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 > 房贷首付提成传言风波 > 正文
 

买房等3年暴露房价调控的苍白无力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15日 09:56 中国产经新闻

  撰稿/CIEN评论员朱冰尧

  这几天媒体口舌唾沫耗费颇多的恐怕就是房子问题了。

  一则是央行加息提高房贷门槛,建设部也上调了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遏制了开发热和购房热;一则是北京春季一次房交会竟因提前预订火爆而取消,而此间官方的声音却
是60%的房子没买;还有一则更引人瞩目:深圳一个叫做邹涛的年轻人发起了一个“不买房行动”,随后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厅长林浩坤也在媒体中公然提出:“买房的市民大可待3年后入市”。

  更有在此间火上浇油者:北京、上海和深圳等地的

房价在刚刚过去的“五一”黄金周中持续高企,虚火旺盛。僵持一年的上海市楼市交易量骤升,北京市每平方米房产均价已超出上海市27元,广州市楼价以10%的增速前行。有关统计显示,全国有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同时,业界和官方也不断放出风来:新一轮房价调控“铁腕”时期即将到来。

  回顾2004-2005年的楼市调控年,国家采取的“铁腕”政策不可谓不狠。从2004年8月出台的“71号令”设置“8·31”大限,到2005年3月提高房贷首付比例,从2005年3月和5月国务院分别发出的稳定房价的新老“国八条”,到今年2月国家统计局预警潜在住房过剩风险,再到目前的央行加息,可以说该用的手段几乎都用了。但市场就是不买账,房价继续高涨,百姓依然缺房。

  于是,“不买房”和“买房等3年”的情绪宣泄般的论调自然会流露于公众舆论之中。而这样的坦白与无奈恰恰说明政府宏观调控“铁腕”政策的苍白无力。邹涛的“不买房行动”有人认为是阿Q式的愚蠢行为,并把这种抵制购房行动看作是“房市愤青”;也有媒体认为,林浩坤厅长的表态是不负责任的臆断,是职能不作为的空想。

  但“拒房”现象的出现,实际上已经不仅仅是百姓与部分敢于直言的官员的意气之举。中国

房地产市场多年来的畸形发展,让更多的国人对宏观调控房价的手段和力度产生了疑虑,对明知房价畸高却干预乏力的现状产生了抵触心理,“个人集资建房”,“不买房行动”,“买房等X年”等等言论的出现就是这种烦躁心态的集中体现。

  对于这样的情绪心声,决策部门恰恰不能因为他们的所谓“愤青”行为而忽略了民意。虽说“拒房”并不能彻底解决房价问题,那些依靠高房价获取高额利益的

开发商和寻租者们也对这样的阿Q式举动不屑一顾,毕竟房价的定价权掌握在卖方的手中,但这样的言论与行动已经触动了百姓生活的底线神经,如果再不采取真正强硬的干预手段,特别是真正斩断那些伸向高房价利润的黑手,民意激情就会冲垮那些各种利益相关者构建的楼市大厦。

  邹涛和林浩坤在媒体前“作秀”,也许初衷考虑是如果百姓不跟风买房,市场需求量减少,就能迫使开发商降价。另一方面更想通过媒体的炒作引起政府部门的关注。目前房价高涨引发的“愤青”心态,和地方政府对房市的推波助澜所造成的调控失效有着直接关系。虽然中央的调控房价“铁腕”政策频频出击,但地方政府对高房价却态度暧昧,有些地方甚至在市场出现降温时,采用行政手段托市“创造”房价上涨。

  中央的调控政策显然在基层执行不利。特别是一些地方政府和开发商遥相呼应,面对越吹越大的泡沫,面对越烧越旺的虚火,不是积极调整和控制,而是有意无意间寻求一种失语和放任的状态。

  因此,在百姓怨言、学者惊呼、官员忧虑的激情漩涡中,调控房价必须要加强地方政府的执行力。否则,失去民心民意的房地产市场,虚火中越吹越大的房价泡沫总归有一天会产生破裂,这样一来,不但会给房地产业和金融业带来巨大风险,也会影响经济的长久、持续的增长和整个社会的稳定。

  不要小看和轻视百姓这些似乎是非理性的情绪宣泄。虽然让老百姓自发在“3年后买房”可能在短期内难以实现,但这些情绪的累积却很快会让百姓对政府调控的执行力失去信心,那才是我们经济发展真正需要担忧的危机征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