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 > 正文
 

开发商囤售激化供需矛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09日 14:08 大洋网-广州日报

  章剑锋

  房地产记者

  就在国土资源部指责开发商们一边囤地一边喊地荒的时候,开发商一边捂盘惜售一边唱涨房价的现象近期又被揭出。广州媒体报道,在五一黄金周里,广州“没有楼盘不囤货
”。

  这种囤售现象并非广州独有。北京建委节前一天发布通告说,北京市可售的期房项目共计1512个、面积2608.41万平方米,其中未售住宅109106套、面积1541.39万平方米。据笔者观察,过去若干年间,中国任何一个城市的房地产市场都存在囤售现象。开发商们通常捂着手里的楼盘变着法儿叫卖。许多项目才一开盘就宣告售罄;售楼部明明门庭冷落,却硬要极力吹嘘呈火爆旺销之势。自我粉饰的同时又会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一个宣称早已售罄的楼盘,售楼部迟迟不肯撤去,销售工作仍需花两三年时间才算基本完成。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普遍的囤售现象?很显然,因为

开发商是供给者,他们控制了
房地产
市场最源头的供应环节。这决定了开发商不仅是参与游戏的人,也是主导甚至制定游戏规则的人。这个规则中的房屋供应类型、价格设定、销售方式等全部由开发商一手操控。由此,供给形势会变得极不明朗,市场就会向开发商倾斜,造成供需关系失衡和畸变。

  可以想象,当市场被供给方垄断之后,消费环境会迅速恶化,变得混沌不清。这会使不择手段牟取利润的开发商变成最大的投机商贩,为了达成利润最大化的欲求和野心,他们有绝对便利的条件进行种种投机拉高价位。而消费者始终处在一种完全被动的市场环境里。

  我们必须看到,这种情况的出现根本上是政府对市场的有效监管缺位造成的。住房市场化后,政府成了市场的指导者,从市场主体角色中逐渐淡出,但市场防范与预警机制跟不上,使市场步入开发商独大的恶性发展歧途。在住房市场化进程的最初阶段里,作为供应主体的开发商们一跃成为市场主体,相对而言,消费者则沦为市场客体,只是个受众,连参与者恐怕都很难算得上。

  中国当前并没有一套很好的机制可以打破和化解这种局面。据笔者了解,许多地方的主管官员对此亦感触颇深,当他们行使监管职责的时候,开发商根本就不说实话不谈实情,提交的项目数据与材料都是“注水”的。显然,有效监管无从谈起。

  由于监管的无法到位,给开发商制造市场假象以可乘之机。一方面,在开发商的投机言行中,不仅是普通消费者,就算是专家学者也无从辨析实际情况,大范围的市场失真会使某种消费恐慌相应出现,价格会形成泡沫性膨胀。

  另一方面,嗜利如命的开发商在肆无忌惮地进行囤售等投机行为时,将加剧原本就很难调和的供需矛盾。当前,供需矛盾的症结主要是供需失衡,而供需失衡又包括供需关系失衡和供需结构失衡。这两类失衡虽然与土地等资源短缺有关,但又与开发商有着莫大的关联。从囤售等现象来看,他们甚至是有意策划与强化这种矛盾。

  这无疑是危险的。在一个正常年份的正常供应过程中,犹有高档房多、低档房少、保障住房约为零的供需结构失衡存在,如果再加上开发商有意隐瞒供应情况,人为使市场失真失衡,这将导致市场进一步失灵和混乱。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