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 > 正文
 

光伏产业:新战略能源的领金者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09日 17:16 《中国投资》

  ○ 本刊记者 谢

  2006新年伊始,无锡尚德直接登陆纽约证券交易所,成为全球太阳能光伏行业市值最高的公司,公司控制人施正荣一跃成为中国内地首富。就无锡尚德的招股资料看,无锡尚德2002年还处于亏损,2003年实现盈利,2004年突然出现爆发性增长,业绩翻了20倍。无锡尚德的财富神话诞生之后,“羊群效应”迅速显现。光伏产业与施正荣一道,快速地走入国内
普通投资者与社会公众的视线。一时间,国内太阳能光伏产业迎来了一波汹涌的资本热潮。

  高速起飞时期来临

  太阳能是一种既丰富又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它主要有两个应用领域,一个是光能转化成热能,如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灶等等;另一个是通过太阳能电池将光能转化成电能,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太阳能光伏产业。

  90年代以来,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发展很快,已广泛用于航天、通讯、交通以及偏远地区居民的供电等领域,近年来又开辟了太阳能路灯、草坪灯和屋顶太阳能光伏发电等新的应用领域。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快速发展,市场应用规模迅速扩大,太阳能光伏发电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从根本上改变能源生产、供应和消费方式,给能源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近些年来,各国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对光伏产业的支持力度。光伏近两年来发展速度惊人,增长率达到70%以上,在世界各种能源增长速率中名列第一,至2004年累计安装量已达到1900MW。由于世界各国都对太阳能光伏产业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预计到2010年,太阳能光伏累计量将增加到18000MW以上。这势必会给太阳能电池产业带来高速发展。

  在我国,1995年,当时的国家计委、科委和经贸委制定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纲要》。明确提出了我国在1996~2010年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目标任务以及相应的对策和措施。1996年9月,“世界太阳能高峰会议”提出了在全球无电地区推行“光电工程”的倡议时,我国政府立即做出积极响应,制定并实施了“中国光明工程”的计划。2003年中国太阳能光伏系统累计安装量约达到55MWp,不仅满足了国内应用的需要,还实现了大量出口。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产量最大的太阳能消费品生产国,形成了广阔的农村太阳能光伏产品消费市场,并网太阳能光伏发电站及建筑物屋顶并网太阳能光伏发电工程已开始启动。从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承诺2010年太阳能光伏累计装机容量450MW,而2004年累计太阳能光伏才装机65MW,由此计算,未来几年国内光伏产业复合成长率将达到38%。使业界看到了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高速起飞时期即将到来。

  由于中国光伏企业起步晚,成长慢,规模小,在世界光伏界一直默默无闻。但中国的光伏产业已经摆脱了持续10年的徘徊局面,开始迅猛发展。2002~2004年间,我国光伏产业迅猛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光伏产业和市场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到2003年底,我国太阳能电池的年生产能力已经超过50MWp,组件的年封装能力达到100MWp。同时,我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庭园灯等光伏消费品生产国。

  如今,国内各大太阳能光伏企业无不正在筹划着规模宏大的扩产计划,几乎每一家公司的目标也都直指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光伏基地”。无锡尚德旗下的洛阳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生产基地首期30兆瓦工程已于2005年12月破土动工。与此同时,无锡尚德公司本部正在进行新增120兆瓦太阳电池生产线的扩建工程。到2006年中期,无锡尚德公司的太阳电池总体产能将达到240兆瓦。根据规划,尚德的远景目标是2010年做到1000兆瓦的产能,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企业。2005年年底,天威英利投资17亿元的三期工程将开始实施,到2008年硅片、电池片和组件将具有年产500兆瓦的生产能力,成为中国最大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跨入全球光伏行业前列……

  有关数据分析得出,光伏产业在2010年前将保持每年30%的增长速度,之后到2050年也有平均25%的年增幅。尚德的出色表现表明,中国光伏企业在这次“阳光应用”赛跑中已经诞生了领头方阵的选手。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前中国太阳能学会)副理事长赵玉文表示,企业投资光电,除了看重《可再生能源法》颁布以及相关配套政策的完善和落实给光伏产业带来的巨大商机之外,直接的动因其实来源于欧洲特别是德国市场的爆发性增长。

  欧洲发达国家2004年开始大力推行《可再生能源法》,强制太阳能光伏发电并网,欧洲市场上太阳能光伏发电行业出现爆发性增长。在新的上网电价法推动下,2004年德国光伏发电市场增长了235%,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最大的市场。虽然欧洲本土技术实力很强,但是从投产到满足市场还有一段时间,这就给了中国太阳能光伏行业巨大的成长空间,中国目前厂商的订单主要来自欧洲。无锡尚德总经理施正荣也不讳言:“尚德在一个有利的时机进入了一个好市场”。

