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地方政府催生产能过剩 放手市场才是最终出路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2日 17:49 中国产经新闻
本报首席记者 贾存斗报道 “产能过剩的根本原因在于地方政府对市场经济的理解不到位,这是在政绩、地方利益等因素的诱导下,盲目投资造成的。地方政府催生了国内一次次盲目投资盛宴,也一次次让很多行业陷入产能过剩的泥潭。这也是国内很多宏观调控政策难以达到其目的的根本原因”。7月31日下午,国内著名能源专家、中国能源网总裁韩小平对产能过剩的始作俑者进行了抨击。 地方政府助推产能过剩 国家主席胡锦涛近日在河北省唐山市考察工作时,强调“要认真落实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积极主动地调整经济结构和投资结构,坚决抑制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扩张,坚决把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的势头降下来,切实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提高质量和效益上”。 “一月之内中央最高层轮番对某个经济现象进行强调,说明产能过剩已经成为当下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成为宏观调控政策发挥作用的掣肘力量。”中国人民大学风险投资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军则在7月31日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 据国家发改委披露,目前中国有11个行业出现产能过剩或潜藏着产能过剩的风险。另据了解, 我国今年前两个季度银行贷款速度过快,两个季度几乎将全年80%的贷款额发放完了。这无疑是国内投资过于旺盛的又一佐证。 那么为何地方政府就成了产能过剩的罪魁祸首呢? 韩小平具体分析原因有四:一、中央与地方争利太重。地方因财力不足就会想办法通过扩大投资、上项目来发展本地经济,从而造成了各地竞相投资的疯狂比赛,间接造成了产能过剩;二、诸侯经济各自为政直接的后果是各地不能从国家产业布局方面考虑,你没有的我要有,你有我更要有。三、政绩与利益的作祟。我国许多产业过剩项目很多都是政绩工程,也有一部分是地方政府官员官商勾结的结果;四、金融系统的“不负责任”。地方金融系统常常对各地产业投资缺乏科学系统论证,只是以政府担保或资产抵押作为发放贷款的依据,无疑助长了投资过快过热的势头。 出路在于市场化改革 7月31日下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张立群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认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没有必要对某个产业、某个企业的投资行为进行直接的干预,市场本身会调节投资行为。中央政府主要应关注地方政府的“政府行为”。以钢铁产业为例,我国的粗钢产能可以说已经严重过剩,但是不能说明我国的钢铁产业产能过剩。 韩小平赞同张立群的观点。他强调,要用市场配置资源的分配,政府的角色是做好产业发展趋势的引导,但不是行政命令式的“强迫执行”。更重要的是,政府不能只是按照自己的“规划”去对产业的发展进行干预。市场本身的力量足以调节市场的不平衡。 韩小平认为治理产能过剩首先通过能源价格的改革来对产能过剩进行调控,而不是等产业已经过剩时采取行政手段进行强制遏制。同时进行税制调整,给予地方更多的利益分配。 “毋庸置疑,产能过剩是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阶段,这是两种经济形态互相纠缠的结果。如此,解决产能过剩的根本还是我国经济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刘军认为。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