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博客之争该收场了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3日 10:28 证券日报·创业周刊

  本刊记者 张志伟

  古之战阵,有“三军鼓噪其勇也”,指的是擂鼓呐喊以壮声势。随着战争的渐进递变,“鼓噪”的原有含义大都被“减持”,“全流通”后“鼓噪”的含义也渐渐演变为喧嚷与躁动。

  有人称向文波在鼓噪。向操着浓重的湖南口音,“我太熟悉这个行业,太了解徐工价值了”;“徐工不能被贱卖,徐工不能被外资控股,徐工不仅是帐面拥有的近17亿资产,更是徐工百年在产品、人才、能力上的积累,是许多专有技术,是工程机械两大产品的半壁江山,是中国会计制度外的巨额资产”向接着坦言,自己“并不担心凯雷收购徐工,所担心的是在3-5年后,凯雷所购徐工的股权会花落谁家?”

  向在鼓噪,其实所有的发言都有可能被人认为是刺耳的鼓噪。但是向的铿锵博客点燃了今年媒体所称“斩首行动”的徐工购并案;向博的拳拳民族感和爱国心,感染了博客观潮者,一场浩浩荡荡的关于外资并购的激烈讨论因之而起也属自然。媒体鼓与呼,使社会聚焦开放进程中的外资并购与国家经济安全。在该事件的背后,也难以排除向存有本企业的利益,但由其引起的国家安全意义却远远超出了博客之争这一事件。

商务部、国资委等六部委有关《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之颁布,也许就是该事件结出的一个重要果子。该《规定》对外资并购国企,不得造成过度集中、排除和限制竞争等内容都作了详细的说明。

  说到这里,向博的所谓鼓噪,还是理应赢得掌声的。

  然后事情好象仍然没完。6月15日,一名自称为徐工员工的“响云霄”开博,响云宵也来“鼓噪”了。“响云霄”开博,很明显目的就是“搏杀”向博。开博不足十天,响的观点已长达2万余字,相比向博,文字足足多出了近一倍,鼓噪之功夫可谓深厚。响描向为“搅局者”和“行业商业规则的破坏者”,并称向的“帽子工厂”不会停产,就永远有存货。响的猛然加入,使“博客门”战火愈演愈烈,不断升级。

  响同样在“鼓噪”。从响孜孜不倦、激情四溢中很容易让人理解其一腔热情和对徐工的殷切真诚,但响在称别人开帽子工厂时,自己却在不知不觉中也开起了帽子工厂。

  然而事情仍然没完。向博和响博“博”战,硝烟未停,战势正酣时,7月8日,王岩松加入,与响博一起“博”战向博,出现了联吴抗曹之局面,王岩松撰文戏说“母牛也是战略性产业”“第一乳业,是触目惊心的贱卖”,自然引起观者诸多的针砭之语。8月9日,王岩松干脆关闭了“博文”的评论,直接阻止他人参与反馈。

  其实,在涉及产业国家安全争论过程中,举爱国旗的,向不是第一个。此前《中国经营报》早在今年2月就以“外资蚕食中国产业的NO.1”为标题,针对徐工并购案,强烈地表达了这层意思。如果说在这件事情上,向首先举起了爱国大旗,显然向还是沾光了。

  从向博到响博再到王博,鼓噪之中不能说没有一点建设性意义,但是如果一味地从各自企业甚至个人的角度深究下去,这就如同一个人一旦举起铁锤,满眼全是钉子一样,针尘对麦芒,费力难讨好。

  从近期发改委北戴河会议对国家产业安全重视到刚刚六部委联合发布的有关《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其实已经给这场争论画上了一个句号。谁赢谁输,一如秃头上的虱子。还是鸣金收兵好吧!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