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 > 正文
 

能源结构失调 中国重新审视煤炭利用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19日 11:45 中国产经新闻

  本报记者 朱力报道

  中国煤炭工业发展中心预测,未来十五年内煤炭仍将是我国的基础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70%左右,2010年需求量将增长到25亿吨,2020年为29亿吨,缺口分别为5亿吨和13亿吨。

  基于能源体制性的矛盾,煤矿的过度开发无疑带来一场灾难性的损害。如何将煤炭转变为替代能源的话题再次被摆上了桌面,尤其在煤多油少的中国,“煤变油”似乎很快要形成燎原之势。

  能源结构严重偏向煤炭

  与此同时,来自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2005年全国现有各类煤矿核定生产能力达到了22.6亿吨,但在建和规划的项目总规模超过6亿吨,煤炭产能过剩的压力增大。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国将构筑稳定、经济、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鼓励使用替代能源,GDP能耗要比“十五”末期降低20%左右。然而,一边是大规模的需求,一边是开发过度,成为了能源结构优化的重要制约因素。

  而发改委尚未研究出结构调整的突破口。“从长期来看,政策在能源供应上的左右摇摆致使结构调整没有清晰的方向——当环境问题突出时,政策就偏向限制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当国际石油价格不断上涨时,煤炭比重的增加又得到政策支持。”国家发改委能源所一位专家称。

  中国可持续能源项目主任欧道格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针对产能过剩,最佳途径就是将煤炭转化为替代能源。这是最廉价、也是动员能源资源最快的方法。中国每一美元的经济增长所需要的能源比美国多5倍,比日本多12倍。

  对此,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周大地作出了回应,“从中国的能源战略上来讲,现在应该更大的重点是放在如何去发挥煤炭的替代能源的作用,比如煤变油项目。如果能够经济地将煤炭转化为石油,对中国这样资源禀赋的国家,无疑是巨大的诱惑。”根据公开的资料,中国煤炭的可采储量为1145亿吨,而石油,不过65亿吨。

  煤变油叩响煤炭新战略

  试图摆脱能源结构困境的我国相关部门和企业家把目光投向了“煤变油”。

  中科院山西煤化所首席科学家李永旺是一个结缘于内蒙古煤变油项目的专家,他所在的研究所与内蒙古伊泰集团签订了合作协议后,李永旺一头扎进实验室,经过几个月的反复精心实验,5月11日,“煤变油”项目在鄂尔多斯高原浮出水面,一桶的成本只有30多美元,相当于目前国际石油价格的一半。

  据伊泰集团董事长张双旺介绍,“煤变油”项目一期生产规模为16万吨/年,目前正在建设一座年产1200万吨的酸刺沟煤矿、入洗原煤1200万吨的跳台洗煤厂。谈到对这个项目的承受能力,他算了一笔账:如果伊泰煤变油二期工程能够成功,可望将煤炭产量的40%到50%用于煤变油。从10年以后的规划来看,若能年产油品达到500万吨,按一吨油挣1000元,就能创50亿元的利润。

  其实,几乎在每一个有煤炭规模化生产的地方,瞄准“能源替代”商机的政府和企业都在谋划上马“煤变油”项目。

  中国惟一

自主研发掌握煤变油核心技术的兖矿集团把产业化的大旗插在了陕西榆林。近日,兖矿集团煤制油项目正式奠基,此后千亿资金将投向那里。此番奠基的工程是兖矿榆林煤制油基地一期的先期建设项目,包括一条年产100万吨油品的生产线,加上先期的厂房等配套设施,共计投入约为120亿元,预计有望在1年内建成。

  中国

建银投资
证券
有限责任公司郭昌盛认为,仅对这些在建项目的原煤耗用量汇总,其每年就将新增加1000万吨以上的原煤需求,而为满足当前供应缺口的“煤变油”最大可替代空间可达1.3亿吨标准煤。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