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 > 关注我国铁矿石谈判 > 正文
 

夸大中国因素危害不浅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23日 11:05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李敏斌

  随着欧亚钢铁巨头米塔尔、神户制铁等先后与世界铁矿石巨头达成协议,同意将铁矿石价格上调19%,尽管中国钢铁企业继续采取抵制涨价的立场,但是面临的压力加大,中国钢铁企业在价格上已经没有多少回旋余地。

  中国本以为团结国内钢铁厂的力量可抑制铁矿石巨头的漫天要价,但是需求的“中国因素”再次成为推高铁矿石价格的力量。国际市场对中国的反应似乎过度敏感,市场的反应已经超出了中国的实际需求增长。在国际商品价格大幅度上涨的过程中,“中国庞大的需求”是被供应商及分析师最常提及的因素。供应商只要咬定中国“无止境”的需求是导致近年有色金属、能源暴涨的罪魁祸首,似乎就能摆脱公众对它们暴利的指责。

  尽管中国钢铁市场市道低迷,但并未阻挡全球

铁矿石提价的趋势。对日韩、欧美的钢铁企业来说,可能价格再涨一涨也无妨,因为他们的产品结构和定价本来就比中国要高,市场能够消化涨价。除了个别大型钢铁厂,中国的钢铁企业很难通过提高收益来抵消成本上升。同样的涨价幅度,中国钢铁企业的承受能力弱于日韩欧美企业,中小钢铁厂的日子将不好过。

  中国另外一个无法在压价中占据主动的因素是钢铁行业依然高度分散,这限制了钢铁行业的谈判力量。这一弱点早被矿业公司看穿,短期内行业分散的事实无法改变,而中国决定未来增加矿产储备的消息则进一步刺激矿业公司的神经,今后数年中国获得定价话语权的可能性依然难以让人乐观。

  谈判的时间拖得越长,对钢铁厂越不利,目前中国的铁矿石存量仅可维持90天,一旦停止进口,遭受的损失更大。有专家建议中止长期合同,转向现货市场,这显然是一个下下策,尽管目前现货价格与合同价格相差不大,但如果转向现货市场,必将推高现货价格,中国将不得不承担更高的价格风险(现货市场的涨幅大约在30%-80%),同时,现货市场供应的稳定性也无法保障。最后的结果,可能是铁矿石供应商给中国钢铁企业一个较微弱的价格折让,既留住了中国这个大客户,也给了中国企业一点面子。

  毫无疑问,

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是推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高的一个因素,但这个因素有被高估和滥用的危险。似乎在大宗商品供应商的眼中,中国就是一条喂不饱的巨龙。果真是这样吗?事实上,随着中国近年来不断压缩投资增长以及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中国的原材料消耗增速已经有所减缓,并未如市场期待那样无止境的增长。

  经此一役,中国的“定价权情结”也许更强烈,不过要将购买力转变为议价能力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评价,看来还是低调一点好,至少在大宗商品的需求方面应该如此。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