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光博会的魅力在哪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1日 11:11 《商界名家》

  本刊记者 刘承波

  在中国称得上叫“光博会”的,南有深圳,北有长春,中有武汉。深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会展业向来发达;2005年,借着第20届国际光学大会移师中国在长春召开的契机,长春也办起了一个光博会,但2005年8月办了第一届,原打算2006年5月办第二届的,到现在都没有音讯。武汉却是从2002年办起,一届不落地办到现在已经是第五届了。

  在外地人眼里,武汉两个展会是比较有名的:一个是机博会,另一个就是光博会。武汉为什么能够办得起来光博会,还一届比一届办得更好?光博会能够吸引全球光电子行业的商家和专家、学者集聚武汉,其魅力在哪里?武汉的光博会还能够办得下去吗?它的未来会是啥样?《商界名家》记者深入当地政府、企业、科研院所采访,试图解开这一系列谜团。

  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光博会随着“武汉·中国光谷”的建设应运而生,可以说是“中国光谷”这片土地孕育了光博会。这片坐落于武汉市的东南部,与武昌、洪山、江夏区相邻,位于三湖(东湖、南湖、汤逊湖)、六山(珞珈山、南望山、喻家山、

马鞍山、伏虎山、狮子山)之间的方圆5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不仅风光旖旎,环境优美,还是一块英才汇聚、人杰地灵的宝地。

  在“中国光谷”,有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42所各类高等院校、56个国家级科研院所、1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1个国家工程技术中心、700多个技术研发机构;有49名两院院士,其中13名院士是光电子信息技术的学科带头人,20多万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50多万在校大学生,每年毕业大学生5万余名,科技、教育实力仅次于北京、上海,居全国第三;这里还有旨在培育光谷持续创新能力而建的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

  目前,“中国光谷”累计拥有企业7000多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700多家,民营企业占80%以上,年销售收入过30亿元的3家,过10亿元的6家,过亿元的64家。世界500强企业中,有19家在这里投资和设立了商务机构。这里有14家公司在境内外上市,近70%的中小企业的主导技术是从大院大所转移和合作开发出来的。这里创办了我国第一家创业中心——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至今,累计孵化高新技术企业500多家。我国第一条一次群(8MB/S)光纤通信缆在这里开通,第一个激光技术实验室在这里建成。到目前,这里的光纤光缆生产能力仍居全国第一,大功率激光器、激光加工设备、激光医疗设备的技术水平、生产能力在全国也是遥遥领先。

  在这个1991年就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里,因为具有相当的科研实力,又拥有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2000年5月,湖北省委、省政府决定:举全省之力建设“武汉·中国光谷”。不久,13名全国政协委员向全国政协递交“光谷”提案,26名院士联名倡议在武汉建设“中国光谷”。在一批院士、专家、学者的奔走呼号和地方政府的共同努力下,2001年7月6日,原国家计委正式批复,同意在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建立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中国第一个国家级的光电子产业基地——“中国光谷”就这样在武汉诞生了。

  借着国家批准建设“中国光谷”的契机,为了向世界宣传、展示“中国光谷”,让“中国光谷”和国际光电子行业实现对接、交流,促进“中国光谷”的快速、健康发展,2001年底,武汉市宣布,将于次年始举办一年一度的“中国武汉国际光电子信息技术博览会”。

  2002年6月18日至21日,由中国信息产业商会和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共同举办的首届中国武汉国际光电子信息技术博览会暨“中国光谷”论坛如期举行,国家教育部、科技部、信息产业部、国家知识产权局等部门一批政府官员和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一批院士以及相关科研院所的一批专家学者和金融界、产业界精英共300多人,对“中国光谷”发展至关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化、资本市场发展、知识产权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东湖开发区管委会总工程师夏亚民这样评价首届光博会:尽管在参展企业数量、现场成交金额、展会参观人数等数字上,都无法和现在相比,但她搭起了一个舞台、传递了一个信息,某种程度上讲,就已经成功了。

  为光谷注入生机与活力

  专业的人办专业的事。从东湖开发区机关和各企事业单位抽调出来,临时组建的会展承办人员的参差不齐,可能是首届光博会最大的不足。2002年,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生产力促进中心成立,这是一个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的机构,东湖开发区管委会赋予该中心五大职能:投融资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国际竞争力推动服务、自主创新服务、基础服务,并指定承办光博会。这个中心19名在职员工,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89%,其中

