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直销牌照越发越多的好与坏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4日 15:17 新浪财经

  王海锋

  截至目前,获得直销牌照的企业已有13家,其中外资10家,内资3家,中国直销行业的格局再次回到外资独领风骚的局面。1998年获准转型的10家企业中,雅芳、安利、完美、玫琳凯、富迪已经获得了直销牌照。特百惠已彻底转型为传统的零售企业,百美、娜丽丝早就退出了直销市场。仅剩的尚赫、日晖两家企业没有拿牌。

  外资企业被获准直销的数量的渐次增多,是中国直销行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外资企业"转型"经营日渐规范并获得政府管理部门认可的体现。未来一段时间内,外资企业如何操作市场,监管部门如何监管市场,将是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的既对立又统一的政企为之争夺的对象。随着获得直销经营许可的企业的逐渐增多,监管与被监管,企业合法"转型"与经销商、直销员"维护"利益所暴露出的矛盾将日益突出,而当前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能否承受众多直销企业的入市压力,备受业界关注。与此同时,一些与这个行业息息相关的有益或无益于行业发展的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

  牌照越发越多是整个直销行业发展之必然,其利好的积极意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牌照只是合法经营的凭据 避免合法转型的暗箱操作

  自从1998年被批准转型到如今,外资直销企业一直是中国直销行业的主力军,在中国直销市场逐步走向正轨的环境下,外资企业大批量获得牌照,是政府管理部门对其在中国从事直销经营活动的肯定,也为其能够继续经营赋予了合法的身份。

  在经过一年的政策调整,政府管理部门的监管能力不断提高,监管职责也日益细化,同时,外资企业凭借多年从事直销经营的雄厚基础,再经过一年的"转型"调整后,能够初步完成对各项整合,并推出与法规相适应的"新政"并不奇怪,况且,获得直销牌照的外资企业要进入市场,还需要依法完成人员培训、网点建设、团队转型等基础性的工作,至于何时才能正式进入市场,还有待时日。从目前形势看,牌照只是企业从事直销合法化的一个凭据。

  对于拥有庞大销售团队的外资直销企业来说,拿牌不但意味经营的合法化,而对于企业如何依法引导销售团队成功转型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政府对企业的肯定,无形中给予企业从业人员以身份合法化的认可。企业合法经营,就避免了团队转型的风险,也增添了企业引导团队成员转型的成功率。这既有利于企业以后的发展,也降低了企业因身份不明所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有利于稳定市场和团队

  外资巨头中转型企业最具代表性,他们的渐次拿牌,对构建和谐的中国直销市场新环境,至关重要。十家转型企业除了退出和转向传统的3家外,仅剩日晖和尚赫没有拿牌。日晖的靓点是以店铺为中心开展经营的,随着其店铺布网的逐步网上和申牌工作的逐步推进,拿牌自然水到渠成,而尚赫经营的沉稳和团队的稳定,拿牌也并非难事。日晖规范的店铺经营和尚赫的稳重扎实,对行业稳定不会构成潜在的威胁,监管部门有理由按部就班地批准它们的经营许可,而没有必要采取对待安利、完美、玫琳凯一样的"火线"安抚策略。

  安利等巨头"火线"拿牌,对转型企业申牌而言是一个具有标志性的转折,舆论对此虽颇有异议,但此类巨头企业的成功转身对稳定市场秩序,建造和谐的直销环境不无好处。如果国际巨头直销企业,在中国直销监管的敏感期陷入"非法"的境地,将引发数以百万计的直销从业人员的不稳定情绪,而由此所引发的社会影响是可想而知的。

  为政府积累监管经验 为新手提供"蓝本"

  更多企业从事直销的身份的合法化,将推动企业在合法操作市场环节上各展所长,其各具特色的前身如何依照中国法律完成拿牌后的市场转型,参与其中的企业对此小心在意,监管部门对此也毫无懈怠之意。更多企业前期进入市场的经营活动无疑成就了监管部门积累了监管和服务市场的数据信息,为此后进入这个行业的企业提供更多有价值的指导。安利、完美、雅芳等巨头企业,无论是制度、文化,还是经营管理,都是其他后来者无法比及的,这些直销巨头先期进入市场积累的成熟的运作经验足以支持"新手"运作市场,其蓝本作用不可小视。

