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可能控制终端市场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29日 10:38 中国产经新闻 | |||||||||
CIEN首席记者 贾存斗 报道 北京物美集团董事长张文中近几年十分生气,多次上书商务部、甚至通过工商联上书国务院。内容是,零售业的过度开放已大大超出了加入世贸的承诺。他呼吁说,“从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高度上,政府有关部门应尽快采取措施防止国外资本对我国流通产业的毁灭性冲击。”
“这不是危言耸听,张文中也许从本行业的角度进行利益诉求。但是,现象的本质是,外资通过大举进入零售领域,控制产品终端,进而达到控制中国经济命脉的图谋”。中国对外经贸大学的张教授也语含愤激地表示。 外资占领中国市场新利器 张教授说,终端分为产品与营销网略两个概念。因此,外资的终端控制就体现在对产品、网略两个方面的控制。终端产品控制,就是让消费者对某一类产品形成强烈的消费意识,形成排他性的消费意识。这一点广大消费体会应该最深但是又常常不会察觉。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消费常常听到这样的故事:某某跨国公司制定了多少年允许亏损的计划,目的是培育市场,这方面的代表是美国百事可乐公司,公司在中国长期亏损却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同时还进行公益投入。结果是,中国的饮料市场几乎被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瓜分,中国品牌饮料的代表健力宝在外资品牌饮料的夹击下始终未长成参天大树。这实际上就是外资对中国的终端产品控制。 另有商业研究专家指出,外资品牌的产品控制,体现在社会公众的形式表现为对产品品牌的高度认可。这方面的例子数不胜数。外资品牌家电、手机、计算机、汽车、高级化妆品、照相机、胶卷等产品对我国消费者处于支配地位,竟然在我国广大消费中形成了某些商品只买外资品牌的局面。甚至产生了某些消费者的家中无中国货的现象。因此,产品终端的控制简直是一把杀人不见血的刀,直接影响的是,某些产业由于产品遭受外资品牌垄断,这些产业的规模、技术升级不能得到发展,危害巨大。 终端网略控制就是外资控制产品销售的终端,体现在日用商品的商业零售领域、加油站、咨询顾问机构、律师事务所等方面。外资控制我国销售终端的最直接表现就是对商业零售领域的投资。至今我国对外资是否过度投资该领域的争论还未平息。事实上,外资控制销售终端对我国经济安全的危害远远大于对产品终端的控制。原因在于,现在世界范围内盛行销售网略对生产流通环节的控制,间接对产业发展产生钳制作用。外资零售企业虽然销售的多是本国产品,但能对我国的产业发展产生间接的控制,进而威胁经济安全。更令人值得警惕的是,外资现在正在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加油站领域,试图获得加油站的经营权,渗透、左右我国能源领域的发展。 张教授认为,终端控制远比外资并购等因素对我国经济安全的危害大,这是因为它可以通过自下而上左右我国的产业发展。 如何抵御终端控制? 张教授对外资进入中国的策略、领域等方面进行长期的关注与研究。他认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外资进入中国的经营策略、产业领域都“发生了根本变化”。外资进入中国由初期的合资向独资转变,由地域限制一隅向全国范围扩散,由部分领域准入转向绝大多数领域全面准入,由小额资金进入转向巨额资金进入,由卖产品向研发、生产、销售、出口一条龙转变,由初期的试探性经营、亏损性经营转向大规模生产、高盈利阶段。而这些转变的背后,是中国经济高达70%的对外依存度,是内部聚集了威胁我国经济安全的诸多不稳定因素。“这些不稳定因素尤其以外资的终端型控制最为隐性、威胁最大”。 2006年4月16日上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原主任丁建一对CIEN记者表示,虽然外资通过零售领域对我国的经济安全构成潜在威胁,但张文中的呼吁没有得到政府的支持,原因是,商务部为此进行了三四年的调查与争论。后来,在吴仪副总理主持的商业流通领域会议上辩论得出:外资零售企业销售的大部分是中国商品;外资零售企业促进了就业;外资零售企业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理念与技术;外资零售企业常常在中国举行全球采购活动,带动了中国商品的出口。 因此,对外资投资商业流通领域不应禁止,但应保持足够的警觉。 但是,张的努力并不是没有任何结果,2005年3月16日,商务部副部长张志刚透露,国家要力争在5至8年内培育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大型流通企业,张的物美集团也在国家支持行列。 张教授认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抵御外资对我国的终端控制关键力量不是政府,而是中国的企业。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企业要重视产品品牌的建立,学习外资品牌的形成、维护理念;二、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增加产品技术含量与附加值,真正让中国产品与外资品牌形成竞争局面;三、我国要在具有本土优势的前提下,大力支持流通企业做大做强;四、应严格控制外资进入我国能源、金融等终端销售网略的速度与比例,尽量不要外资控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