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 > 正文
 

铁矿石中国价格梦破灭 谁之过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22日 08:52 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 祝慧

  就在世界杯小组赛开始最后一轮拼杀,16强即将要全部诞生的时候,中国铁矿石谈判落下了帷幕。而随着帷幕的落下,此前业界一直酝酿的中国价格梦再次破灭,幻化成泡影。

  6月20日,宝钢集团代表中国钢厂与铁矿石主要生产商必和必拓公司达成价格协议,精
粉矿和块矿价格比上个年度上涨19%。这一涨幅与此前全球大多数钢厂接受的“首发价格涨幅”一致。据有关专家分析,价格上涨后,我国进口铁矿石成本将增加70亿到80亿元人民币。

  2006年,全球铁矿石谈判长达7个月,期间,中国钢厂在谈判中的“话语权”明显增强,为此,不少人都认为,这次谈判,中国或将取得“中国价格”,然而,话语权最终却没能转化为定价权。

  众望在身的“中国价格”梦

  中国是铁矿石进口量的世界老大,是铁矿资源需求量最大的国家。在2005年的铁矿石谈判中,以宝钢为首的中国钢企力夺定价权,但最终却不得不接受涨价的现实。2006年,作为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中国铁矿企业一再声称要“在今年的谈判中扳回话语权,避免重蹈去年覆辙”。

  与此同时,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下称“中钢协”)也积极支持钢铁企业的行动。5月16日,在巴西CVRD公司与蒂森克虏伯公司率先达成今年铁矿石价格涨幅19%的协议,外界纷纷猜测中国是否也会接受此涨幅时,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有关负责人就明确指出,2005年中国钢铁企业进口铁矿石2.75亿吨,占全球铁矿石海运贸易量的43%左右,亚洲钢铁企业进矿量占70%左右。2006年铁矿石价格的确定,不仅要考虑欧洲市场,更要考虑亚洲市场,特别是中国市场的情况。当前欧洲市场钢材价格处于高位运行,而亚洲市场、特别是中国市场仍然处在低价位。在这种情况下,不考虑中国市场的情况作出的铁矿石价格决定,中国钢铁企业是不会接受的。

  此外,不少分析人士也认为,中国肯定不会轻易接受大幅度涨价,即使谈判最后结果是涨价,涨幅应该也低于19%。“中国在铁矿石谈判中的话语权比去年也有所增加,所以应该不会出现去年那样的情形。”此前,银河证券研究中心田书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就认为中国不会轻易接受19%的涨幅。

  然而,事与愿违,就在除了宝钢和巴西CVRD公司还在艰难谈判,其他各大钢厂和澳洲的铁矿石供应商基本上已经偃旗息鼓,等待“中国价格”产生的时候,中国还是最终达成了涨价19%的协议。

  对此,就在上周还对外表示“巴西CVRD公司提出的涨价要求是不能接受的,中国企业一直坚持2006年铁矿石市场供求趋于平衡,价格应该回落,铁矿石谈判仍在紧张进行中。”的中钢协副秘书长戚向东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上述观点只是原则上的客套话,事实上他对铁矿石谈判不便发表什么言论。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巴西CVRD公司与蒂森克虏伯公司达成涨价19%协议时,戚向东曾说过一句颇有深意的话:“此次19%的涨幅至少是封住了铁矿石价格上涨的上限。”

  尽管中钢协目前对谈判结果讳莫如深,但据有关媒体透露,中钢协可能会在近期代表中国钢企对今年全球铁矿石价格谈判作出总体评价。

  事与愿违的巨大需求

  “这个结果确实挺让人失望的,原本以为今年宝钢他们能争取到中国价格。”山东省某钢铁公司老总这样对本报记者感叹。不过,他同时也对记者强调,其实此次中国价格梦的破灭也在意料之中:“虽然有些预感,但总是希望这种预感只是我个人的臆测,没想到却成为了事实。”

  “虽然中国各方都在积极行动,但最后作用应该不会很大。”事实上,早在5月,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钢铁分析师郑东也曾这样对本报记者预计。

