷物供求月度报告预测,世界谷物产量、贸易量有所减少,消费量增长,期末库存大幅下降。该报告判断,2006年—2007年度世界谷物产量为19.67亿吨,比上年度减产2.08%;消费量为20.43亿吨,比上年度增加0.98%;贸易量为2.42亿吨,比上年度下降2.06%;期末库存量为3.19亿吨,比上年度下降19.09%。

  此外,由农业部10月发布的《小麦市场监测信息》也预警,由于受到今年不利天气的影响,世界大多数小麦生产国都已出现减产态势,其中世界第三大小麦出口国——澳大利亚的小麦总产量将比去年下降55%,达到12年来的最低点。

  中国社科院亚太所管清友博士认为,导致我国本轮粮价上涨的国际因素还包括两个方面:其一,伴随着国际

能源价格上涨,生物能源方兴未艾,这在客观上使得已具工业产品特点的粮食在供求上失衡;其二,在国际农产品价格业已暴涨的背景下,国际资本炒作风生水起,助推我国市场上的流动性不断抬高粮价。

  路易达孚北京贸易公司研究部一位经理的观点与管清友的上述看法颇为接近,他说,今年国际市场小麦的价格比去年上涨了80%,而国内小麦的涨幅仅为10%,这意味着国际资本来中国炒作农产品的空间和可能性都很大。中谷粮油的一位研究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本轮粮油价格上涨的局势,虽然国内因素也客观存在且是短期内的主要矛盾所在,但国际方面的因素“可控性低”,更值得警惕。

  粮食购销新政之弊

  “当前国内粮食价格上涨,主要是由于短期因素——流通因素造成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金三林博士如此认为。事实上,在对粮食价格上涨原因进行分析时,近日已有不少权威人士将其直接原因归结到了“我国特殊的粮食流通体制”上。

  金三林说,今年我国夏粮总产量再创历史新高,为防止农产品价格过度下跌,保护农民利益,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曾下发通知,要求中储粮公司“敞开收购”。“由于最低收购价高出市场粮价,农民售粮踊跃,结果中储粮控制了市场流通的大部分粮源(收购的小麦占到今年小麦总产量的40%以上),农民存粮减少”。

  “到下半年,国际粮食价格不断走高,农民惜售情绪也逐步出现,国家储备粮又未及时投放,市场粮食短期供给明显不足,导致粮食价格上涨。”对于金三林所指出的这种出乎中储粮公司以及政府料想之外的结果,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的崔晓黎研究员直指,中储粮公司托市收购太多,投放市场又很不及时。

  “不可否认,在2003年以前的连续七八年时间里,我国的粮食供应和库存状况都不景气。而从2004年以来,粮食丰收的消息是连年不断。粮食增产,农民增收,这对于国家和农民来说,都是个好事情。”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上述粮食问题专家看来,丰收年份出现粮食紧俏的情况,也足以说明问题出在流通环节。

  管清友也分析指出,我国现行粮食流通体制的特点基本上是政企合一,国家战略粮食储备全面控制市场粮源。由于中储粮公司既是企业,有其自己的企业利益,又承担着一定的政府职能,其角色比较尴尬。“客观地说,中储粮公司的托市收购确实起到了保价的作用。但是当粮价上涨时,国储库必然要考虑到出库费用能够弥补存储补贴的损失。因此,中储粮特别是其地方分公司并不情愿出库。”

  短期内粮价涨幅有望逐步回落

  不难看到,为了防止粮油价格非常态上扬,政府除了加快抛售临储粮之外,还出台了不少新的措施。

  12月18日,国家发改委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地不得以玉米加工为名违规建设生物燃料乙醇项目,盲目扩大玉米加工能力,也不得以建设燃料乙醇项目为名,盲目发展玉米加工乙醇能力;同时立即暂停核准和备案玉米加工项目,并对在建和拟建项目进行全面清理。

  此外,交通部也于近日发出紧急通知,要求优先保证粮油副食品运输,加强对粮油副食品运输市场的监测,落实应急运输保障预案,保证粮油副食品运输畅通。

  “这次粮油价格上涨,应该是在近两年我国粮价回落后的恢复性上涨。”中国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告诉记者,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的粮价一直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5年4月份,我国粮食价格同比下降1.7%,6月份下降1.1%,10月份下降0.8%。而与此同时,其它商品的价格都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上涨,这次涨价是在较低基位上的上扬,排除非正常因素,涨幅空间不会太大。

  “从短期来看,此次粮食价格上涨的幅度不会很大,持续的时间也不会很长。”金三林认为,当前,我国粮食总供求关系处于基本均衡的水平。他说,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夏粮总产量1138亿公斤,增长7%,预计全年粮食总产量将超过4900亿公斤,与目前社会上比较公认的4900亿公斤的年度需求量基本相当;同时,粮食库存也比较充足。

  “充足的库存量将有效填补短期的供求缺口,抑制粮食价格持续上涨。”不过,金三林认为,从长期来看,我国粮食价格上涨压力依然较大。

  近期引发通胀可能性不大

  粮油价格上涨之所以牵引各方神经,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是,我国历史上几次主要的通货膨胀均与粮食价格上涨有关,而且粮食在CPI中的权重较大。

  专家告诉记者,在目前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支出中,用于食品消费的支出仍然分别占到37.7%和46.2%,这意味着,食品价格仍然是对居民消费价格水平最具影响力的项目,对居民的消费支出仍有重要影响——粮价及食品价格上涨,还会间接带动其他商品生产成本的提高,进而可能造成其他商品价格的上涨。

  对于这种忧虑,著名宏观经济问题专家、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宋国青认为不必惶恐,他坚定地判断:目前由于粮价上涨引发通货膨胀的可能性很小。王小鲁也一再表示,“即便其他有的专家认为我国宏观经济中出现了一些通胀苗头,但我觉得粮油价格上涨并非诱因,眼下这二者之间的实际关联性很小。”

  “此次粮油涨价的原因较为简单,有部分应该是合理的体现,而且政府也一定会在适当的时候进行有效的控制。”金三林说,由于国内供给能力的快速提高,目前已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在技术进步的推动和激烈竞争的压力下,大部分工业消费品价格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所以,当前的粮食价格上涨不会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也就是说,CPI的涨幅不会很高。”

  认为不会由于粮油价格上涨而引发通胀者,还包括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

  “从年初开始,不少学者都对我国的以粮价为主的价格问题表示担心,他们担心由此会引发通货膨胀。但从目前看,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我国现在的经济总体上呈现高增长、低通胀的态势。”姚景源的上述表述显得比较“官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则反复陈述自己的观点说,现在的市场决定了粮价要提高,尽管粮油价格上涨在理论上存在着引发通胀的可能性,但是政府必定会提前积极应对。他说,事实上,目前市场自身也在积极完善,国家也在努力采取措施,对流通秩序进行整顿。

  本报驻京记者 郑春峰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