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 > 关注我国铁矿石谈判 > 正文
 

徐向春:从战略高度认识开发海外铁矿资源重要性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21日 15:30 新浪财经

  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 徐向春

  2006年度国际铁矿石价格谈判尘埃落定,中国钢厂最终接受了19%的涨价幅度。对于谈判过程和谈判结果,国内外研究机构、新闻媒体发表了大量分析评论文章。随着谈判降下帷幕,也到了我们坐下来冷静反思的时候。本次铁矿石价格谈判暴露出中国钢铁业的众多问题,如行业散乱无序、钢材品种档次低,产业竞争力低等等,笔者认为还有一个亟待解决的问
题,那就是必须加大力度开发国外铁矿资源。

  本次谈判之所以僵持时间如此之长,谈判各方交锋如此之激烈,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中国钢厂与铁矿巨头对未来几年国际

铁矿石供求关系形势存在很大分歧。国外一家投资银行对国际铁矿石需求进行预测,认为到2010年世界海运铁矿石需求量达到9.45亿吨,比2005年增加2.79亿吨;其中中国进口铁矿石5.24亿吨,比2005年增加2.49亿吨,占未来增量的89%。2010年铁矿石供应量9.38亿吨,比2005年增加2.67亿吨;其中三大铁矿巨头占供应增量的78%。

  这一预测结果基本上代表了国外研究机构和铁矿巨头的主流观点(尽管它对中国铁矿石需求量预测可能是不准确的),可以概括为:一,未来五年国际海运铁矿石市场供求格局进一步向有利于铁矿生产商的方向转变,三大铁矿巨头占市场份额74%,中国占需求量的56%,中国对三大铁矿巨头的依赖度进一步提高。二,铁矿石供应依然处于紧张状况。照此结果,中国钢铁业仍将处于被动地位,铁矿石价格继续居高不下,并有进一步上涨的可能。由此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铁矿巨头在本次谈判中有恃无恐,坚持大幅涨价的原因了。这一预测结果还意味着在寡头垄断市场,同时又是供应偏紧的状况,市场寡头通过调控生产,人为造成供应紧张的局面,尽可能性地涨价,迫使买方不得不接受。

  笔者认为三大巨头和国外研究机构的铁矿石市场预测报告存在明显缺陷:一方面强调中国需求因素,另一方面忽视了中国供应因素(指中国投资开发国外铁矿资源),在此基础上得出了有利于铁矿生产商、不利于需求方的预测结果。尽管如此,它的的确确反映了一个严峻问题,如果中国不加大力度开发国外铁矿石资源,该预测很可能不幸成真。

  所谓加大力度开发国外铁矿石资源,不是指参股三大巨头的铁矿项目,而是投资于三大巨头之外的铁矿石项目。参股三大巨头的铁矿项目可以获得不少好处,如减少投资风险,搭上铁矿巨头的顺风车获得投资收益,得到稳定的铁矿石供应渠道等等。但是这仅仅在供应的存量资源中做文章,并未增加铁矿石供应总量,无助于改变供应紧张局面。

  目前,中国钢铁业的注意力仍放在国内钢铁产能扩张上,钢铁产量继续快速增长,而对于投资开发国外铁矿资源依然不够重视,这无疑将加剧铁矿石供求矛盾,暗合了国外研究机构的预测前提。据了解,目前中国企业投资三大巨头之外的铁矿项目不足4000万吨,显然远远不适应需求增长。国外研究机构的分析报告警示我们,把铁矿产能扩张寄希望于国外铁矿生产商大举投资开发铁矿资源,最终打破寡头垄断格局,形成供大于求的局面,这种想法显然是过于乐观了。中国钢铁业应当树立长期战略思想,敢于承担一定的投资风险,加大投资力度,联合起来,走出一条以我为主开发国外铁矿资源的路子。唯有如此,才能减少对三大铁矿巨头的依赖程度,摆脱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

  如果说铁矿巨头利用垄断地位力图掌控未来市场供应关系,获取更高利润的话,那么中国巨大的市场需求、世界丰富的铁矿资源也为中国钢铁业打破垄断格局提供了客观条件。据不完全统计,在以三大铁矿巨头为主、已落实投资的2.7亿吨项目之外,还有超过2.31亿吨、总投资约150亿美元的铁矿项目有待开发。由于勘探、资金及市场等种种原因,大多数还未进入开发阶段,这些项目应当是中国钢铁业进军铁矿业的首选项目,其中

鞍钢
首钢
等中国企业已经进展,但总体进展不大。

  作为世界铁矿石最大需求方,中国钢铁业有着向上游产业扩张的独一无二的市场优势。这种扩张,不仅能够分享铁矿业繁荣的红利,更重要的是降低对三大铁矿巨头依赖度,并使铁矿石市场回归到供大于求的正常市场状况。如果中国钢铁业在未来几年内大力投资铁矿业,能够掌握约1亿吨铁矿供应增量,将从根本上打破铁矿石供求格局,增加中方铁矿石谈判的筹码,大大提高议价能力,这对改善中国钢铁业的国际竞争力,保持钢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期待中国钢铁业独立自主地走出这重要一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