  而让这两个人有着同样预感的一个最重要因素就是今年一季度的固定投资较大增幅。由于固定资产投资出现高增长,在谈判的后期,中国钢产量、钢价和铁矿石进口量都出现了预料之外的大幅上升。

  “中国只是从供需层面上来分析应对谈判,这显得很没有说服力。”郑东说。早在年初,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就做出判断,由于中国将开始淘汰落后的钢铁产能,同时严格控制新上钢铁项目,国产铁矿石的产量也在上升,全球矿石供求将趋于平衡,并向供大于求转变。因此,全球矿价理应向下调整。但当今年一季度与铁矿石相关的一系列国内经济数据发布之后,不少分析人士认为铁矿石供求发生根本变化的“时机”可能会延后。根据数据,一季度中国的钢产量和铁矿石进口量都达到了20%以上的增幅,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也较预料更快。

  事实上,不少业内人士都有相同看法。据了解,此次谈判的焦点就在于,外方认为,中国2005年钢铁产量是3.4亿吨,而2004年是2.8亿吨,增长幅度高达7000万吨左右,中国钢铁产量的大幅增加导致铁矿石需求量巨大,铁矿石涨价理由充足。而中方认为,根据中国颁布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中国钢铁产业原则上不再大幅度扩大钢铁生产能力,并且在逐渐淘汰落后高炉的生产能力,将相应减少铁矿石的资源需求。然而,就在中方以钢铁需求下跌,铁矿石需求会有所减少的时候,铁矿石进口量却出现了大幅上升,这无疑于在后面给中方谈判捅了一刀子。

  上周日,CVRD公司首席执行官Jose Carlos Martins在接受澳大利亚广播公司采访时说的一席话证明了这点。他说,中国方面过多地强调了国内钢铁市场供大于求的情况,但却没有注意到国际市场上铁矿石仍然供不应求的现实。中国国内钢铁价格下滑是钢铁行业结构性过剩的结果,但这并没有影响到铁矿石需求。

  众多因素决定了“中国价格”梦的破灭

  “经过半年多的艰苦谈判,最终铁矿石价格没有如中国所希望的那样出现下跌,反而是以接受19%的涨幅结束,并没形成所谓的‘中国价格’,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钢铁企业的这次谈判是一次失败。”安邦集团研究总部高级分析师贺军对本报记者说。

  他认为,造成谈判失败的原因,一方面是整个国际市场不利,另一方面是中国方面在谈判中的策略有问题。“早在之前中国本来有机会可以接受比现在低的价格,当时外方要求的是涨价10%,但中方没能把握机会。”

  的确,Martins也指出,由于行动过于迟缓,中国今年已经错过了干预铁矿石定价的机会。中国方面应该早认清当前的实际情况,毕竟继续拖延下去对双方都不利。

  此外,贺军也指出,中国参与大宗商品定价经验不足也是谈判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银河证券研究中心田书华和他有着同样观点,他告诉本报记者,日本等国家的钢铁企业能够接受涨价,主要是其中一些大企业拥有铁矿石股权,以及其产品附加值价较高、涨价对他们影响相对不大。而中国钢铁企业的产品附加值普遍偏低,涨价对中国钢铁企业影响较大。

  除了客观原因外,不少专家认为,国内企业表现的不统一也是一大制约因素。“比如宝钢,其作为谈判代表,在谈判过程中还提过一次钢铁价格,这给别人留下了把柄。”贺军说。他认为,加强自身的市场规范本是取得谈判的重要条件,但中国钢企在谈判过程中的表现太让人失望,而中钢协的协调工作也没做好,“作为协会,它应该协调各个企业,对整个行业有个整体约束,充当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协调中心,但它没有起到这些作用,表现的有些软。”

  “不管是谁对谁错,希望今年的谈判能让有关管理部门吸取教训,争取在明年的谈判中获得定价权,让我们这些钢铁企业不要再吃亏。”上述山东钢铁公司老总说。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