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油改新机制缺失助长巨头垄断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9日 16:24 中国经营报
本报记者:黄杰 彭戈 “成品油批发门槛年内必降!”不出全国工商联石油商会会长、长联石油董事长龚家龙所料,12月6日,商务部发布《原油市场管理办法》和《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两份重大文件,宣告中国首次降低成品油批发门槛。 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刘振秋则向本报记者证实,掌管成品油定价大权的发改委已于日前正式废止了自2001年10月实施的“新加坡、鹿特丹和纽约三地成品油市场加权法”,同时开始启用“紧盯世界主要产油区布伦特、迪拜和米纳斯三地原油价,再综合国内炼油行业平均成本、行业平均利润后,确定国内成品油零售价”的成品油定价机制。 但这并非国家实施油价体制改革的全部。 新机制缺失什么? 按照“紧盯世界主要产油区布伦特、迪拜和米纳斯三地原油价,再综合国内炼油行业平均成本、行业平均利润后,确定国内成品油零售价”理解,新定价机制仍然是以国际油价为主,并没有将国内自产原油价格加入定价权重。 刘振秋表示,今年3月26日国家出台石油综合配套调价方案并适当提高了国内成品油价格,要旨之一就是把国内油价进一步向市场化方向推进。“而参考国际原油价格来确定国内成品油价格有助于实现市场化目标。” 发改委价格司石油和工业品价格处人士此前透露,国内成品油零售价格的最终形成需要通过严密测算。而测算系统正在设计之中。这也是当前国际原油价格剧烈震荡、而国内成品油价至今未出现变化的原因。 “但是,进口原油目前仅占我国年炼化原油总量的40%不到,60%的原油仍然是国内自产原油,这意味着有60%的定价权重被忽略掉了。” “自产原油权重在成品油定价机制中的缺失,等于进一步巩固了国有三大石油巨头的垄断地位。”前述专家说。 记者从发改委能源局获悉,正是注意到自产原油没有加入成品油定价权重,在新机制设计过程中已做出规定,当国际原油价格过高时,国内石油制品行业实行平均成本,即零利润;当国际原油价格过低时,则动用财政补贴机制,实现行业平均利润。 垄断坚冰依旧? 与发改委在成品油定价机制中不加入国内自产原油权重的做法相比,商务部降低成品油批发市场门槛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方法。 12月6日,商务部宣布《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和《原油市场管理办法》将于2007年1月1日起实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崇泉表示,两办法实施后,将打破国家统一配置原油资源和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集中批发成品油的格局。 “两大文件出台很仓促,制订期间一度受到了来自石油利益集团的左右。”知情人士透露,以前民营企业在申请设立成品油批发企业时,在自备加油站数量上有着硬性约束。而新办法已将该条剔除。“但仍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破除垄断。” 上海石油产品开发与贸易协会副会长林鸿栋表示,表面看外资和民营资本进入成品油市场门槛大降,但未来不排除商务部设置成品油批发和销售配额机制。“那么,多年来一直处于高度垄断状态的中国原油成品油批发市场仍会是坚冰一块!” 谁在妨碍中国油改? “成品油价改革仅是国内石油制品体制改革(通称油改)的一个重要环节,未来国家仍需考量如何破除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巨头形成的垄断格局,以及如何平衡交通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改委之间的利益分配,择机推出燃油税制改革。”前述接近发改委人士直言。 该人士指出,当前国内油改最大的问题仍在于石油巨头垄断机制难以打破。“作为核心、优质的国有资产,国资委希望这些资产能够升值,而破除垄断后显然会影响到这些垄断者的利益。”因此,部委之间存在一定博弈,这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中国油改进程。 “各自为政的官本位意识是中国油改最大的绊脚石,国务院必须从全局高度统一协调好部委关系和利益再分配。”该人士建言,中国如果不把石油的定价权交给市场,未来的油改就只能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