留学回国人员3名,博士1名,硕士5名。因为有了专业机构的操盘,并提供会前、会中、会后全方位的服务,光博会才一届比一届办得成功,为“中国光谷”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信息时代,得标准者得天下,谁主宰了技术标准,谁就最有发言权。目前,视听光碟有“蓝光联盟”、HD—DVD、EVD、FVD等5大光盘标准,都由日、欧企业联盟制定,我国碟机厂家每年须交纳高额的专利费用。2004年第三届光博会期间,中国科学院干福熹院士倡议,由东湖开发区牵头,联合区内相关研究机构和企业共同组织实施研制中国新一代多功能光盘技术(简称NVD)。这一倡议得到了与会研究机构和企业的积极响应,由国家光盘应用工程研究中心、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武汉高科国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研究机构和企业共同发起组建的武汉光谷鸿景科技有限公司随即成立,进行NVD研发和产业

化工作。2005年第四届光博会期间举办的“新一代光盘产业技术国际论坛暨国际光盘存储技术成果展”上,国家光盘应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阮昊、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主任谢长生关于NVD技术及其标准的演讲,在光博会上产生了不小的震动。东湖开发区经济发展局副局长习新启告诉《商界名家》记者,当时两位专家的演讲,已经诏告世人:全球新一代视频光盘NVD在武汉诞生了!在“中国光谷”采访时,听说光谷鸿景科技有限公司已经生产出了NVD样机,《商界名家》记者欲前往探个虚实,但光谷鸿景公司和开发区方面都表示,因为涉及到商业机密,目前暂时还不能接受媒体采访。习新启说,NVD的研制成功,不仅改写了日、欧企业联盟光盘标准一统天下的历史,还将推动“中国光谷”光存储产业的形成,并由此带动一批光存储行业中小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武汉市副市长袁善腊表示,武汉光博会最大的品牌效应是促进资本、技术、产业向中国腹地转移,向人力资源丰富和科技水平较高的地方转移,能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布局。是的,国内外一大批实力雄厚的企业通过光博会向“中国光谷”扎堆,韩国哈威特来了,台湾菘凯、鸿景来了,日本住友、丸顺来了,中国普天、中芯国际来了……这些项目的引进,推动了中国光电子产业融入国际产业链,更延伸了“中国光谷”光电子产业链。

  经常代表企业参加国内外一些大型会展的武汉光谷激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总经理助理冯迅说,国际知名会展一般都具备三大功能:展示、交流、交易,从这一点上来讲,光博会已经具有了国际知名会展的属性。让他感受最深的是,作为一家老的新公司,2005年第一次在第四届光博会上亮相,就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光谷激光的前身团结激光,作为光谷的三大激光企业之一,在业内的知名度非常高,因为产业发展和对外合作的需要,2005年8月,由团结激光投资控股的光谷激光正式注册成立。如何向世人展示一家老的新公司?正当公司领导层为此犯愁时,他们收到了第四届光博会的邀请函。因为武汉光博会就在自家门口,参展设备调运、组装方便,他们决定试一试。这家曾经创造了10多项全国第一的激光制造企业在光博会上一亮相,就受到业界关注和媒体追捧,很多企业找上门来要求合作,武船重工公司就是其中一个。2006年6月,光谷激光成功地为武船重工公司量身定做出一台18米长大型高功率激光切割成套设备,成为目前我国可移动切割长度最长的大型激光切割机,这将给我国传统制造业带来一次“产业革命”。这一合作的典范,为光谷激光带来了大量的订单。谈起光博会,冯迅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今年我们还要参加光博会!

  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大楼是在第四届光博会期间正式落成的,其意义不仅仅在于为光谷增加了一个国家级的实验室,更重要的是吸引了一批国际顶尖级光电子人才。周治平,海归博士,现任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主任助理,他原是美国乔治亚理工学院教授,美国国际光学工程学会(SPIE)和美国光学学会(OSA)会员,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 IEEE)资深会员,因为应邀参加了两届光博会,他联合黄德修、阮玉、师力给武汉市政府写了一份如何提升光谷产业结构的报告,得到时任武汉市长周济的高度重视,后来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在武汉建立光电国家实验室,周治平应邀出任主任助理。周治平接受《商界名家》记者采访时说,他在美国的月薪是1万美元,在这里仅1万人民币,从收入上来讲是不划算,但他从历届光博会的举办看到了武汉发展光电子产业的信心和决心,作为一个美籍华人,他没有理由不为中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东湖开发区管委会总工程师夏亚民说,像周治平等国际顶尖级人才的引进,不仅为光谷注入了生机与活力,还因为他们在国际相关行业的影响力,使光谷、光博会参与国际交流有了更直接的桥梁。美国国际光学工程学会(SPIE)与“中国光谷”建立起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参与主办今年即将举办的第五届光博会,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跻身国际性会展业任重道远