  光伏市场潜力巨大

  中国太阳能资源丰富,2/3以上国土面积有开展光伏发电较好的资源条件。但是太阳能资源密度低,按照太阳能电池每平方米100Wp计算,每千瓦光伏发电装机需要占地10平方米。2002年全国电力装机容量为350GW,如果建沙漠光伏电站,则需要3500平方公里(每平方米按照100W装机),仅占中国荒漠面积的0.4%,考虑到光伏发电全年平均1500小时(是火力发电的1/3),要达到2002年1650TWh的发电量,则需要占地11000平方公里,占中国荒漠面积的1.3%。预计2020年全国总电力装机达到900GW,年发电量达到4500TWh,届时如果光伏发电达到全国发电量的1%,则总光伏发电量为45TWh,总装机为30GW,占地300平方公里,仅占全国荒漠面积的0.35‰。

  中国可利用的屋顶面积:我国房屋总建筑面积400亿平方米,其中城市房屋131亿平方米,81.8亿平方米为住宅面积,农村住宅面积大约是城镇的2倍,160亿平方米;城镇住宅按照平均10层楼计算,屋顶可利用面积8亿平方米,农村住宅按照平均5层楼计算,则屋顶可利用面积32亿平方米,合计40亿平方米。

  如果20%安装太阳能电池就会有80GWp,约占2002年全国装机1/4;按照全年满功率发电1500小时计,总年发电量约120TWh,约占全国7.3% (2002年全国总发电量1650TWh)。如果2020年全国30GWp太阳能电池全部安装在城乡屋顶,则占用面积仅为城乡屋顶总面积的7.5%。

  我国目前尚有约28000个村庄,700万户, 3000万农村人口还没有用上电, 60%的有电县严重缺电, 光伏市场潜力巨大。2010年以前,中国政府将通过光伏发电重点解决边远无电地区人民的用电问题,光伏发电在农村和牧区的应用将保持目前的50%左右;通讯及工业用光伏发电的市场分额将从目前的30%~40%下降到20%以下;预计到2005年之后,中国也将开始大规模兴建并网屋顶光伏系统和沙漠电站,其市场份额将从2003年的4%上升到2010年的20%和2020年的60%。

  总之,无论是中国的荒漠面积还是城乡屋顶面积,都足以支持光伏发电的大规模应用。在不久的将来,光伏发电将作为战略能源的角色进入能源和电力供应领域。预计光伏发电到2020年累计装机将达到30GWp,其发电量将占到全国总发电量的1%。

  过去,中国太阳能电池多数是用于独立光伏发电系统,到2010年以前这种现象不会有很大的改变,仍然是独立发电系统为主;但从2011年到2020年,中国光伏发电市场将会由独立发电系统转向并网发电系统,包括沙漠电站和城市屋顶发电系统,光伏市场走向将发生很大的改变,

  光伏产业链处处有商机

  尚德公司所从事的太阳能电池生产,只是其产业链的一个中间环节,在其上下游都还有一系列与之高度相关的产业集群。这些高度相关的产业集群,在国际国内光伏产业高速发展的带动下,同样也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能,并将催生无数商机。

  联合证券电力设备行业分析师杨军认为,对于国内所有光伏企业而言,在原材料紧张的情况下,能否有效融入全球光伏产业链,建立稳定的上下游关系是成败的关键。

  在全球光伏产业链中,高纯度硅料(纯度在99.9999%以上)是光伏企业生产太阳能电池所需要的核心原料。因此,高纯度硅料的开采、提炼和生产也就成为光伏产业集群中最上游的产业。事实上,在各国新能源政策的合力推动下,光伏产业近5年的迅猛发展已导致满足太阳能级硅料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其市场价格2003年每公斤24美元,2004年涨到32美元,2005年底更是蹿升至80美元左右,现在甚至有人愿意以 200美元/公斤的价格囤积,因为市场价已突破100美元/公斤。因此,市场分析人士甚至断言:“对于太阳能电池公司来说,目前甚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关键不是生产能力与销售问题,而是是否有足够的原材料供应”。

  专家预计,2010年我国用于太阳能电池生产的硅料需求将达4365吨,2015年为1.62万吨。尽管中国的硅原料矿藏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25%(硅本身也是世界上蕴藏量最丰富的矿藏之一),但因国内现有的硅原料原始提炼技术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国内最高提炼水平只能达到99.5%),生产规模小,环境污染严重,消耗大,成本高,绝大部分企业因亏损而相继停产或转产,到2004年只剩下峨眉半导体材料厂和洛阳单晶硅有限公司两家生产企业,生产能力仅为100吨/年,满足太阳能电池生产需要的硅料实际产量只有80吨,导致尚德、天威英利等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所需原材料绝大多数需要从国外进口。如此一来,不仅大大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更成为制约我国光伏产业向上游环节发展难以逾越的“瓶颈”。