  辨正的看待当前的中国直销市场,我们不难发现,在牌照越发越多的背后,依旧隐藏着这样那样的风险和弊端。

  政府部门"监管"危机将持续走高

  在中国境内最具潜力且从业人数众多的企业都已经获准直销了,无形中将增加政府监管市场的压力。如果监管部门在不设置任何政策"障碍"的情况下,如何确保拿牌企业和直销员穿新鞋不走老路,其潜在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更何况监管部门还要为打击传销工作投入的巨大人力物力。此外,外资巨头可以放弃多层次,但其所属团队能否甘心转型并放弃团队计酬,将成为企业合法经营过程中无法回避潜在"黑洞",这也将成为企业加强规范和政府监管的重点。对这一"黑洞"隐患如果监管不当,就会引发市场经营的混乱,也将给传销分子以可乘之机,致使假借合法公司之名从事传销活动的行为将有所抬头。总之,大批企业同时进入市场,企业在入市初期引发的各类矛盾将在一定时间段内集中爆发,这无形中增加监管部门的"监管"难度和监管"风险"。

  巨头企业的进入,各巨头企业数总量超过百万的销售团队如何才能顺从地接受公司管理,这将是拿牌巨头们不得不认真面对的问题。企业处理不当,就会因违规操作而被取缔,所属公司也将遭受株连。根据现行法规规定,如果直销员出现违规行为,所属公司不能提供确凿证据证明与几无关的,公司将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责任。直销企业在拿牌后进行"政策转型"过程中,最受关注的当数对原有政策的调整,这种调整也将直接涉及到调整数以万计经销商的既得利益,稍有不慎,将危及到整个行业的市场稳定和公司业绩,并很有可能会引发更多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

  从业的自由空间缩小 危机市场安全

  以往中国直销市场因为监管不甚严格而显得相对自由,从而导致直销经营企业良莠不齐,而面对越来越严格的政府监管,在监管范围内四处碰壁的企业就显得很不适应。"自由"并没有固定的概念,它是一定法律规范下,权利最大化的范畴。就中国直销行业而言,在没有出台《直销管理条例》、《禁止传销条例》及其相关规定之前,监管部门对这一行业的监管是相对薄弱的,正因为如此,才使得很多中小企业变得十分活跃,传销也由此演变得异常猖獗。

  随着国家监管直销行业不断步入正轨,中小直销在无法适应接踵而来的监管政策,也不能根据政策要求作出适当调整的,只能选择退出。他们的退出,将直接导致数量庞大的"直销难民"涌进市场,能够吸纳他们的只有拿牌的企业。事实上,拿牌外资企业虽然由相对成熟的市场和相对饱和的销售队伍,况且外资企业对"政策转型"所带来的人员安置工作都自顾不暇,很难顾及其他。而拿牌的内资企业,虽多数企业具备吸纳大量从业人员的能力,但陷于经营区域的限制,在没有能力拓展更大市场空间的前提下,对此束手无策。无家可归的"直销难民"的长期存在,其所蕴含的不稳定因素是不容置疑的。

  管理部门懒政 滋生"有所不做"行为

  随着直销牌照的越发越多,更多的监管政策也显得捉襟见肘起来。《直销管理条例》、《禁止传销条例》及其相关规定的施行,虽然对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企业在实际运营中不断遭遇的政策瓶颈,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

  因为政策太过笼统,缺乏细则性的规定,增加了企业的作业成本。例如,《直销管理条例》第十条第二款规定,服务网点的设立应当符合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要求。而对于企业设立服务网点具体由哪级人民政府的哪个部门管理,该如何报批等可操作性的规定,则只字未提,企业在实际操作中只能自己摸索。还有,《直销行业服务网点设立管理办法》第三条第二款对"县级以上(含县级)商务主管部门应当根据而《条例》第十条第二款对申请企业提交的服务网点方案进行审查"的规定也极为模糊,企业很难把握是应该对将网点服务方案送交哪级商务主管部门审查。

  此外,商务部门为企业发放直销牌照虽然有先有后,但对外公布消息的日子却有着惊人的相似,那就是某一个周五下午5时以后。众所周知,在奉行"朝九晚五"的京城,一个主管直销行业牌照发放工作的职权部门,每次都选择这样一个时间发布消息,很难洗清故意躲避媒体"骚扰"的嫌疑。在"新闻发言人制度"已经相对完善的京城,商务部应该对此再清楚不过了?每每有企业获得直销经营许可的消息发布,全国所有媒体的报道里都看不到政府管理部门的"声音",至于消费者、媒体和从业企业做何感想,主管部门对此是否熟视无睹我们不得而知,但如此惊人的巧合确实令人匪夷所思,况且,世界上根本没有无缘无故的巧合。

  凡此种种,管理部门因此所滋生的"有所不做"的行为,不但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也偏离了其服务于民的宗旨。

  总之,直销牌照越发越多将带动中国直销行业的快速发展,是值得肯定的好的一面,但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所诱发的不利于行业发展的一面,也应该引起政府和企业的关注。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