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厦华华映抱团 两岸新标杆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1日 17:37 《董事会》
与TCL、长虹、联想、海尔等大陆企业赴台采购,抑或台湾企业赴大陆以独资身份大肆投资相比,华映与厦华的合作深度皆非前者所能比 文/杨云高 “两岸兄弟一家亲。”2005年5月,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访问大陆时这样说。他的余音未绝,2005年11月14日,台湾中华映管(下称“华映”)董事会宣布,将收购位于厦门的彩电企业厦华电子29.87%-36.14%的股份。 2006年8月29日,厦华电子公告称,厦华与华映方面的股权转让事宜已经获国家主管部门的各项批准,华映投资大陆的旗下公司华映视讯(吴江)、福州嘉溢已完成股权过户手序,分别持有厦华电子32.64%和3.50%的股份,华映由此成为厦华的第一大股东。原控股股东厦华集团退居为第二大股东,持股约22%。此间,华映着手全面接管厦华,台湾大队人马陆续进驻。 以厦华为平台,华映拉开了第二轮进军大陆的序幕。这一次,华映比台湾其他企业走得更远、更彻底也更富创意,因此,无论对全球产业界还是两岸关系,华映的厦华之旅都是一个非同寻常的试金石。 厦华大换血 华映将主导厦华运营的标志,是厦华高层的大换血。 据8月29日的公告,原厦华董事郑毅夫、王玉良、苏钟人将不再担任董事职务,华映董事长、总经理林镇弘、华映财务总处副总经理巫俊毅、华映海外新事业拓展总处副总经理陈顺、华映TFT营运总部执行副总经理邱创仪成为董事会候选人。同时,经厦华总经理谢思瑜提名,将聘任现任华映副总经理许富添为公司的副总经理。此前,华映入驻厦华的高管人员已有一名财务负责人。 9月15日上午的厦华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以100%的同意票通过上述成员变更的议案。其后召开的新一届董事会上,陈顺担任厦华董事长,原厦华电子董事长郭则理担任副董事长。2005年底,当业界盛传华映收购厦华时,郭则理曾言辞激烈地加以否认,“就像说有人要买月亮一样”。 更多的国际化职业经理人也加盟到厦华。原三星电子德国营销总经理Hans,出任厦华德国分公司总裁;原汤姆逊彩电全球营销总裁Philippe,出任厦华法国分公司总裁;原美国百思买副总裁Lee,出任厦华美国分公司副总裁。 厦华总经理谢思瑜表示,目前美国、欧洲、日本、加拿大等地区的高端市场,约占厦华总出口额的80%。而美国军方发言人正在使用厦华自有品牌PRIMA平板电视作为其日常新闻发布会的高清演示设备。 根据厦华的发展规划,特别是在未来三年内,厦华平板电视能够进入全世界前五强。厦华今年将推多达150款机型,野心令业界吃惊。今年1月,总投资额13亿元的厦华平板电视工业园在厦门火炬(翔安)产业区开工,2008年初完工投产,届时,厦华平板电视的年产能将扩大到500万台。 业界多看好这桩婚事,一方是技术与代工风格的华映,一方是渠道与品牌明显的厦华,双方取长补短。华映入主厦华后,双方拿出各自所长互赠大礼培育21年、价值4.4亿的“厦华”系列注册商标,被原拥有者厦华集团以8000万元的友情价出让给厦华电子,华映则礼尚往来,承诺将优先提供厦华所需的液晶面板,价格不高于同一时期(同一月份)市场平均价格。 华映接收了厦华,也接受了厦华10送2.5股的股改方案,并在入主后迅速推进股改进程。知情人士分析,作为战略投资控股人,华映在乎的是通过厦华打通产业链,而不会通过减持股份来获利。 弱者相濡以沫 由于液晶产业是个“大者恒大、强者愈强”的产业,韩国三星、LG飞利浦作为全球排名前二的大厂,仍在不断追加数十亿美元的投资,对台湾液晶产业构成巨大压力。尽管台湾已超过日本、韩国,成为全球液晶面板出货量最大的地区,但液晶“面板五虎”友达、奇美、华映、广辉和彩晶仍过于分散。故而,从2001年9月达基与联友合并成全球第三大液晶面板厂友达光电后,台湾岛内就一直在讨论“面板五虎”的各种合并方案,其中群创并彩晶、奇美购彩晶、华映并广辉、奇美购华映的方案讨论最为热烈。 在此情势下,2005年11月,当华映单方面宣布将收购厦华时,业界意识到,华映与其他面板厂合并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了。到2006年4月,友达再次充当合并主角,收购广辉成为全球第二大面板厂,超过LG飞利浦。其后,友达、奇美加快在大陆华南的布局,分别在厦门、广东投资建厂。 作为弱者,华映一直在亏损线上苦苦挣扎。但它避开合并之争,突发奇兵,收购厦华电子,让同行看到另一种布局大陆的创新方式,也让研究者看到一个弱者独特的生存逻辑。 在收购厦华前,华映与强大对手的竞争思路就不是比拼投资规模的正面作战,而是深耕大陆,依托大陆的力量图谋反击。华映董事长林镇弘一直在运作将位于福州的华映光电运到大陆A股上市,2005年上半年上市的计划因逢股权分置改革而延宕。此次收购厦华,还被理解为华映因华映光电上市未遂而借壳上市。事实上,华映光电上市并未止步。 华映在大陆原本就有庞大的投资。