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铁路最需要的变革是什么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1日 05:23 第一财经日报

  高渊

  有段时间默不作声的铁路,最近似乎又有新动作。

  前几天,铁道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时速200公里动车组牵引试验结束,取得圆满成功,并宣布将在明年4月18日实施全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届时,列车时速达到200公里以上,其中京哈、京沪、京广、胶济等提速干线部分区段可达到时速250公里。

  没有人否认铁路提速是一种进步。自1997年第一次铁路提速以来,铁老大每一次向更高速度发起的“挑战”,都成为民众关注的焦点。而眼下的问题是,提速似乎成了铁路手中的一张“挡箭牌”,隔两三年热热闹闹地来一次,似乎便轻松转移了各界对铁路深层问题的关注。

  眼下,已经有人质疑在火车的历次提速中,中小火车站越来越多地受到忽略。应该看到,每一次提速的结果是中小城市的火车站快车不停、车次减少,从而造成这些地方群众出行的相对困难。

  当然,这或许还只是小问题。最关键的是,这些年,铁路除了在提速等技术层面做点文章,在体制改革方面了无新意。

  实际上,铁路的改革反反复复,至今仍没有明确的方向。自2000年以来,中国的铁路改革坎坷不断,虽然几经反复,却依旧处于“探索”阶段。2000年9月,

铁道部要求所属各企业推进运输与多元经营,“企业分设、财务分账、人员分开”。随后,各地迅速组建独立核算的“客运公司”,成为与各铁路分局平级的路外企业。

  这就是著名的“网运分离”。但最终,业内并不认为这是一次成功的实验。到2002年下半年,各地客运公司在组建不足两年后陆续撤销,“网运分离”计划偃旗息鼓。

  在“网运分离”画上顿号后,铁路改革的政策导向逐步转向“主辅分离”,即作为铁路主业,运输功能将予以保留并积极发展、扩大规模、增产增效。而铁路系统固有的辅业,如卫生医院、工程、学校、施工基建单位、造车厂等将逐步从铁路系统内部剥离出去,或交给地方政府经营管理,或自负盈亏成为独立法人企业等。

  最近,铁路改革又转向投融资改革。目前看来,这或许是打开铁路资金瓶颈的最佳方法。但值得注意的背景是,社会资本对参建铁路能否获得预期收益颇有顾虑。

  现实的问题是,此前国内试行的一些合资铁路运营乏力,铁路部门对车辆、调度的统一管理以及严格的限价政策,使得合资铁路公司能够掌握的自主权相当有限,再加上国铁与合资铁路在营运上的摩擦,如期收回投资已经成为现实难题。

  仔细审视其中的问题,其实关键就是铁道部自身的职能没有发生根本转变。铁路系统政企不分,政府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而要想吸收到社会资金,铁路首先必须政企分开。目前铁路部门依然用行政命令的方式来支配企业行为,全路的运输资源也基本上用行政命令的方式来配置,民营资本几乎没有对自己的资产进行处置的权利。换言之,在现有体制下,他们很难得到什么承诺。

  也许,铁路改革必须先解决最根本的体制问题,然后才能求得改革中急需的资金与信心。而接下来关键是,铁路能否真正实现政企分离?

  更多精彩内容请浏览第一财经的网站:www.china-cbn.com

  中国首选,价值之选!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021—52132511(上海)10—58685866(北京)020—83731031(广州)0755—82416077(深圳)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