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 > 正文
 

纳米技术:细微之处见真金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09日 17:18 《中国投资》

  ○ 魏刚

  著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量子物理学家费曼在60年代就预言:如果对物体微小规模上的排列加以某种控制的话,物体就能得到大量的异乎寻常的特性。

  作为最具投资价值的十大创新技术之一,纳米确实当之无愧。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预
计航天器采用纳米材料后,到2020年发射费用可从目前的每磅1万美元降低到200美元,并可制造出成本只有6万美元、大小如一辆小汽车的航天器。而大容量掌上电脑与血管手术机器人的出现,纳米也功不可没。

  市场应用广泛 投资价值突显

  在纳米尺度上对物质和材料进行研究和处理的技术,被称为纳米技术。1纳米相当于十亿分之一米。科学界普遍认为,纳米技术在医学、制造业、材料和通信等行业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纳米技术在信息产业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网络通讯、光电子器件、非线性电阻。而对于环保来说,纳米技术对空气中20纳米以及水中的200纳米污染物的降解是不可替代的。

  近年来,不少公司致力于把光催化等纳米技术移植到水处理产业,用于提高水的质量,已初见成效;采用稀土氧化铈和贵金属纳米组合技术对汽车尾气处理器件的改造效果也很明显;治理淡水湖内藻类引起的污染,最近已在实验室初步研究成功。

  能源环保中的纳米技术也在广泛使用,如能量转化材料,通过纳米材料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热能转化为电能、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等。

  除此之外,纳米也出现在生物医药领域。纳米生物医药就是从动植物中提取必要的物质,然后在纳米尺度组合,最大限度发挥药效。

  在新材料方面,纳米也不甘寂寞。据美国测算,到21世纪30年代,汽车上40%钢铁和金属材料要被轻质高强材料代替,这样可以节省汽油40%,减少CO2,排放40%,仅这一项,每年就可给美国创造社会效益1000亿美元。

  纳米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还体现在电力工业。利用纳米技术改造20万伏和11万伏的变压输电瓷瓶,可以全方位提高瓷瓶耐电冲击的性能。

  据致力于纳米技术行业研究的美国鲁克斯资讯公司2004年发布的一份年度报告称,2006年全球用于纳米技术研发的投资将比去年的86亿美元翻一番还多。其中来自私营方面的投资正在不断增长。

  美国的公司在这一领域的研发投入约为17亿美元,占全球私营机构38亿美元纳米技术研发投资的46%。亚洲的企业将研发投资14亿美元,占36%。欧洲的私营机构将研发投资6.5亿美元,占17%。由于投资的快速增长,纳米技术的创新时代必将到来。

  目前,纳米技术产业化尚处于初期阶段,但展示了巨大的商业前景。据统计:2004年全球纳米技术的年产值已经达到500亿美元,2010年将达到14400亿美元。为此,各纳米技术强国为了尽快实现纳米技术的产业化,都在加紧采取措施,促进产业化进程。

  通用电气(General Electric)、巴斯夫(BASF)、雀巢(Nestle)、联合利华(Unilever)、百事可乐(PepsiCo)、亨氏(Heinz)和玛氏(Mars)等企业,正在认真探索开发纳米技术产品或利用纳米技术改进其产品和工艺的潜力。

  其中通用(GE)的发光二极管可以替代家用照明设备,节约10%的能源消耗,单在美国每年就可以省下1000亿美元。

  IBM、惠普、英特尔等一些IT公司有可能在中期内取得突破,并生产出商业产品。一个由专业、商业和学术组织组成的网络在迅速扩大,其目的是共享信息,促进联系,加速纳米技术应用。纳米技术已从少数物理学家的专业扩展为全球性科技工业。

  市场规模巨大 全球发展迅速

  据美国全国科学基金会预测,未来10年,全球纳米技术市场规模将达到约1万亿美元。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加大了对纳米技术研究开发的支持力度。

  美国的纳米技术投资最多。在过去4年内,联邦政府的纳米技术研发经费从2000年的2.2亿美元增加到2003年的7.5亿美元,2005年将增加到9.82亿美元。更重要的是,根据《21世纪纳米技术研究开发法》,在2005~2008财年联邦政府将对纳米技术计划投入37亿美元,而且这还不包括国防部及其他部门将用于纳米研发的经费。

  1991年以来,美国已建立22个新的纳米研究中心,纳米企业已有775家,风险投资1997年为零,2003年为3亿美元,占全部风险投资的5%以上。纳米产品已上市130种,到2012年,美国政府估计的纳米经济可达1万亿美元。

  日本目前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纳米技术投资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支持纳米科学研究,近年来纳米科技投入迅速增长,从2001年的4亿美元激增至2003年的近8亿美元。日本企业界也加强了对纳米技术的投入。

  关西地区已有近百家企业与16所大学及国立科研机构联合,不久前又建立了“关西纳米技术推进会议”,以大力促进本地区纳米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进程;东丽、三菱、富士通等大公司纷纷斥巨资建立纳米技术研究所,试图将纳米技术融合进各自从事的产业中。