  因此,在光伏产业链中,上游高纯度硅料生产企业完全可以拥硅为王。从投资角度来看,一个1000吨左右的多晶硅生产线,就如同一个中型的现代石化公司,不仅工程设计复杂,耗电量高(年产千吨多晶硅的生产线需要的供电装机容量为9.8万kw,年总用电量为2.5亿千瓦时),而且在国内的总投资更是高达10亿元,而1000吨/年目前也是全球公认的高纯度硅料生产的最小经济规模。更为重要的是,进入这一产业最重要的门槛并不是资本,而是技术。

  太阳能电池生产位居光伏产业链的中游。近几年,全球光伏行业每年都以超过30%的速度增长。世界各个发达国家都分别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光伏产业扩产计划:欧盟内的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到2010年将达3700兆瓦。按照目前欧盟接近1000兆瓦的装机为基准,需要接近50%年装机增速。事实上,我们从去年年底尚德公司在纽交所上市时国际资本的热烈追捧程度,就不难看出太阳能电池生产这一居中产业的发展前景。

  光伏发电,实际上就是太阳能电池在光伏产业链下游产业集群的核心功能价值表现。不过,具体到光伏产业链的下游企业,除太阳能电池并网在发电工程等领域的具体应用外,还包括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生产和安装以及太阳能光伏电池与机电产业、建筑材料的结合利用(光伏集成建筑)等方面。太阳能电池组件技术含量低,投入小,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相对于整个光伏产业而言,目前在国内市场的准入门槛还不是太高。

  谈及对我国整个光伏产业的发展前景,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赵玉文表示:“有《可再生能源法》的推动和国家其他政策的支持,到2020年,光伏发电成本大幅度降低,光伏发电电价就有望接近或达到常规能源电价了。届时,大规模应用光伏产品已不是问题,整个光伏行业产业化之路也会越走越宽” 。

  风险考验投资者御寒能力

  尽管中国太阳能光伏市场需求空间和空前的产能扩张,确实昭示太阳能光伏产业的春天已经来临。然而温暖宜人的气候里,却隐藏着寒流。光伏产业从一诞生,就面临着缺乏原料和远离市场的尴尬。

  一直以来,原料问题总是光伏企业最为紧迫的威胁。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太阳能电池是晶体硅太阳能电池,而生产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原材料高纯度多晶硅在我国却极度短缺,绝大部分依赖进口。目前中国硅材料生产能力和技术能力严重不足,即使突破技术上的局限,一个硅材料生产厂的建设也需要投资 20 亿元以及数年的建设周期,所以目前巨大的硅材料缺口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得到改善。受困于原料的太阳能企业到处寻找原材料。因为市场需求再大也没用,无米下锅是光伏产业最大的问题和风险。

  再讲市场。目前光伏产业如此火热,大背景是《可再生能源法》的颁布给光伏产业带来了潜在商机,更直接的动因是欧洲特别是德国市场的爆发性增长。但是里昂证券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2007 年,德国市场将再次达到供需平衡,日本的光伏生产一直保持出口强势,美国的光伏生产也是自给之后略有盈余。那时候,我国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卖给谁呢?恐怕只有将目光投向国内市场了。

  可是,据赵玉文介绍,目前中国光伏并网市场还没有形成,仅有的几个光伏发电项目只是示范用的,根本不存在商业化运作。中国的光伏市场严重落后于光伏产业。所以2007年之后,我国光伏产业面临市场萎缩的巨大挑战。

  虽然《可再生能源法》已经颁布,但一位试图投资太阳能产业的人士表示:“国家目前已经明确了风电、生物质能发电的优惠措施,但对于太阳能发电的优惠则迟迟未有表态” 。

  另一位熟悉能源产业的人士则指出,国家对太阳能发电的慎重可以理解,目前太阳能发电系统的成本颇为高昂,一台能满足家庭日常电器需要的200W的光伏系统,市场价为15000元,太阳能光伏发电成本约为2.8~3元/千瓦时,随着技术进步和规模扩大,估计到2015年成本可降到0.5元/千瓦时。而火力发电成本仅为0.2元/千瓦时,水力发电的运营成本仅为0.03~0.05元/千瓦时。太阳能发电成本大约是生物质发电(沼气发电)的 7~12 倍、风能发电的6~10倍,更是传统火力发电方式的11~18倍,如此昂贵的价格让太阳能光伏产业在中国的发展举步难艰。

  尚德掌舵人施正荣本人也承认,影响光伏发电普及、应用的关键是成本,而决定成本的关键因素是太阳能电池的转换率和产业规模。在他看来,发展光伏产业要加强产业链各环节的技术和产业化研发创新,发展产业链联盟。

  “我们不能说不让谁进入这个市场,也不能说谁进入这个市场一定会倒闭,但是,在可再生能源发展初期,企业要冷静投资。”赵玉文的警言应该能让投资者对此有充分认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