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新调控刺激产能扩大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11日 14:46 中国产经新闻 | |||||||||
市场经济的“计划冲动” 钢铁新调控刺激产能扩大 本报首席记者 贾存斗报道
“国家此次对钢铁企业的调控,不但不会对中小钢铁企业产生负面影响,反而会促进中小钢铁企业的发展。”7月5日上午,河北省唐山市宏忠钢铁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子忠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出乎意料地为新的钢铁调控政策唱起了赞歌。 7月5日下午,中国能源网总裁韩小平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专访时则对国家新一轮钢铁调控政策颇有微词。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要用市场配置资源,政府不能动辄就用宏观调控。钢铁产能过剩与否,哪些企业应该被市场淘汰,应该由市场的作用实现。宏观调控动用行政力量达到目的,会对市场秩序形成破坏。直接的后果是,根本问题得不到解决。” 群蚁抱团 唐山市小钢铁对抗调控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6月30日强调,控制钢铁工业总产量、淘汰落后产能和加快结构调整将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0%的重要举措。 有经济观察家指出,钢铁调控新政的好多条款,无异于在中小钢铁企业脖子上套绳索:高炉1000立方米容积标准,就会使钢铁大省——河北省的钢铁产能削减一半;投资钢铁企业自有资本金比例必须达到40%及以上,这又会让无数的民营资本被拦在钢铁产业门外;环保要求,又是一大批中小钢铁企业头疼的问题。 另一方面,国有大型钢铁企业凭借资金、资源、规模、技术、政策优势加快了发展步伐,对中小钢铁企业的挤压效应日益凸显。全国700多家民营钢铁企业与国有中小钢铁企业开始感到了生存的寒冷。 据《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调查,王子忠的唐山市宏忠钢铁有限公司“产品主要是各型号角钢、槽钢及部分工字钢,年销售20万吨左右。”在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钢铁行业,该公司属于典型的“小钢铁”,典型的“调控对象”。 但是,出乎记者意料的是王子忠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没有唉声叹气,而是谈笑风生。 他认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国家调控落后产能,但允许重组。我们可以几个企业联合起来形成更大的产能。我们可以将小高炉变成大高炉,将高能耗变成低能耗。因此,小钢铁企业都不会倒闭,反过来却又产生激励作用,让小钢铁企业做大做强。从这点上讲,国家控制钢铁工业总产量的努力不会达到目的”。 他解释道,以他的企业为例,企业自有资金一个多亿,再筹集十个亿不成问题。“小钢铁企业腰包都很有钱,以前每年都能有几个亿的利润。因此,扩大规模、技术更新、更换设备都不成问题。现在唐山市的小钢铁企业几个小企业合并成一个大企业十分普遍。因此,调控不但不能限制产能,反而会刺激产能的扩大”。 王子忠最后说,只有钢铁产能大于需求,钢材卖不出去,才能称为过剩。到那时,小钢铁企业自然会死掉,“但是,现在小钢铁企业的产品并不是卖不出去”。 市场经济下的 “计划调控”难见成效 韩小平对钢铁工业调控措施的最大意见是,“我国现在是市场经济国家,政府不能违背市场原则对某些产业利用行政手段进行干预,这是计划经济时期的作为。”。 他认为,政府的任务是,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前提下,对经济的发展进行方向性的诱导。“只是诱导,不是行政力量的介入”。而我国为了降低能耗,将一批中小钢铁企业关掉的做法是不合理的,也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关掉了小企业,国内市场不能满足钢铁产品的供应,就要从国外进口。而进口产品则会消耗其他能源。这到底是节约还是浪费应弄清楚。” 另有经济观察家表示,我国政府近年来过于迷信宏观调控。经济一旦出了问题,就毫不犹豫地进行调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张立群2005年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曾表示,“宏观调控对经济有纠偏作用,也有伤害作用。因此,政府应该慎用宏观调控政策”。 韩小平认为,“问题的核心是市场价格。小钢厂产品价格低原因很多,重要的是多用国内价格便宜的矿石原料,多用工资低的工人。国内大钢铁企业多用价格昂贵的进口矿石原料,同时矿石的运输成本也很高,工人的工资报酬也比小钢铁企业高。在这种情况下,关闭小钢铁合理吗?这需要政府好好思考!” 另外,我国的小钢铁企业多是地方支柱企业,一旦关闭,对地方经济、对就业压力明显有很大影响。 韩小平表示,他并不是反对调控政策,关键是要让这种调控由市场自身来完成。他说,现在我国处在经济转轨期,就是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共存期。在现在这个阶段,有很多的产业企业都已经完全市场化了,比如零售业、钢铁产业等,而有些企业有些产业还没有市场化,比如能源相关产业与企业。现在的难题是,我国有些政府机构观念还没有转变过来,还是用计划经济的手段对市场经济进行调控,这就是我国近几年对煤炭、电力、钢铁、投资等进行多次宏观调控总不见效的根本原因。“在市场经济下,对已经市场化的钢铁产业进行计划性的宏观调控,常常会产生南辕北辙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