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应铁腕市场化整合钢铁业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30日 04:12 第一财经日报
张庭宾 上周,在全球钢铁产业的博弈中,中国钢铁业陷入了愈加被动的困境中。 ——从上下游产业链条来看,25日,全球三大铁矿石供应商之一的巴西淡水河谷(CVRD)代表在中国青岛扬言,新财年铁矿石价格将涨40%,丝毫也不给东道主面子。 ——从制造业横向整合来看,继米塔尔与安赛乐两大钢铁巨头跨国联姻之后,印度最大的私营钢铁制造商塔塔钢铁公司于22日宣布,将以总价约80亿美元收购欧洲第二大钢铁企业英荷科鲁斯集团。 在连续两年涨价70%、19%之后,淡水河谷再度狮子大开口,其首先在蔑视国人的智慧。《第一财经日报》去年底曾经预测——美国经济将要调整,而现在这种调整已经成为众所周知的事实:美国的GDP增速已经由一季度的5.6%下降到二季度的2.6%,乃至三季度的1.6%。这种调整正对全球能源原材料的资产泡沫釜底抽薪,国际石油等能源原材料的价格已经大幅回调。此刻,铁矿石价格不跌反而要涨,正是特别刺激中国,机遇难得,应当继续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中美携手一起彻底戳破铁矿石的价格泡沫。 淡水河谷如此嚣张,何尝不是在嘲笑着中国缺乏钢铁制造业的整合魄力,在铁矿石商的眼中,他们是上游的三个巨人,而中国的钢铁企业是一大群乌合之众的小矮人。现在中国仅在内地A股上市的钢铁业公司就已经多达35家,其中绝大多数是国有钢铁公司。 钢铁制造产业整合对于中国的好处无须多言,但过去多年来,整合钢铁业屡屡虎头蛇尾,乃至变成了叶公好龙的闹剧。岁月蹉跎,这不仅使中国钢铁产业任人鱼肉,甚至拖累了整个国际钢铁制造业的议价能力。再不扭转被动局面,今后很可能会被国际钢铁业谈判联盟摒弃,铁矿石商甚至可能专门针对中国制定“歧视价格”。 是到了中国钢铁业必须强力整合的时候了!然而,近两年来,以宝钢为代表的一批钢铁企业进行的整合尝试之所以举步维艰,不仅受到一些钢铁厂的企业领导既得利益的阻挠——如果10家钢铁厂整合为一,那就必然少了9个总经理,更关键的是,各钢铁厂绝大多数是国有企业,分属国资委、各地政府管辖,又是各地利税的重要来源,谁也不愿放手。这两重阻力显然不是宝钢们能够突破的。 只有国家意志方能达成中国钢铁业迅速整合的目标。只要国家决策层下定决心,各钢铁企业的“国有”性质反而能形成快速通道,使中国的国有钢铁企业集团闪电聚变为3~5家的强势集团,其效率必将大大快于国际钢铁业的产业整合速度。 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强力整合还需在公平的基础上,用市场化定价的方式先行资本整合,同时要兼顾好中央和地方、各地之间的利益关系。 特别有利的条件是,国内主要的钢铁企业大多是上市公司,而且它们大多都进行了股权分置的改革,进行资本层面的合并,已经不存在各自资产估值的太大分歧,只要取一段时间内(比如半年、一年等)各自股价的平均值定价即可。同时股改后,也不存在流通股和非流通股的利益冲突,流通股股东也会乐观其成。 在股权合并之后,企业的领导权和董事会、经营层的安排是一个关键。合并之后,成为如此大的钢铁企业集团,按照一些人的传统思维,那就应该由国资委来统一管理,这里其实存在一个“政企不分”的误区。按照现代企业制度,企业的股东代表大会乃企业的最高权力机构,由股东代表大会推选董事会、监事会,董事会任命总裁,由总裁组阁经营层,这本身就是很顺畅的领导结构。没有必要再给它请个“婆婆”,否则各地方政府难免产生抵触情绪,致使合并功败垂成。 对于合并后集团的影响,国资委和地方政府完全可以通过行使其股东权利来实现。这样部委和地方的利益通过股东代表大会和董事会的博弈来相互监督和制衡,原先四分五裂的力量反而可以疏导为相互良性的制约。这样会形成一种新的国有企业管理模式——非属于中央国资委管理,也非属于地方国资委管理,而是属于股东大会管理的模式。 另外一个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是,合并后的各地钢铁业的税收归属问题,属地化收税显然更加合理,也可以排除合并的阻力。 一言以蔽之,中国钢铁业的今天已经走到了这样一个必须抉择的时刻,何去何从,不言自明,当断则断,需要铁腕!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