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 > 正文
 

澳柯玛的救赎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30日 15:41 《法人》

  虽然青岛市政府正在竭力挽救危机中的澳柯玛,但由于没有找到合适的接盘者,这家企业的前景仍不明朗

  文/本刊记者 纪亮

  在走上多元化道路之前,澳柯玛是中国家用电器行业一个令人侧目的奇迹。即便是走
上多元化道路之后,澳柯玛也在创造着许多的奇迹,不过随着鲁群生的卸任,所有奇迹继续的步伐都然而止,剩下的,是对如何拯救澳柯玛的思考。

  澳柯玛的“三级跳”

  在许多八九十年代活跃在青岛工商企业界的人眼中,澳柯玛能活下来就已经是个奇迹了。

  澳柯玛的前身是青岛红星电器集团黄海电冰柜厂,鲁群生是作为企业创建一年以来的第十一任总经理出现在人们视线中,当时,他是红星电器的第一副总经理。资不抵债、生产落后的黄海冰柜厂在鲁群生的带领下,用了近五年的时间,扭亏为盈,不仅创立了“澳柯玛”的品牌,而且把冰柜做到了全国最大,成为山东省利税第二大户,销售收入突破了10个亿,利润达到2.39亿元。在青岛形成了红星电器、海尔、澳柯玛三强鼎立的局面。

  就在这时,其母公司红星电器却因为董事长任钦祖的入狱而无法继续经营,青岛另一家电器企业海尔顺利接盘了红星电器。由于当时的澳柯玛虽仍是红星电器的下属子公司,但却已经属于独立核算的法人个体,与母公司红星电器不再具有连带责任,从而得以把澳柯玛的牌子保留下来。“当时都以为澳柯玛被收购已成定局,没想到海尔却没有吃下”。一位已经退休的海尔职工对《法人》如是说。

  保证了生存的权利,澳柯玛开始谋发展。以“把企业作好”为座右铭的鲁群生并不想将澳柯玛的目光局限在冰柜上,“在冰柜做到全国第一的同时澳柯玛就意识到,家电企业单一产品肯定不行,根据日美韩的经验,必须进行家电产品的多元化,通过发展电冰柜来带动其他家电产品的发展”。《法人》从一位与鲁群生关系密切的人士处了解到,当时的澳柯玛,目的相当明确,就是家电产品多元化。而实际上,从1996年至2000年,近五年的时间,澳柯玛迅速扩大了家电产品的触角,丰富和完善家电产品尤其是白电的产业群,这五年,澳柯玛继续着在中国家电行业的奇迹,与海尔、海信在青岛并驾齐驱。

  澳柯玛陷入困境是最近五年的事情。2000年,通过“双高”认证的澳柯玛做为高科技企业踏上资本市场,公司开始考虑由家电产品的多元化向高科技相关产业发展的多元化发展之路。相继上马了与其主业家用电器毫不相干的新能源、海洋生物、电动自行车等业务。鲁群生执著的认为,多元化是澳柯玛“脱胎换骨”的必需的道路。尽管他曾表示,“在现阶段澳柯玛是‘脱胎换骨但不能伤筋动骨’,家电的基础地位不能动摇”。但实际上由于多元化导致的资金紧张,已经严重影响了公司主业的生产。就是在这五年,澳柯玛集团通过银行贷款、上市融资以及自身的积累,构筑起来的资金链,开始有些捉襟见肘。

  “基本上五年一个阶段,澳柯玛用十五年的时间铸造了一个家喻户晓的品牌。然而在企业发展最为黄金的第三个五年中,走不相关多元化道路、在不熟悉的领域冒进成了澳柯玛的一大败笔。”山东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侯贵生教授对《法人》如是说。

  多元化之殇

  多元化无疑是一柄双刃剑。在家电产品方面的多元化让澳柯玛迅速崛起,成为中国家用电器行业的黑马,而其背离主业后的种种多元化尝试,除了电动自行车等极其有限的几个项目之外,要么无疾而终,要么惨淡经营。

  就在去年10月,鲁群生依然信心饱满地认为,澳柯玛正在新能源、半导体照明以及海洋生物等高新技术领域获得重大突破,这些新的领域很快进入收获期。

  然而,事与愿违,新项目的投入迟迟无法产生回报,无奈之下只能挪用主业资金加大投入,颇有“拆东墙、补西墙”的作风。

  2000年4月,注册资金3000万,总投资1.66亿元生产投影机的澳柯玛视美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成立,拉开了澳柯玛多元化尤其是与主业非相关多元化的序幕。2001年,澳柯玛宣布要斥资10亿元,在北京密云建立占地近千亩的信息产业基地,进军IT行业。2002年4月,澳柯玛(沂南)新能源电动车有限公司成立,总投资1000万美元。即使在资金已经十分紧张的2006年1月,澳柯玛再次决定斥资5000万元,对位于山东省临沂的澳柯玛沂南电动车工业园的生产线进行改造扩充。2002年11月,澳柯玛用于生产锂离子电池的青岛澳柯玛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正式投产,项目首期投资2亿元人民币。2003年11月,澳柯玛生物工程工业园在青岛市高科园举行落成庆典,澳柯玛吹响了进军海洋生物的号角,澳柯玛计划出资1.7亿元人民币,工业园占地350亩。2004年4月,澳柯玛变更部分募集资金投向,终止超低温冷柜项目、MP3数码随身听项目的建设,将原计划投入这两个项目的募集资金剩余部分和锂离子电池项目节余资金400万元,合计共7795万元,增资青岛澳柯玛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锂离子电池二期工程项目建设。“在2005年后,高科技产业就可以替代利润微薄、经营艰难的家电业,成为澳柯玛的主营业务”,这曾经是鲁群生的梦想。

