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陈明星
“炒房炒成房东,炒股炒成股东。”在几年前流行的“四大傻”段子中,如今看来,独独这两条不但不“傻”,而且相当明智。
连日来持续攀升的股市,让深套其中多年的“股东”们长舒了口气;近年来持续走
高的房价,让“房东”们大赚了一笔。即便时下“提成”传言、降价“预言”、不买房“宣言”漫天飞舞,也似乎丝毫难挡上蹿的房价。
从曾经被口诛笔伐的“温州炒房团”,到最新发布的第一季度流进我国楼市的至少5亿美元热钱,这些最趋利、最活跃的游资,为什么不进股市而入楼市呢?除去股市行情千变万化、很难把握的因素外,只能说明,与股市相比,楼市收益更多、更快、更安全,因为投资股市买下的是不知道把钱送给谁花的虚拟的权证,而投资楼市买下的则是自己真实的产业。
于是,楼市“股市化”的色彩越来越浓。然而,楼市终非股市,住房的主要功能是居住而不是投资,更不是投机。房地产市场不会演变为资本市场,炒楼风险也绝不亚于炒股。
当然,即便是在最健全的市场经济里,也依然会有投机的存在,但与股市不同的是,透支炒股早就被股市叫停,但同为信用交易的所谓“按揭”却是炒楼的常规武器。只要付上首付,开盘后转手,就能有所斩获,正因如此,上海才会出现个人房贷7500万元的新闻,北京才会有6500人上了房贷黑名单。
然而,套用股市伎俩狂炒房地产,强行将楼市股市化,仅仅凸显的是楼市的表层矛盾,在其背后,则反映的是严重的贫富分化的现实。房价高低从来都只是相对的,当前的房价虚高,只能说是相对于大多数消费者而言的,对于投机者,只要仍然心存获利预期,投机行为便不可能自动遏止,导致房价虚高的泡沫也将会由此而生。
只要有市场,就会有投机。然而,投机者无一例外的都是相对富裕的阶层,买不起房的压根就没有投机的机会。如果贫富分化过于严重,并得不到根本扭转,扰乱正常市场秩序的投机行为断难根除。
从去年至今的楼市宏观调控来看,无论是控制土地,还是提高贷款利率,抑或传言中的提高房贷首付比例,其作用具体能发挥到何种极致,都是存有疑问的。而且,有些对消费者颇具杀伤力的政策,对投机者充其量只具有影响力,而有时一刀切的政策,则甚至会对整个房地产市场造成毁灭性的影响。
因此,作为决策层,必须切中要害,对症下药。从短期而言,不妨更为直接地打击投资性购房,加大购房投资的交易成本,或对房屋限制出售,还原住房的本来功能,而无须讳言行政手段的运用。当然,其是否奏效或奏效的程度,很大意义上取决于决策层的决心。
从长期而言,必须从系统的角度来看待房价问题,一方面开拓可替代投资品,转移部分游资对楼市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在继续推动财富积累的基础上,着力解决贫富差距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