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电池门背后的中国机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4日 14:14 《当代经理人》

  跨国品牌并不就意味着质量好和有安全保障。11月7日,索尼公司公布了招回针对中国市场的3万块索尼自有笔记本品牌VAIO笔记本电池的具体计划。至此,因为“电池门事件”索尼已经在全球准备招回的笔记本电池超过800万块。

  具体招回情况是,戴尔全球招回约410万块、苹果公司全球招回约180万块、联想集团和IBM招回52.6万块(全球范围)加上2460块(中国范围)。再加上东芝、松下、日立等厂商的招回要求,索尼已经身陷困局,一时难以抽身。

  曾经,在笔记本锂电池行业,索尼可以说是风光无限。因为锂离子电池从1992 年由索尼公司商业化开始,从此世界的锂离子电池产业基本由日本人独霸天下。以索尼为首的三洋、松下、三星、LG五家日韩企业也长期占据了中国笔记本电池大部分市场份额。而中国笔记本电池厂商却寥寥可数,“虽然,中国的锂电池在国际上享有声誉,占全球锂电市场份额的70%,但在笔记本领域,国产电池却未能占一席之地。” 在电池行业摸爬滚打了数年的苏州富源科技总经理李云杰女士不无感慨的表示。

  现在,索尼“电池门”带给了中国电池厂商一个绝好的机会。“因为索尼笔记本电池质量事件留下的影响和市场空间(尤其是中国市场)是松下、三星等洋厂商无法完全填补的,此时中国厂商进入正好是一个契机。”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电池企业具有本土化优势,树立崭新的产品形象正是个机会。

  根据北京佐思信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调查的数据显示,锂离子电池应用在

笔记本电脑中有很大的市场前景。2004年世界锂离子电池需求量达到60.3亿美元,笔记本电脑电池需求量达12亿美元。预计未来几年每年全球笔记本电脑电池需求量在9000~12000万块之间,年均增长15%。而在中国市场预计在2008年笔记本电脑销量将达到500多万块,其配套的电池市场年产值也超过40亿。而由于笔记本电脑锂离子电池的零售价格在800元左右,远高于手机电池,其利润也是相当可观。

  似乎企业的商业嗅觉非常灵敏。就在索尼“电池门”还未结束的时候,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锂电池制造企业比克电池有限公司在上海宣布,国内首条笔记本锂电池全自动化生产线顺利量产,首期工程月产能大约200万只。此举意味着国内锂电池制造企业正式进军笔记本电池市场。

  其实,除了比克电池外,深圳还聚集着一大批中国的锂电池制造企业,如比深圳比亚迪、深圳邦凯科技、深圳华粤宝、深圳环宇达等。从1995年到现在,短短十多年间,深圳已汇聚了大大小小近40家生产商,目前市场上近七成的手机锂电池产自这里。现在,索尼“电池门”带来的商机,让这些中国本土锂电池企业跃跃欲试,欲以革新的自动加手工的低成本生产线发起对日本企业的挑战。

  但是,索尼“电池门”带给中国厂商的机会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顺利。因为目前正式进军笔记本电池市场有较大动作的仅有比克一家,有些让人觉得孤掌难鸣。国产笔记本电池遭遇的尴尬与笔记本产业的大环境息息相关。“无论是联想、方正、同方的知名品牌,还是一些小品牌,国内电脑厂商都没有自主设计制造的实力。最早的笔记本设计工艺来自日本,因此日本的整个笔记本产业链相对成熟,也带动了电池产业的发展。” 李云杰女士如此表示。

  而生产笔记本电池的门槛也让许多中国电池企业望而止步。比克电池首席运营官兼总工程师毛焕宇表示,建一条笔记本电池全自动化生产线,仅一台进口涂布机就要150万美元,远高出一条普通手机锂电池生产线的成本。国内很多中小电池制造企业一年下来的利润还没有150万元,上一条自动化生产线就成为空中楼阁。

  就实际情况看,目前具有实力进入笔记本电池领域的中国企业,除比克外,以比亚迪、邦凯、力神等为代表的一批国产锂离子电池制造商正快速成长和崛起,但要真正抓住索尼“电池门”带来的中国机会也许还有更多功课要做。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