  可是澳柯玛的多元化之路2006年4月14日“突然性死亡了”。澳柯玛在自己追求“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路上摔了个跟头。在出集团总公司侵占上市公司近20亿资金后,青岛市政府全盘托管了澳柯玛,并随即给出了过渡性的发展和改革方案,多种与家电主业不相干的项目开始从企业剥离,据澳柯玛集团人力资源部某负责人介绍,现在是澳柯玛最紧张的时期,一系列的精简措施,说明青岛市政府对与澳柯玛的多元化之路是持否定态度的。

  “多角度出击,寻找可能的利润增长点并没有错,问题在于,在管理模式跟不上、资金链不牢固的情况下,就贸然无限度的扩大经营范围,使多元化失控,出现骑虎难下的态势,这是澳柯玛多元化失败的根源。”青岛市开发区管委一位官员这样告诉《法人》。

  救赎之路

  多元化困局,是一个无数次被媒体和专家扣到澳柯玛头上的帽子。在困局已定的时候,我们更需要的不是评价问题,而是解决问题。好在澳柯玛二次创业伊始,托管的青岛市政府已经开始给其修剪繁枝冗叶,重新修理出一条主干。

  青岛市政府过去15年来一手扶植起来的明星国企,几乎在一夜之间就变成了“老大难”的问题企业,靠政府的火线救市,才避免破产的境地。青岛政府紧急委派市经贸委副主任姜培生出任澳柯玛集团董事长,任命青岛市企业发展投资公司副总经理李蔚接任上市公司董事长。同时,青岛市企业发展投资公司受命托管澳柯玛,并先期投入3亿元资金,确保企业生产经营。

  “澳柯玛最大的优势,是有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在我的记忆中,青岛市委、市政府这次对澳柯玛的支持力度是最大的。”从澳柯玛新任掌门姜培生的话里,不难看出现在的澳柯玛对政府的依赖:“没有市委市政府是走不出来的。”

  据澳柯玛内部人士透露,青岛市政府相关领导就澳柯玛问题多次开会协调,力争尽快解决。当前从澳柯玛到政府已初步形成了“四个有利于”的指导方针,即要有利于保护上市公司、有利于保护澳柯玛品牌、有利于保护企业经营平稳运行、有利于公司企业职工队伍稳定。而且政府承诺的3亿元资金将在4月底前全部注入上市公司。青岛市政府曾表示,将优先解决占用上市公司资金问题,保证冷柜、电动自行车、小家电等三类产品的生产经营。

  除现金注入外,上市公司目前已冻结了澳柯玛集团持有该公司的2.07亿股,总价值约6亿元。加上陆续查封的集团持有青岛澳柯玛国际电工等6家公司的股权,以及土地和房产,总价接近14.5亿元。但距离集团占用上市公司的19.47亿元,仍有5亿元缺口。

  但是政府施救终非长久之计,澳柯玛的二次创业可以由政府开局,路却要靠自己去走。如何走出困境,解决资金问题,迫在眉睫。在主动暴露资金占用的问题之后,澳柯玛公司自身积极应对,专门成立了清欠小组,目前已经将澳柯玛集团下属优质资产电动车产业、房地产业、商标等纳入清欠计划。为了避免新的资金占用,澳柯玛集团与上市公司将于2006年4月份开始,逐步采取关联方代理销售的方式。成功过渡之后,公司将全部采用现款现货的方式,彻底切断集团与上市公司的资金关联占用渠道。

  目前,曾在1997年被估价为37亿元的“澳柯玛”商标已无偿归上市公司使用,一些优质资产也在考虑卖出。“所有的动作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对上市公司的业绩有帮助。”姜培生说。

  而对即将上任上市公司董事长的李蔚来说,面对的则是管理难题——数十家全资子公司、16大事业部和19家国内外合资公司,让公司高层分身乏术,管理成本高企。“虽然来这里时间不长,但我已经深切感觉到管理存在着问题,”李蔚上任伊始曾对媒体说,“我们将从最基础地方改起。”

  目前,依靠澳柯玛自身力量解决清欠问题已无可能。“澳柯玛集团仍持有上市公司60%的股份,如果对企业有利,我们会考虑让别的企业来控股。”姜培生说。而青岛另外两家家电巨头海尔和海信,核心生产基地与澳柯玛同处临港工业园,与澳柯玛核心厂区仅一路之隔。但是两家企业均未对接盘澳柯玛表现出足够的热情。尽管姜培生表示澳柯玛不会将目光狭隘的放在青岛,但业内人士分析,同为青岛国资委直接管理的同行业类企业,海尔或海信接盘可能性最大。《法人》通过海尔内部人士了解到,海尔曾经对接手澳柯玛表现出意向,但由于在控股比例、人事安排以及澳柯玛原有8000余员工安置问题上存在分歧,结果不了了之。

  二次创业布满荆棘,更何况澳柯玛原有痼疾没有完全解决、企业尚属内外交困的时候,前进的步伐便显得尤为艰难。即便在青岛市政府的托管期间,澳柯玛能够偿清债务、理清发展思路,但如果没有战略性的大规模重组,无法恢复造血功能,澳柯玛的自我救赎,依旧难见曙光。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