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魏稳虎:零售企业重塑区域为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6日 13:41 中国产经新闻

   文/本报评论员 魏稳虎

  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疯狂扩张必然要付出疯狂的代价。12月2日,有媒体报道称,头顶“中国第二大连锁超市”、“中国第一家连锁超市上市公司”等光环的上海华联超市正收缩北京的战线。对于这一现象,笔者的恩师、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黄国雄认为,全国性商业连锁企业的调整期已经到来。

  上海华联的急剧收缩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一个时期以来,在“规模制胜”的大旗下,站起了一个个零售巨人,同时也让不少“暴发户”一卧不起。比如曾创造中原奇迹的郑州亚细亚、曾誓言全国扩张的普尔斯马特,等等。与此相对应的是,一些并不起眼的零售企业则稳扎稳打,悄然发展壮大。比如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区域发展战略的湖南步步高超市等。

  大亨的败落和草根的崛起,使一个问题浮出了水面:企业选择战略时,究竟是“规模制胜”还是“区域为王”?表面上看,这也许是一个伪命题。因为战略本身并无优劣之分。然而“大跃进”式的悲剧提示我们,这确实又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因为战略选择不当,企业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笔者认为,从目前来看,“区域为王”战略是绝大多数零售企业应该采取的商业模式。这主要是因为:

  资本瓶颈制约了国内零售企业大规模扩张。资本是企业实施扩张的第一要素,没有雄厚资本支撑的盲目扩张必然难以为继。与此同时,扩张的目的又是为了资本的回报。国内一些零售大亨的败落,基本上都是因为资金链的断裂。比如广州家谊超市,盲目扩张使其背上了4.64亿元的沉重债务,由于严重“失血”,这家超市仅仅存活了两年多便走向终结。虽然资本状况是企业的核心机密,但零售企业的普遍存在的“供血不足”,业内早已心知肚明。

  零售市场的发育不完全限制了企业的扩张范围。由于市场的不平衡性、地区的差异性和制造企业的分散性,决定了在若干年内难以形成全国统一的商品供货市场。在发育不完全的市场形态下,跨区域企业必须解决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是

供应链的区域化问题,由于国内市场太大,即便大品牌也必须分区域建立分销系统。其次是商品结构、营销方式与商圈消费需求相适应的问题。第三是商品的物流配送问题。麦肯锡公司曾分析认为,全国性的发展需要非常完善、有效的物流系统。但就目前而言,中国的物流成本要高很多,所以在中国,地域性发展将更有优势。  

  国内零售企业的管理方式和人力资源不足以支撑大规模扩张。对于国内零售企业在管理和人才方面的不足,已众所周知,在此不再赘述。笔者只用一个数据来说明一下。去年进入国内企业500强的零售企业资金年周转速度平均为2.4次,而发达国家同类企业的周转速度却在20次以上。资金周转速度是一个很重要的综合指标,它是对企业的管理、人才等方面的综合考量。一叶知秋。这样的管理水平如何能适应大规模扩张的需要?

  从一个侧面来说,战略选择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企业选择哪种发展战略,关键要“因地制宜、因时而异”。发展现状决定了多数零售企业必须走“区域为王”的路子,立足区域市场,注重业态创新,提升单体效益,从而增强自身的整体核心

竞争力。如果不“精耕细作”好“根据地”,只图一时痛快,盲目“跑马圈地”,终将难逃厄运。可以讲,在相当多的零售企业仍将“规模称王”奉若圭臬时,上海华联的收缩无疑是明智之举。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