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期货 > 正文
 

近期铜价大幅上涨的原因及对相关产业的影响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10日 09:07 中国经济时报

  李布 靳军

  2006年以来,国内外铜价呈现强劲上涨态势。从国际市场看,伦敦金属交易所(LME)现货铜价格在1月6日为4537美元/吨,到6月30日涨到7501美元/吨,增长了65.3%;从国内市场看,上海期交所(SHFE)1月6日现货结算价为43520元/吨,到6月30日上升到61442元/吨,价格上涨幅度高达41.2%。5月12日,现货结算价曾达到81810元/吨。铜价格上涨是国际国
内需求增加迅速、供给相对不足和基金投机共同作用的结果,对我国的铜冶炼、加工和消费企业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一、铜价上涨主要原因

  (一)全球及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导致对铜的需求大幅增加

  2006年1—6月,三大经济体美国、欧洲和日本的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持续保持在50以上,表明其制造业和整个经济都处于扩张状态。其中,美国芝加哥采购经理人指数在5月份为61.5,表明制造业扩张比较强劲;欧元区制造业经理人采购指数6月份为57.7,为2000年9月以来的最高点;日本制造业经理人采购指数各月份也都超过了50。制造业与铜、铝、钢材等基本金属需求有显著的相关性,制造业扩张表明对铜的需求增加。

  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对铜的需求大幅增加,是拉高铜价格的主要力量。2002年,我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年消费铜最多的国家,2005年铜消费量占世界总消费量的22.5%。2006年以来,我国对铜的需求仍然保持强劲态势,与铜消费比较密切的固定资产投资仍保持比较高的增长速度。预计2006年铜的需求将达到390万吨,比上年增长3.7%,而产量预计为280万吨,需要从国外进口110万吨铜。我国铜需求大于供给的矛盾是推动国际、国内价格上涨的主要力量。

  未来全球经济向好的预期刺激了铜价上涨。从2005年下半年以来,多家国际机构对中国和全球经济发展作出了比较乐观的预测。如2006年4月19日,国际

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华盛顿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的报告中预测:全球经济2006年和2007年将分别增长4.9%和4.7%。对全球经济前景的乐观预期使市场看好铜的需求,进而推动铜价上涨。

  (二)铜供给相对不足引起价格上涨

  铜业长期投资疲软导致铜供给相对减少。2003年以前,由于全球经济不景气,有色金属价格长期低迷,导致矿业投资减少。2002年,全球采矿业投资预算仅为19亿美元。虽然随着全球经济恢复和中国工业化进程加快,对钢材、铜等金属原材料的需求迅速上升,其价格也大幅上涨,投资开始增加,但是,由于没有发现新的大矿床,并且新项目从建设到投产都有一定周期,所以铜供给增长速度仍滞后于需求的增长幅度。

  产铜国家频繁发生的罢工和各种事故也降低了铜的产量,给国际投机资金提供了炒作的题材。2月28日,墨西哥集团下属La Caridad和Cananea两大铜矿千人以上工人举行罢工,影响了铜产量。全球第二大铜矿印尼的格拉斯伯格铜金矿附近发生山体滑坡事故,并发生恐怖分子骚乱活动,导致该矿第一季度铜产量大幅下降。这些频繁发生的罢工等事件,造成市场对铜供应前景的担忧,促使铜价上涨。

  此外,一些矿山原矿含铜品位的下降也影响了矿石产量。尤其是处理低品位矿面临的技术问题,使得铜供给的增加远没有预期的那样快速增长。

  (三)大量投资基金流入商品市场,对铜价上涨起显著推动作用

  美元走势疲软促使铜价上涨。进入2006年后,美国贸易赤字继续扩大,导致美元兑欧元及其他主要货币的汇率均出现下跌。美元贬值一方面提高了以美元为计价单位的商品的价格,另一方面凸显商品的保值功能,形成一定的商品投资需求,这两方面都促使铜价上涨。

  大量投资基金流入商品市场,对铜价上涨推波助澜。目前,全球经济处于宽松的利率金融环境中,金融资产收益率低下。投资者,特别是对冲基金会介入低收益的金融资产,如银行贷款和短期国债,或减少金融资产在其投资组合中的权重,来购买其他更有吸引力的资产,如商品、房地产等。铜因其需求强劲、供给不足自然为投资基金所看重,于是商品指数基金以及原不涉足商品投资的养老基金、共同基金等逐渐流入市场。据有关部门的预测,2006年商品指数基金达到1200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了50%。大量资本流入商品市场对铜价格起着决定性作用,不断上升的价格进一步强化了投资者预期,市场价格由此进入上升轨道。

  二、铜价大幅上涨对我国相关产业的影响

  铜价持续上涨对我国铜产业链的各方面产生了较大影响,但对不同环节产生的影响也不同。

  (一)采矿企业获得丰厚利润

  由于我国铜精矿资源十分有限,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对铜需求的不断增长,铜矿产量自给率越来越低,2005年只有23.5%。供不应求的态势拉动了铜矿价格不断升高,资源型企业的利润因铜矿价格上涨而大幅增加。

  (二)冶炼环节利润上升但引发了盲目扩张

  冶炼环节利润主要取决于所收取的铜精矿加工费。过去数年,铜精矿加工费长时间停留在比较低的水平,致使铜冶炼企业经营困难,甚至处于亏损状态。但是,从2004年开始,由于铜价上涨,对铜冶炼环节的需求增大,因此铜精矿加工费大幅上升,冶炼环节也获得丰厚的利润。

