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查询:

中国家电死结:关于家电业主流观点都是错误的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7日 07:30 每日经济新闻

  海尔资本骚动凸显家电行业困境

  凌建平 祝裕 主持人:

  中国家电的标志性企业海尔集团最近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其控股的上市公司G海尔的股价从9月15日开始一路上扬,原因在于大股东海尔集团向G海尔注入资产。海尔的动作对于积弱已久的中国家电企业具有重要意义。

  事实上,中国的家电企业虽然已走向国际、而且大多还是上市公司,但这些企业一直都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化,因为这些企业从本质上看还是“特殊国企”。由此,价格竞争似乎是他们唯一能做的事情,而其所谓的上市公司基本都是母公司的一个车间。那么,海尔这样的家电公司借股改东风整体上市也好、注入资产也好,能够改变中国家电企业的现状吗?中国家电业究竟将走向何方呢?

  大众评判台

  励俊:上市是带着镣铐跳舞

  我认为现有的体制和市场规范不利于中国家电企业的创新,并且制约了他们的发展。中国家电企业在没有核心技术和强势品牌的情况下,发展之路只能依靠降低成本。上市可以获得现金,加大研发投入,但研发是长期积累的结果,上市后肯定会面临更大的收益压力,所以对于家电上市公司来说就是带着镣铐跳舞。

  常小宇:产权是一切问题的根本

  海尔、长虹、春兰走过的路已经告诉我们,产权是一切问题的根本。只有解决了产权问题,才可以使别的问题趋于有序。不解决产权问题就不能真正解决负责制的问题,一旦没有人真正为企业负责,那么企业注定死路一条。

  郝彬彬:家电业发展还要再待时日

  面对国际大市场和国际竞争,谁能在技术上领先谁就会赢得最后的胜利。已经积聚了一定实力的中国家电业必定会从跟跑走向领跑的位置,因此,对中国家电应该抱有信心。

  文先生:股权只有实质改变才能解决问题

  海尔注定只能是国有股,海尔不光是青岛的支柱型企业这么简单,现在已经提升到青岛的门面问题了。青岛政府舍得就此把海尔全部放手、完全市场化吗?如果海尔的股权问题得不到根本性的改变,指望能通过上市来解决海尔的产权问题根本不现实。

  曹中铭:技术革新将是行业竞争的潮流

  家电行业的进入门槛不高,以至于品牌林立,如此一来在市场中形成多方割据的态势。为了生存、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用价格手段竞争成为行之有效的方法,但价格大战也会导致自身利益受损。从该行业的发展趋势看,以技术革新为主导的竞争将更符合潮流。

  ◆沸点特稿

  关于家电业的主流观点都是错误的

  马宇

商务部高级研究员

  中国家电,无疑是考察、研究转轨期

中国经济的典型案例。其内涵之丰富,已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中国家电作为典型案例的价值就在于,对每一个问题几乎都有截然相反的观点,而每一个观点的背后似乎又都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现实的数据、例证支持。但可悲的是,中国家电风光了这么多年,论战了这么多年,直到目前,主流观点却几乎都是错误的。

  其一,关于重复引进。这基本已经盖棺定论了,彩电的100多条生产线,

冰箱的一母数胎,是批评重复引进的经典论据,并产生了后来的供大于求的灾难性恶果,更印证了批评的正确。出于知错就改的良好愿望,国家有关部门就把彩电列为一般不再允许新的投资进入的行业。可持这种论点的人们恰恰忽略了,所谓的重复引进,正是在计划管理的大环境中、由政府决策并由国有投资完成的,对民间资本和外资怎么能以什么供大于求为由限制进入呢?

  其二,关于价格竞争。无法由此证明价格竞争的低级或者错误,也不能证明市场机制的失灵,而只能说明中国需要自负盈亏的市场经济主体———企业!看看中国家电的龙头企业:海尔、长虹、康佳、TCL、科龙、美的、春兰……再看看成千上万的中小家电企业,有几个是把最基本的产权问题搞清楚了的?不管是国有的还是集体的,不管是上市的还是管理层收购的甚至包括很多合资的,企业发展的最根本问题绝大多数还是个死结。

  其三,关于技术创新。中国家电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自卑,“只好”汲汲于技术创新,仿佛不如此就不能证明自己,就是自甘堕落。所以中国家电新概念、新技术层出不穷,就有了还没有信号发射的电视功能、有了几百种洗涤程序的洗衣机,产品的档次、价格是上去了,可对于消费者的使用价值却没有提升。或许没有先进技术就没有核心竞争力,可戴尔这样凭全新营销理念起家的企业的竞争力从何而来?或许没有高新技术就会受制于人,可在全球化的国际分工中,上下游链条谁制约谁呢?没有技术创新很可怕,走入了技术创新误区更可怕。

  其四:关于股改。根据以往经验,海尔这样产权错综复杂而带有浓重象征意义的企业,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上市,都难以真正解决产权问题。国内A股市场国企占绝大多数,解决产权问题了吗?海尔即使集团整体上市,会解决一些问题,如管理层的权益实现,还能使企业经营运作更规范、更透明、更市场化,避免以往国内经常出现的大股东侵吞上市公司利益现象,但难以指望通过整体上市使其变为真正的市场化企业———海尔在青岛市的地位,我不太相信该市会放弃对海尔的控制权。

  从这些年的国企改革可以看出,产权问题已成了死结,并且越是明星企业、重要企业越是如此。海尔整体上市的话,或许能让这个死结活一点,但依然解不开。中国家电的问题,正是由于有了海尔等“特殊国企”,所以也成了死结。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