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 > 正文
 

房价调控缘何难达百姓预期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09日 02:13 第一财经日报

  新华社记者 蔡国兆 徐寿松

  2006年第一季度,全国许多城市房价一路飘红,北京、深圳、广州等地更是出现狂涨态势。与此同时,一个抱怨房价高涨的新名词——“房奴”在网上日渐流行。许多购房者认为,宏观调控成绩虽然不小,但房价与普通百姓的期望还有差距。

  调控政策屡遭突破

  针对国家推出“组合拳”调控房地产市场,而房价涨幅依然走高的态势,不少专家认为,关键在于国家的调控政策在一些地方没有真正执行到位。

  上海房地产界独立评论人士顾海波认为,政府有关方面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主要涉及抑制投资、遏制投机、收紧地根、把好银根四大方面。然而,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这些措施屡屡被突破。

  收紧地根。收紧地根在去年成了房地产

开发商“地荒论”的重要借口。北京房地产商放出“地荒论”,似乎土地控制反而成为
房价
上涨的重大动因。对此,建设部有关人士予以了严厉驳斥,但与此同时,地产商“捂盘”、“囤地”的行为却在各地开始出现。

  把好银根。央行在2005年3月曾经出台决定调整商业银行住房信贷政策,建议房价上涨过快的城市或地区,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由20%提高到30%。但这个政策在实行不久后,就在长三角这个调控重点区域遭遇突破。

  抑制投资、遏制投机。应当说,在这一方面有关方面曾经下过大力气,也收到过一定的效果。但随着有些地方政府出招“买房给户口”等“托市”行为,使抑制投资、遏制投机政策大打折扣。

  顾海波认为,正因为此,一些地方的房价在楼市调控年仍然高涨,并且这种狂飙突进的势头至今未停。

  关键节点

  “房地产投资增幅回落、部分地区房价涨幅趋缓说明调控是有一定成效的。但房价还在继续上涨,投资规模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复旦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尹伯成说。

  有关调查显示,按东部地区的商品房均价,大部分居民买不起房。尹伯成认为,“目前房地产的需求里面有很大一块是投资性需求、被动性需求,以及被投资性需求、被动性需求‘裹挟’着进入房市的改善性需求。”

  “抑制投资性需求,减少被动性需求,满足改善性需求非常重要。这是釜底抽薪的调控要点。”尹伯成说。但遗憾的是,这一调控要点虽引起了中央的重视,却在地方落实的环节上出了问题。

  中小套型、中低价位普通商品住房供应不足是近年来房地产市场一个重大问题。尹伯成认为,“鉴于中小套型、中低价位普通商品房对于满足改善性需求的重要作用,调整房地产市场供应结构应该成为下一步调控的重中之重。高档商品房更符合开发商的商业利益。政府对房地产市场土地供应结构的调整,对房地产商开发行为的引导,在某种意义上对整个房地产市场都至关重要。”而在现实中,由于房地产行业牵涉到地方经济发展速度,一些地方允诺的中低价商品房出现“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的情况。

  在经济适用房方面,市场也还存在供应不足的情况。2006年第一季度,在经济适用房建设连续几年下滑的情况下,全国经济适用房投资62亿元,同比仅增长2.6%。在廉租住房建设方面,据建设部方面的信息,目前仍有13个省(区)没有将廉租住房制度建设纳入省级政府对市(区)、县政府工作的目标责任制管理,70个地级以上城市没有建立廉租住房制度;廉租住房资金来源渠道不稳定,部分城市财政预算安排资金不足。

  业内专家称,中低价位普通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廉租住房建设对市场的意义不仅在于满足部分被动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其引发的连锁效应将有效抑制投资性需求的攀升。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8,69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