  但是,铜价和精矿加工费持续上升引发了铜冶炼行业的盲目扩张。国际供应商利用我国铜冶炼能力与铜精矿资源之间的巨大缺口,挑起我国企业间的恶性竞争,大肆压低铜精矿加工费。国内大型企业开始丧失在产业链上游的话语权,沦为国际铜矿和冶炼商在境内的代理加工基地。

  (三)铜价上涨导致铜加工企业经营条件日趋恶化

  随着铜价不断攀升,企业维持正常库存量所需要的资金量也在同步增加,铜加工企业面临巨大的资金成本压力。同时,铜材加工费却在下降,更缩小了企业利润空间。在这双重因素的影响下,加工企业的生存甚至受到巨大的威胁。

  同时,铜价居高不下对铜需求量产生了一定抑制作用,下游行业开始采用替代材料,导致许多铜加工企业订单明显减少,一些中小规模的企业订单量甚至比上年同期下降了30%左右。

  此外,铜价上涨还诱发了劣质铜产品的制造。有些铜加工企业已经开始用含铜量低的黄铜、废杂铜替代未锻造的铜,少数加工企业甚至选用成本较低的“黑杆”(铜含量较低的次品)替代光亮杆进行生产,导致加工产品质量严重下降。

  (四)铜价上涨导致铜消费企业面临巨大的经营压力

  铜消费型企业包括家电、建材、电子、机械、轻工等行业的企业。对那些铜材占产品生产成本较高的企业来讲,铜价大幅上升给企业的运营带来巨大的压力。一方面是铜价上涨大幅提高产品生产成本,另一方面是下游终端产品由于市场竞争激烈,难以通过提价来转移铜价上涨所带来的成本压力。在竞争和生产成本上涨的压力下,从而导致资金实力不足的企业纷纷减产,甚至被迫停产,退出市场。

  不过,铜价上涨也促进了替代品开发。如一些生产视频线缆的企业积极使用“铜包铝”、“铜包钢”进行生产;空调企业也在积极研究“铝管”代替“铜管”的生产技术。

  (五)铜加工企业比消费型企业、大企业比小企业能够更好地利用期货市场实现套期保值

  面对铜价的激烈波动,企业可以借助期货市场,采用合理的套期保值策略来规避风险,从而有利于企业的稳定经营。但据《财务总监》杂志上年的调查,在期货公司进行套期保值的企业以大型铜加工企业、铜生产企业和贸易商为主,而下游消费型企业很少有在期货市场上进行套期保值。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资金实力有限,二是缺乏人才。

  因无法在期货市场上实行套期保值,面对高企的铜价,国内铜加工和消费企业多采用降低库存和“随用随买”的方式采购铜以及铜产品。企业在收到下游企业的订单后,再确定自己的采购数量。即使如此,由于铜价变动很快,企业根据当日铜价格签订合同,再去采购铜的时候,铜价的上涨已经超过了企业的预期利润。

  三、政策建议

  我国对铜的需求预计今后数年内都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证铜长期稳定的供应。

  (一)建立铜价波动预警机制

  此次铜价大幅上涨事件再次表明建立包括钢材、铜等重要原材料预警机制的迫切性。应逐步建立一个及时、高效、完备的重要原材料价格预警机制,从全球范围内对其实施动态跟踪与观察,针对问题,随时发出报警信号,并及时作出政策调整,将损失减至最小。

  (二)大力推进企业到海外开办铜矿,增加原料供应

  加强实施海外开办铜矿是缓解我国铜矿资源匮乏的关键。我国企业在寻求海外资源方面目前整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要采取有力措施,推进企业到海外开办铜矿:一是设立海外资源勘探风险基金,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到国外勘探铜矿;二是在信贷、外汇和税收上对项目给予支持;三是对重大项目和大型铜矿开发,应纳入国家经贸关系范围之内,最好政府出面与项目所在国政府商讨,争取优惠政策。

  (三)支持和鼓励企业组成统一对外谈判联盟

  2003年11月,国内六家铜业自发联手成立“中国铜原料联合谈判组”,统一与国外原料供应商进行谈判,改变了以前各自采购而导致竞相压低加工费的恶性竞争局面,成为我国购买矿石原料中增强“话语权”的成功实践。应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和鼓励,促使这一联盟更加巩固、完善和扩大。

  (四)加强国内矿山开发建设

  积极创造条件,开发国内新矿山,对前期工作准备充分的项目,尽早开工建设,争取在较短时间内能够缓解国内铜精矿供给不足的局面。要引导社会资本投向铜产业发展的“瓶颈”矿山开发建设上。由于矿山投资大,风险大,回收周期长,国家应制订优惠扶持政策引导社会资本投向铜产业开发。

  (五)严控产能过度扩张,积极推进兼并重组

  继续贯彻执行国家有关铜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做好“有保有压”工作。“保”要做到坚决,支持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延长产业链,提高铜加工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压”要做到有力,从审批、土地和信贷方面严格限制以扩大生产能力为目的、无原料来源的新建、扩建铜冶炼和电解铜项目,防止行业产能过剩继续恶化。

  按照市场原则,鼓励有实力的冶炼和加工企业,以资产、资源、品牌和市场为纽带,实施并购、重组、联合战略,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

  (六)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废铜回收率

  在国内的废金属集散地,选择适当地区,设立废铜分选、收集场地,使之逐步成为废铜的供应基地。在税收政策上对从事废铜回收、利用的企业予以支持。鼓励开发废铜利用的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废铜利用水平,增加产品附加值。

  (作者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所)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