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新国美为何让步供应商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5日 07:56 新京报

  京津两市互补型一体化发展,将会实现资源在较大区域范围的合理配置,减少产业发展上的重复建设,并有效地带动整个北方区域经济的发展。

  对于中国家电连锁业来说,国美成功收购永乐或许只是一系列重大变革的开始。为了缓和与供应商之间的紧张关系,国美电器董事长黄光裕日前在京约见了全球近百家家电供应商的代表,黄表示近期将研究逐步取消进场费等问题,以实现所谓的“双赢”措施。(8月14日《上海证券报》)

  新国美成立之后,由于零售店面数目达到697家,领先拥有224家店面的苏宁电器多达三倍,因此引发了业界一场“国美是否会造成垄断”以及政府是否要进行干预、如何干预的争论。

  新国美的态度暂时消解了人们的这种担忧,按照黄光裕的设想,通过整合制造商和零售商之间产业链条,可以节省出3个百分点的成本开支,双方加上消费者,三方可以各享其中一部分,继而实现“三赢”。

  事实上,真正使新国美放弃滥用垄断的原因在于市场无形之手。此前对于国美滥用垄断的担忧属于正常,因为“垄断的结果是高价格和低产量,消费者和社会福利受损,而垄断企业攫取了超额利润”,然而,是否所有的垄断结果都是如此?

  答案是,不一定。

  在取得绝对的市场优势地位之后,国美确实曾经试图借垄断地位来打压各方利益,但是这样的冲动只是昙花一现。在上海针对苏宁田林店开张,国美就曾经以短消息的形式给每个供应商公布了四不原则:即不参与苏宁联合报纸广告、不参与苏宁联合促销、不参与苏宁户外活动、不参与苏宁田林店任何开业活动,其市场霸气可见一斑。

  但是,市场的力量绝非是市场参与者可以轻松逾越的。

  如果企业的成本优势(规模经济效应)是主要的进入壁垒,那么该企业即便是处于垄断地位,也不会选择使企业利润最大化的价格,因为如果定价过高,那些既有的规模小、效率低的竞争对手就可以生存下来并得到发展,而潜在的竞争对手也就具备了加入竞争的动力。从国美等家电连锁企业的盈利模式可以看出,“规模经济-低成本-低价格”

  是其生存的核心,潜在的竞争者进入固然需要资金等门槛制约,但是这一模式本身是可以轻易模仿和复制的,一旦国美与供应商或者消费者之间出现不和,就有可能给予对手以进入的机会。

  家电连锁业的竞争格局正在微妙的变化中,美国的家电巨头百思买正式开始拓展中国市场。尽管国美多次放言不畏惧百思买的竞争,但毕竟外资进入会给家电

零售业带来哪些变化尚无法断定,而且百思买已经表示不会选择通过索要供应商“进场费”的形式来填补利润,这必然会给国美的盈利模式带来实质性冲击,甚至动摇其在供应商中的霸权地位。

  当代社会舆论的作用,使得市场的自发调节功能被放大和提前,比如国美用来威胁供应商的“四不”原则,一经媒体公布,立即引来各方关注,继而可能给企业的市场形象带来负面影响,同样也就意味着给予竞争对手市场机会,这也直接导致国美急于修复与供货商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共赢之策。

  因此,对于新国美而言,真正摆脱与竞争对手和潜在竞争对手同质竞争的关键,就是改变旧有的盈利模式,而“现金采购、定制包销、压缩物流”等实现与供应商准纵向一体化的变革,就成为一个必然选择。

  需要强调的是,从产业经济角度来看,这样一种纵向产业联盟的出现,才构成了威胁市场公平竞争的可能,因为对于其他竞争者而言,意味着盈利模式的独占性,后起者将很难超越。对于这样的纵向一体化行为,国家相关部门应当予以关注。按照成熟国家的法律规范,企业收购竞争对手和形成纵向产业一体化之前,必须要使法院和管理机关相信,这种收购不会影响竞争水平,并购才能进行下去。

  而这样一个法律程序的缺失,才是国美永乐并购案反映出的最大问题。

  □马红漫(上海博士生)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