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 > 正文
 

农业为契机 实现互利双赢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19日 11:30 中国产经新闻

  撰稿/本报评论员 朱冰尧

  6月16日,来自海峡两岸的农业专家和业内人士聚首福州,共话“两岸农业产业化合作与交流”。在第四届海峡青年论坛的农业主题论坛中,与会人士认为,随着两岸农业合作规模的迅速扩大,双方农业合作水平也应尽快提升、向纵深领域推进。

  今年以来,祖国大陆相继提出了诸多加强两岸农业合作和扩大台湾农产品在大陆销售的积极主张,并将检验检疫准入的台湾水果扩大到18种,对其中15种实行零关税措施,这些举措透露出的信息显示,农业合作将成为两岸经济交流发展的又一新增长点。

  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发展,基础来源于两岸农业资金、技术、市场、劳动力、自然资源、区域空间、管理经验等方面的高度互补;压力来源于国际农产品市场的激烈竞争和两岸农业的转型发展;动力来源于两岸农业的持续发展和农民利益的合作共赢。

  由于两岸农业都属于小农经营形态,面临着缺乏规模经济效益,技术效益很难发挥。同时两岸农业也都处在转型升级的时期,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是两岸农业都面临的重大问题。

  同时,两岸农业的互补性也非常明显。特别是在生产资源上有着极强的互补性。台湾农业生产企业化程度和技术水平比较高。资本规模和密集程度也较高,但农业用地大幅度减少,地价居高不下,人工成本比较昂贵,农业生产发展空间受到极大的限制。而大陆大部分农业虽然资源、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劳动密集型特征比较明显,土地利用较低,发展空间和潜力比较大,但农业生产资金相对比较缺乏,技术落后,农业资源条件互补性是两岸交流合作的重要基础。

  在本次论坛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我国大陆地区

农业产业化的水平还不平衡,台湾地区在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中则累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高新技术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过程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两岸的农业产业化由于差异形成了优势互补的局面。

  同时,两岸的专家学者和业内人士也提出了目前两岸农业交流中存在的问题。比如两岸农业试验园区只重条件与优惠,欠缺长远规划;台湾农民创业、两岸农贸往来缺乏资金、技术、销售渠道和品牌支撑;引进先进技术却无配套平台等等。

  一些与会人士建议,在规划两岸农业试验园区时,应提供健全的财务技术支持,做到整体规划;建立全国性的交易平台和畅通的销售管道;建立统一品牌,同时引进台湾农业运作管理模式,配合阶段性农技合作,带动农业改革。与会人士还认为,加强两岸农业资讯交流,双方共同建立务实有效的联系协调机制应尽快提上日程。

  中国农业大学校长陈章良教授更是指出,在两岸农业合作过程中,应加强技术交流,促进农作物栽培、深加工等领域的科研对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并注重特色农产品的研发,走规模化、农场化经营的道路。

  近些年来,可以说海峡两岸的农业交流与合作愈来愈热,从人员往来到研讨论坛,从展览展销到经贸洽谈,从技术研发到投资生产,从试验区建设到基地发展等等。合作的形式越来越多,合作的领域越来越宽,合作的范围越来越大,合作的层次越来越深,合作的愿望越来越强。通过论坛等形式加强两岸农业合作与交流,解决合作中遇到的种种问题,有利于进一步推进海峡两岸的紧密合作。我们相信,以农业合作为契机,两岸经济互利双赢的美好愿景一定会实现!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