  欧盟于2003年建立纳米技术工业平台,推动纳米技术在欧盟成员国的应用。欧盟委员会指出:建立纳米技术工业平台的目的是使工程师、材料学家、医疗研究人员、生物学家、物理学家和化学家能够协同作战,把纳米技术应用到信息技术、化妆品、化学产品和运输领域,生产出更清洁、更安全、更持久和更“聪明”的产品,同时减少能源消耗和垃圾。欧盟希望通过建立纳米技术工业平台和增加纳米技术研究投资使其在纳米技术方面尽快赶上美国。

  为了促进纳米技术研发成果的转化,2000年12月,我国成立了第一个国家纳米技术产业化基地。该基地集中了国内一流的纳米技术研究机构和专家,并正在筹建世界级的国家纳米技术研究院。

  基地的发展目标是成为世界级纳米技术科学城,孵化出一批世界级的高新技术企业,培养出一批世界级的纳米技术专家和现代企业家,把基地建成一个综合的、跨学科的、市场化的、开放的、流动的现代化“纳米产业集群”。

  主攻纳米材料 市场转化缓慢

  据《中国纳米材料产业现状调研报告》称,1985年至2000年,中国纳米技术领域已公开的专利数共1024项,其中已授权专利的465项,占45.4%,公开尚未授权的559项,占54.6%。

  在所有1024项纳米技术领域专利中,涉及材料的专利多达827项,占80.8%,居于绝对优势地位;电子类28项,占2.7%;医药类41项,占4.0%;其他128项,占12.5%。说明对纳米材料研究的力度较大,而纳米电子学及纳米医药学的研发力量相当薄弱。

  国内纳米技术投资主要集中在纳米材料领域。

  尽管中央和各地方政府积极投入力量和资金,使中国纳米的研发水平获得了很大发展。但纳米技术的市场转化并不顺畅,大约只有5%的实验室成果最终能够转化为规模化生产。

  目前,中国纳米科技成果的转化方式主要有技术转让、技术入股,以及自行生产等,但产业化率普遍较低,不足20%。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是技术成果本身不具备产业化条件,二是由于信息不通,造成科研成果转化的渠道不畅通,缺少资金的有力支持。

  国内纳米技术投资主要有四种模式,分别是试探性投资模式、试验性投资模式、直接投资的模式、孵化嫁接的模式。

  试探性投资模式带有明显的种子期风险投资的色彩,以下属企业或投资组建的风险投资公司,试探性地涉足纳米领域;或者,与专业从事纳米研发生产的科研院所,联合设立纳米研究所,资助并借以渗入最前沿的纳米技术和产品领域,但这一方式的投资额一般都不超过500万元。

  试验性投资模式的明显特征是:上市公司的投资额一般在1000~3000万元之间,有明确的产品并相对控股。

  直接投资的模式一般拥有很强的传统主业,希望通过投资纳米来改造自己的传统产业。其中,青岛海尔、美菱电器、小鸭电器三家上市公司在纳米家电领域展开激烈竞争,尤为引人注目。

  孵化嫁接的模式大都通过与大股东之间的关联交易,涉足纳米领域并化解风险。或者,由控股股东先期投入纳米项目,孵化成熟后再转给上市公司。

  把握市场脉搏 选准投资方向

  这些投资模式的出现,表明风险资本显然不会错过任何一次机会。分析师们称,冠以“纳米”这个前缀名称的公司,正在享受着当年互联网公司曾有过的特殊待遇。纳米技术在产业中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涉及各行各业,而且在各产业中纳米技术应用的成本与风险也不相同,作为投资者究竟应该选择哪些行业为突破口投资纳米技术?

  纳米技术在半导体芯片以及光电机器上的应用是新热点,但由于纳米技术在这些领域的市场化还不成熟,产品还未得到市场认同叫好不叫座。所以投资较多,周期较长,风险也比较大。只有资金雄厚的投资者适合进入。

  而纳米材料技术市场应用已经成熟,其产品的价格也基本被市场接受,投资金额少,周期短,风险低,技术的市场转化也非常快。比较适合一般风险投资者涉足。

  除选择合适的行业外,投资者还要掌握适当的投资时机。2004年英国等欧洲国家掀起了一场反对

转基因食品的运动。科学家担心,类似的运动会出现在纳米技术领域。

  2005年1月底,总部设在加拿大的环保组织ETC发表了一份长达80多页的报告。这份报告把纳米技术描述成一种可能毁灭世界的技术。尽管这份报告在关键问题上缺少坚实的科学证据,他们还是成功地吸引了全世界的注意。使公众对纳米技术的安全性产生疑问,导致纳米概念股一路狂跌,很多投资纳米技术的投资者损失惨重。

  目前,纳米技术安全性风波已经平息,纳米技术已经回暖,作为投资者可以选择适当的时机,低成本进入。

  除此之外,在纳米技术投资中,规避可能发生的风险也是投资者需要准备的。由于纳米技术的广泛应用,市场上的很多纳米产品鱼龙混杂,造成纳米产品的市场信誉度下降,这直接导致在投资纳米技术过程中,市场转化环节的不通畅。因此,投资者要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和风险意识,提前对产品市场做详细调研,投资后在市场转化脱节时,及时扭转方向,减少损失。

  纳米技术的回暖,为投资者带来很多投资机会。与纳米技术的未来潜力相比,投资风险对资本来说似乎并不算什么。但在纳米技术风起云涌的今天,把握市场脉搏,选准投资方向,会为资本带来更大的回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