在福州,华映光电是华映1994年在大陆设立的全资子公司,产品主要为CRT(阴极显像管)、等离子屏,其客户包括DELL、飞利浦、三星、冠捷、Acer 等,国内的客户还有海尔、TCL、创维、康佳等,厦华电子也是其客户。在江苏吴江,华映子公司也即本次收购厦华的主角华映视讯,则专业生产销售液晶显示屏及其模组。 华映视讯与厦华电子正好构成上下游关系,前者的液晶屏卖给后者组装成液晶电视。8月29日,厦华电子在公告中披露了双方的关联交易,即“今后华映视讯将优先提供本公司所需LCD面板,并根据本公司的生产需要至少保证其40%的需求,特别是在每年8月至次年1月旺季货源紧张时,必须确保本公司生产所需。”“华映视讯承诺,其供应给厦华电子的面板价格,不高于同一时期(同一月份)市场平均价格。”“华映视讯同意将将其现行对厦华电子的供货授信付款条件予以延长支持。” 一度时期,在液晶面板缺货时,彩电企业很难采购到彩电屏。现在,厦华得到华映的有力供货支持。但换个角度看,如何把面板卖出去,厦华成了华映的一个稳定出货渠道。 “看起来,厦华反而成了华映的救命浮木。”有台湾业者对《董事会》说。但实际上,厦华电子与TCL、长虹、创维等大陆企业相比,也是个弱者,这与华映的境地非常相似。 2006年中报显示的各公司彩电主营收入分别为,TCL136.6亿元,长虹约为42.6亿元,厦华仅34.7亿元。而厦华的资金面也很紧张,据厦华2006年中报,流动负债超过33亿元,同比增长30%;长期负债2600万元,同比增长400%,资产负债率达78.4%,较去年同期的75%有所提高,资金未有明显缓解。 在厦华的种种努力上,同样可以看到一个弱者的求生之道。像许多家电企业一样,厦华也折腾过手机,在2000年还推出华夏一号手机,但受制于资金窘迫,手机业务无疾而终。由于厦华在CRT电视上不具规模优势,从2000年开始,厦华全力转向数字电视和平板电视的高端战略,到2004年,无论出口还是内销,厦华的平板业绩位列国内同行前两名,把长虹、康佳、TCL等传统CRT巨头甩在了后边。目前,厦华的业务几乎很单一,于是厦华索性专注平板彩电,这与长虹的3C、海信的多媒体策略各不相同。 实际上,从1998年起,就陆续传出长虹、联想、东风汽车、科龙电器等企业将收购厦华的消息,2004年10月,厦华还曾公告称彩虹集团拟收购29%的股份,此收购后来不了了之。2005年9月,家电业又传出海尔有意收购厦华的消息。 所以,2005年11月华映传出收购厦华的消息,又被理解为有人在喊“狼来了”。这一次,狼是真的来了。 大同的家族梦想 作为台湾二线面板厂,华映在台湾现有1条6代线、2条4.5代产线,17英寸面板出货量居全球第一大。除将CRT从台湾全部移向福州外,华映的液晶面板后段模块产能亦多数移往华东、华南。 这些庞大的产能都需找到出口。除了接三星、飞利浦、LG等大客户的订单外,华映更需要找到稳固的出口,就像友达与大股东明基那样,双方既是同一体系企业,又互为客户,可以直接消化产能。台湾面板厂商友达、奇美、瀚宇彩晶、广辉都有了自己下游产品的品牌支撑点。 收购可助华映借厦华的终端与渠道优势快速布局全球市场。厦华的行销网络遍及119个国家和地区,并已构建约3000个境外售后服务网点体系,美国、欧洲、日本、加拿大、中东等发达市场目前已成为了厦华平板电视出口的主阵地,约占到80%的比重,自有品牌出口比重约60%。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06上半年厦华液晶电视出口额为1.08亿美元,是第二、第三名国产品牌两家出口额总和的1.2倍。据赛诺公司的统计数据,厦华液晶电视上半年国内市场占有率为10.65%,列行业第二。 “华映势必会好好掌握,其实从基础来看,这也是鱼水互利的事。”台湾业者对《董事会》说,“但关键还是在人,如意算盘是人打的,鬼胎也是各怀的。” 据他分析,华映的产线仍以4.5代为主力,虽然有6代线加入,但量太小,不符经济规模,而4.5代产线要切割40以上电视面板,是没有竞争力的,也就是说,欧美的电视市场华映应该不会有机会,反倒对于内地的32,或许有很大的市场存在。“厦华主攻海外,华映则想开发大陆,双方战略不同。” 他还说,华映是大同投资的,林镇弘的哥哥是林蔚山,也就是大同的董事长,大同是家族企业。大同本来是台湾第一品牌,20年前,台湾只有大同做家电,现在市场份额已大幅下滑,所以大同品牌想进入大陆,但受限于台湾法令,无法有所动作,“而今天的厦华正好成为华映的一个机会,尤其又是大同的人马当家做主,当然会把大同和华映在大陆的发展布局考虑进去。” 在新当选高层中,林镇弘出身林氏家族,新董事长陈顺曾任大同集团电子总厂副厂长、大同电子科技公司总经理,新任副总经理许富添曾任大同公司研究所主管。 不过,这桩收购案未来成功与否,都不影响收购本身的意义。与TCL、长虹、联想、海尔等大陆企业赴台采购,抑或台湾企业赴大陆以独资身份大肆投资相比,华映与厦华的合作深度皆非前者所能比。它的标杆意义正如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董事长萧万长所言,“两岸合作去挣世界的钱”,故而这桩合作案也顺利“获得国务院国资委、商务部、中国证监会等主管部门的各项批准”。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