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国六条需打破政商同盟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19日 16:12 南方都市报 | |||||||||
中国观察之苏振华专栏 去年4月,国务院出台了调控房价的“国八条”。时隔一年之后,在房价几成千夫所指的形势下,国务院再次出台了“国六条”。 从“国八条”到“国六条”,显示中央政府的态度是非常明确的,这就是必须平抑
笔者这些天一直在思索这样一个问题:如我们所熟知,商品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供过于求则价格必定下跌,由于房价目前已是高位运行,市场上根本没有足够的购买力来消化现有房源,造成大量房源滞销,就此而论,市场已呈供过于求的状态,但为什么房价依然上涨呢? 笔者给出的解释是,在真实的市场里,最终支撑买卖双方作出交易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对未来价格走势预期的信心程度。如果买方相信价格会走低,就会选择持币观望;如果卖方坚信价格会走高,则不会降低价格寻求销售。目前的房市格局是,普遍市民并不是没有买房的需求,而是价格超过了市民的购买能力;开发商固然清楚这一点,但他们更相信,住房是生活必需品,市民即便砸锅卖铁也要购买住房,只要开发商坚信房价是会继续上涨的,那么开发商就不会降价求现。显然,相对于普通市民来说,开发商看高房价的信心更足一些。那么,到底是什么力量在支撑开发商的信心呢?我认为是这样两股力量—— 一是“主流”的声音。这里所谓的“主流”并不是指绝大多数民意的表达,而是指一种话语权力。民意是明确希望房价下跌的,但普通市民缺乏表达的空间和能力。各路媒体追捧的是“专家”、是“权威机构”、是作“明星状”的开发商。如前不久就有所谓“权威机构”发表“蓝皮书”指称,“房价是必定会上涨的”;北京一些“明星级”开发商多年来一直在重复着房价要不断上涨的论调。为什么开发商的声音会成为“主流”呢?一方面,开发商是主流媒体的重要客户,更重要的是,他们代表了权力。财富和“知识”往往更容易获得权力的青睐,或者说,这就是权力的另一面。 第二种力量,也是根本性的力量,是地方政府的支持。中央政府的政策只有在地方政府层面才能得到落实。然而,在房地产市场博弈格局之中,地方政府出于政绩和利益的考虑,其目标往往与开发商相一致。毫无疑问,没有地方官员愿意房价在自己的任期内下跌。可观察到的一个现象是,民意的要求是房价能够跌下来,地方政府却将其偷梁换柱地解读为“稳定房价”或“理性的房价”。与地方政府利益目标的默契一致,是开发商们最坚定的信心来源。 “国六条”要想避免真正落到实处,中央政府必须打破地方政府与开发商结盟的格局。釜底抽薪的措施是,进一步制定详尽的具体细则,严格监督地方政府不折不扣地执行,并将房价走势作为地方官员的政绩考核指标,方可能对地方政府形成有效激励。 (作者系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