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 > 正文
 

汽配业发展提速 中国可能成为国际化采购中心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09日 13:09 中国产经新闻

  本报记者 郑芋 报道

  “目前已有大量的国外知名采购商在国内实施采购计划,通用财务总监就向我展示了他的巨额采购大单。”在5月31日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和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共同主办的“2006年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暨天津国际汽车零部件展览会”新闻发布会上,中国汽车研究中心主任赵航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如是说。

  佐证赵航的最新数据是:2005年前三季度,中国汽车车身及零部件出口额已经达到39.6亿美元,同比增长70%,占汽车商品出口总额的42%。中国零部件制造有强大的优势和竞争力,中国的汽车零部件制造逐渐形成了新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显著提高。

  汽配发展前景广阔

  赵航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强调指出,中国汽配业要坚持国际化战略,要让本地产业加入国际集团采购中心才能带动产业升级。

  据相关资料显示,2005年中国汽车需求量为640万台,预计2008年将接近1500万台,相当于目前全球汽车需求总量的1/4。中国零部件制造除了有强大优势和新的产业链与产业集群外,由于中国的劳动力成本相对低廉,中国汽车零部件的价格也具有一定的优势。

  目前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正由单一的产品型开始向资本型转变,由劳动密集型、材料密集型的低端产品出口开始向附加值较高的机电类产品出口转变,由主要对发展中国家出口开始向发达国家出口转变。

  汽车零部件占整车生产成本的70%以上,技术含量高,是汽车产业的基础和支撑。当前,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脱离整车企业,并形成专业化零部件集团,正成为一种全球化的趋势。

  新趋势助推产业升级

  《中国产经新闻》记者从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课题组的最新调查研究结果中发现,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正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参与调查的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汽车工业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李赞峰日前也向媒体透露出这样的发展特征。

  李赞峰认为,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正加剧分化。汽车产业是资金、技术密集的产业。谁拥有核心技术和雄厚资本,谁就拥有对汽车产业的话语权,就能够攫取高额利润。短时间内,外资仍将是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主导力量,在乘用车高端零部件领域更是如此。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汽车零部件企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已经在一些零部件领域具有显著的竞争优势,部分企业成功地进入国际市场。民营汽车零部件企业将成为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一支重要的力量。为此,李赞峰预言:“一批立足国内本土市场的大型企业将会出现。”

  同时李赞峰说,汽车零部件的产业结构正逐步优化。在现阶段的零部件配套体系中,一级供应商网络相对封闭,有较强的独立性。当前,虽然不同资本主体、不同配套体系间出现了不断融合、优化的趋势,但是不同资本主体、不同配套体系利益的根本差异,决定了独立发展依然是零部件产业的主流。因此,李赞峰认为,多种配套体系并存的格局会在相当长时期内存在。

  另外,政策环境有利于零部件产业发展。“引进外资政策的继续实施和投资准入制度的改革,为各种资本进入中国零部件产业创造了便利条件。”李赞峰表示,这将加快零部件制造的本地化进程,促进零部件技术的发展和生产能力的提高。

  针对自主品牌的培育,李赞峰表示,对中国零部件产业规模化发展贡献最大的将是自主品牌的经济型乘用车。课题组也认为,自主品牌整车发展的带动作用,是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核心竞争力提高的动力之源。

  此间观察家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指出,汽配业的高速发展,为中国零部件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势头,预计中国将会成为新的国际化零部件生产国。对此,李赞峰表示赞同:“中国很有可能成为世界零部件制造中心。”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