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 > 正文
 

低价竞争策略日益侵蚀中国制造大国地位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11日 02:48 中国产经新闻

  撰稿/本报评论员 朱冰尧

  廉价鞋、廉价衬衣、廉价玩具——这些被标明“Made in China”的商品一度充斥着国际市场,也使低价成为中国出口产品的代名词。曾有一位原国家外贸部门高官放言:中国的廉价劳动力成本优势至少可以称雄国际市场20年。也就是说,目前要撼动中国廉价成本特色的制造大国地位是相当难的事情。

  不可否认,在改革开放的20多年里,低廉的工资成本吸引了众多国际市场青睐中国制造订单。因为在中国本土生产的产品,劳动力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比重并不大。比如加拿大工人的工资是13.59美元/天,美国是15.13美元/天,瑞士是24.12美元/天。在亚洲国家特别是中国,这样高昂的工资是绝对不可想像的。

  于是,原本在欧美国家劳动力成本较高的一些粗放型制造产业就把目光指向了亚洲国家,特别是像中国和印度这样的拥有着庞大制造工人的国家,自然就成了国外品牌产品的廉价工厂。

  在

中国经济发展初期,也确实需要通过低价竞争策略获取生产经验和培养大量劳工,也需要通过“替人做嫁”让资本实力和技术实力较低的中国制造企业获得发展的基本空间。而中国的纺织业、制鞋业、低端工艺品等行业也依靠低价竞争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了生长空间,其实力也在高速增长着。

  近年来,“中国制造”通过对外贸易向国际社会提供了物美价廉的商品。有人形象地说,美国人一天24小时,从起床的闹铃、上班的公文包到吃饭用的桌椅,从旅行穿的休闲鞋、孩子的玩具到睡觉用的拖鞋、睡衣,到处都可以看到“中国制造”的标签。

  然而,这些看起来标注“中国制造”的产品挂的却是国外的品牌,我们的多数出口产品仅仅是代人加工。“中国制造”背后的主要利润都被品牌持有人和经销商赚走了,而由于没有自己独家生产技术,很多关键部件都要用人家的品牌,“中国制造”无法与洋品牌相比拼,只好进行“贴牌”生产,只给自己创造了1%-2%的利润。

  缺乏品牌自主权,就没有发言权,就只能给别人做“打工仔”,拱手让出丰厚的品牌利润,赚一点微薄的加工费。一旦OEM订单转移,面对空置的产能只能望洋兴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经济开始融入全球经济,但目前我们面临着这样一种对立:一方面是制造大国,许多产品我们都是世界第一;另一方面是品牌小国,在国外有影响的品牌中,我国却没有几个。

  看起来似乎没有品牌的“中国制造”凭借低成本正在强劲渗透国际市场。但是,随着出口壁垒加剧、

人民币升值
能源
及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中国目前的劳动成本已开始超过许多东南亚国家,对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纺织、印染、服装、制鞋和玩具业产生巨大影响。中国在制造行业的垄断大国地位正在逐步被高成本、低价位策略所侵蚀。

  以纺织业为例,全球纺织服装行业产业链的大部分的价值和部分的成本,是外国品牌公司产生的。中国服装出口到欧洲,出厂价十欧元,在欧洲的商场卖到五十几个欧元。中国服装行业从棉花生产、纺纱、织布、印染到最终做成服装,所有环节仅占全球产业链价值的17.5%,零售环节占到50%。中国的纺织行业处于全球纺织产业链的低端,效益是最低的。

  因此,廉价劳动力成本优势已经开始慢慢消失,依赖低成本形成的低价位战略也越来越受到来自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竞争。也许我们等不到20年后,中国制造大国地位就要被低价策略侵蚀殆尽。

  这样的危机并不像有些专家预期的那么遥远,我们必须要未雨绸缪。最根本的还是要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改变为跨国公司代工的状况,推动产业的技术创新由技术引进、技术改造向原创型技术创新升级,从而逐步改变制造业对跨国公司的技术依赖,逐步摆脱战略产业受人控制的局面,真正由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