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矿石的教训不妨用外汇储备摆平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22日 04:05 北京晨报 | |||||||||
奇迹没有出现。历经7个月旷日持久的拉锯战后,中国钢铁商还是被迫接受了澳洲铁矿石巨头必和必拓提出的19%的涨价要求。 你来我往的喧嚣谈判,让我们关注铁矿石贸易中的中国弱势地位,但同时发生的、规模和影响远胜于此的“战场”,却因为看不见硝烟而被我们忽视。
铁矿石价格飙升,根本不是中国面临的最大问题。在我国正在进行的其他大宗资源类商品,比如原油国际贸易中,中国也是节节失利。摩根士丹利的数据显示,仅原油进口涨价一项带给中国的恶性损失,就至少是铁矿石损失的3倍以上。 今年以来,国际原油、铜、铝、锌、糖……几乎所有原材料的价格都飙升到了25年来的最高点,中国因进口资源类产品所遭受的损失正在以令人惊恐的速度猛增。在来势汹汹的价格涨势面前,中国脆弱的商品市场结构不堪一击。 我们设想一下,在下一轮价格上涨周期到来之时,如果我们仍然只能以同样的商品市场结构来应对,那么我们将会处在怎样的境地? 因此,赶在下一轮价格上涨周期到来前,找到一套亡羊补牢的策略是异常紧迫的事。否则,明年、后年,乃至更久远的时间内,中国反败为胜的奇迹难以出现。 目前已冲过9000亿美元“红线”的庞大外汇储备,应该是把“钥匙”。大方向应该是:利用居于全球首位的外汇储备,买进那些核心资源类商品,作为存货储备起来(当然是选择在国际商品价格低点的时候买进)。这对于改善中国已有的商品市场结构而言,“外汇换资源”的做法值得推动。 链接 进口额七成源自涨价 去年中国动用970亿美元进口能源、矿石和金属,但在2002年,这些商品的进口总额只有270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过去三年,这些增长中的70%来自价格上涨。 大摩的谢国忠指出,如果价格上涨趋势持续,中国在2009年需要支付3520亿美元进口商品,相当于当年GDP的11%。他认为,中国应增强在商品供应市场中的竞争,增加各类商品储备至足够一年使用,并提高企业利用资源的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