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陶冬:煤价,2007年的一大惊喜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9日 13:13 《新财富》
如果在国家发改委挂名的27个煤转油项目全部投产,就需要1.1亿吨的煤为原料。加上中国目前上马的乙醇项目需要0.5亿吨煤,在不远的将来,近1.6亿吨煤炭的需求会突如其来地进入市场,对市场价格带来冲击。 陶冬/文 3年前中国的钢铁业有一个大跃进,其结果是铁矿石价格涨疯了。今天中国在煤转油项目上搞大跃进,其结果可能是煤价的一轮疯涨。 在石油价格高企的今天,替代能源是全球性的热门话题,中国也不例外。除了传统的水电之外,中国在核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能源利用上都出现了长足的进展。不过规模最大、最具爆炸性的,当属煤炭转石油项目。 在国家发改委挂名的国家重点煤转油项目就有27个,小规模、不知名的项目更不计其数。笔者今年6月曾在本栏目撰写一篇短文《加快石油生产“制造业化”》,介绍煤转油前景,一个月内收到十几个电邮、电话查询,寻求与笔者所在的瑞士信贷合作上市或贷款。笔者估计,这类小项目在中国至少有上百个。 煤转油技术,其实并不复杂,程序上分间接转换(即煤转气、气转油)和直接转换两种。间接转换技术为在南非、美国上市的SASOL公司所拥有,已具有几十年的大规模生产历史,并提供着南非六成的石油供应。SASOL近来正同中国谈判转让技术,不过据报要价高达10亿美元。直接转换技术已基本成型,部分中国煤炭企业亦开始掌握这项技术。 煤转油的成本大约为35-40美元一桶石油制品。以目前的石油价格,具有规模效益的煤转油项目是有利可图的。每生产一吨的石油产品,需要3.5吨煤和20吨水。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煤炭储藏量,足够全世界120年的使用量。但是煤炭生产基地集中在北方,大多缺乏水资源。中国无法通过煤转油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生产国的瓶颈,是水源不够。几乎可以肯定,煤转油项目会加剧华北地区的缺水情况,并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困扰。 不过笔者预言,多数煤转油项目不会下马。这类项目的投资主要集中于前期,一旦上马,停工的损失巨大。一旦开始生产,尽管原料价格上涨,因为沉重的利息负担,也必须坚持运营。同时,这类项目往往与地方政府有着密切的利益关联。回过头看2004年钢铁业的整顿,尽管发改委大力打压,尽管铁矿石成本一涨再涨,除了铁本等个别高调项目外,当年过度建设的钢铁厂几乎没有一个下马的,就是这个道理。 如果发改委挂名的27个煤转油项目全部投产(暂不计小的项目),就会凭空产生1.1亿吨煤炭需求。中国目前还在大上乙醇项目,再需要0.5亿吨煤。换言之,在不远的将来,近1.6亿吨煤炭需求会突如其来地进入市场,对市场价格带来冲击。这些需求是新增的、结构性的,而且对价格波动具有相当的刚性。1.6亿吨煤相当于中国(世界最大煤炭消费国)7%的煤炭总消费量,相当于5.5%的世界海路煤炭贸易总量。其数额堪用“惊人”来形容。 以目前煤转油项目的建设速度来看,第一滴油应该在2007年下半年出现,在之后的3-4年内,可达到1.6亿吨煤的消耗水平。煤转油对市场的影响,未必在4年后需求全部显现时出现。震撼可能在投资者突然意识到凭空出现的新需求之时便产生,而供应、产能却一时无法跟上,此时煤价就可能飙升。 然而,煤炭生产商之间并无OPEC那样的寡头组织,产能增长基本处于无序状态。一旦煤价大升,新的煤炭产能会很快出现。从市场意识到煤转油对煤炭需求的影响,到新产能的涌现,再到煤价恢复正常,或许只有1-2年的时间。因此煤炭价格的故事,不是石油价格的故事。 煤转油的另一面是石油供应。1.1亿吨煤炭被投入生产程序,将生产出3510万吨石油,这相当于中国每年28%的石油进口量和14%的石油消费量。这个数字对中国是巨大的,对世界石油市场和价格(中国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消费国)同样构成冲击。 从钢铁大跃进到煤转油大跃进,人们不禁想问,中国为什么一次又一次地大规模重复建设。企业的投资冲动、银行的信贷管理和地方政府的GDP主义三大“化学品”放在一起,制造出颇富中国特色的惊人一跃,制造出世界级的过剩,也制造出全球原材料价格的重大波动。 煤价,可能是2007年能源/商品市场上的一大惊喜。 对于本文内容您有任何评论或补充,请发邮件至xincaifu@p5w.net。(《新财富》2006年12月号最新文章)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