  从光博会的承办机构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生产力促进中心提供给《商界名家》记者的有关资料来看,从2002年的第一届到2005年的第四届,不论参展企业、展会现场成交金额,还是参观人数,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这对于光博会的承办机构来讲,已经是很大的成功了。

  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生产力促进中心会展事业部副总经理许杰锋坦承,从规模上来讲,武汉光博会和深圳光博会还有相当差距,这从上届的举办情况看得十分清楚(如表所示)。正因为这样,武汉和深圳采取了错位竞争。深圳地处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会展业向来发达,他们展会场馆专业、面积大,其吸附力很强,另外深圳从1998年就开始举办光博会,国内外影响力也大。武汉的优势在于科技实力雄厚,光电子企业集中,再加上有“中国光谷”品牌,因此,武汉的每一届光博会都举办有相当层级的国际性论坛。为了突出光谷特色,提升武汉光博会的品牌影响力,从第四届开始,“武汉国际光电子信息技术博览会”名称变更为了“中国光谷国际光电子博览会暨论坛”。在当时的新闻发布会上,东湖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唐良智坦言,光博会易名的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突出“武汉·中国光谷”品牌,为其跻身世界光电子展会四强创造条件。

  尽管光博会的承办单位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生产力促进中心是一个具有独立企业法人的机构,但它却还兼具事业单位性质,因此武汉光博会还具有较浓厚的行政色彩,到目前,武汉光博会不仅没有实现收支平衡,还很大程度上要依赖财政支持。而深圳光博会的承办机构是一个独立的公司,办展投资由公司负责,收益也归公司所有。因此,为了将光博会办得更有影响、更有效益,深圳方面不断加大投资,加强在海内外的宣传力度。而武汉光博会因为其具有浓厚的行政色彩,尽管用于宣传方面的资金捉襟见肘,但如此有限的资金还没有用在刀刃上。记者参加过几届光博会,每年光博会期间,光谷的一条主干道珞喻路和街道口电子一条街上都挂满了宣传牌。在自家门口作这种宣传,效果究竟如何?作用到底有多大?除了烘托气氛,记者还没有发现其有多大的实际意义。

  目前光谷光电子行业产业链还不尽完善,上游企业多,中下游企业少,从事研发的多,做销售的少,再加上光博会展区没有按行业产业链进行分类,因此,很多参展企业觉得武汉光博会展示、交流的功能远远大于交易的功能。武汉一家激光企业负责人就明确地告诉《商界名家》记者,武汉的激光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企业参展的目的主要是寻找客户和合作伙伴,因此他们更愿意参加机床展、机电展、板材加工展等买家众多的展会。

  “武汉素有‘九省通衢’之称,但这仅是相对于国内而言。”周治平说,“目前武汉的国际航线只有寥寥几条,还不到深圳、上海的一个零头,且大都集中于东南亚一些国家。如果国际直通航线问题不能很好地解决,武汉光博会要想办成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性展会,将会受到很大的限制。”

  2005年6月,温家宝总理视察中关村科技园时提出,希望通过5年到10年努力,把北京、上海、深圳、武汉、西安5个国家高新区,真正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高技术园区。“武汉·中国光谷”又迎来了新的建设高潮,新的大型展馆已经被列入武汉市“十一五规划”之中。许杰锋说,承办方的办展思路已经逐渐清晰,武汉光博会的未来还是要走深圳光博会完全市场化的路子,目前,他们已经由过去完全依靠政府逐步过渡到了合理地利用政府资源、充分发掘自主创新能力上。因为展会方面的短腿,过去承办方一直希望通过举办高层级的论坛来带动展会的发展,随着展会硬件设施的到位和办展思路的转变,预计到2010年武汉光博会就会赶超深圳,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进而跻身世界四强。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