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 > 正文
 

外资进军中国零售业来势汹汹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29日 10:38 中国产经新闻

  -备忘警示

  撰稿/徐春林

  行业利润逐渐摊薄,企业盈利能力持续下降,国际巨头攻势强劲,中外企业贴身肉搏……目前中国零售市场正呈现前所未有的竞争格局。

  经过近10年的本土化积累之后,随着零售市场大门的豁然洞开,以家乐福、沃尔玛为代表的外资零售企业摈弃了在中国市场不显山不露水的策略,开始表现出作为国际商业巨鳄的本来面目,南上北下,东扩西进,在零售市场大展拳脚。

  外资企业咄咄逼人的市场攻势,使得本土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大型本土企业依靠自身实力还能与外资巨头周旋,对于许多中小零售企业来说,外资企业的兵临城下就意味着灭顶之灾。一个明显的例证就是,在上海,家乐福店面的开张营业,总是和一些中小零售店的关门相伴而生,所谓大树底下寸草不生。

  如果说外资企业在整个零售市场所占的份额还不足以对

零售业产生太大的影响,具体到业态上,情况则完全不同。

  观察外资企业在零售市场的扩张形态不难发现,无论是在中国安营扎寨多年的外资巨鳄,还是新近进入的海外零售企业,大都选择了大卖场、专卖店业态作为拓展方向,大卖场也因此成为外资投资最多、竞争最激烈的领域。

  业内人士分析,国内零售业以往只有百货店和杂货店两个业态,百货业态也是外资最早进入的领域。但百货店投入太大,而且目前国内大城市的百货店密度很大,已经趋于饱和,外资于是把目标锁定在大卖场业态。

  此外,大卖场的面积,经营商品的品类、数量,都是超市等业态无法比拟的,也具有较强的聚客能力,符合实力雄厚的国际商业巨头迅速占领市场的策略。这也是众多国际零售巨头青睐大卖场的原因所在。

  “在零售业快速发展中,市场也日益细分,但企业还不够敏锐,没有迅速作出反应。比如,现在所有的超市几乎都一样,没有针对高档社区的高档超市,中、高收入人群需要的服务还很缺乏,这其中实际上孕育着市场机遇。”零售业专家黄江明分析。

  专家指出,本土企业现在的困境既有自身

竞争力不够的因素,也有市场环境对其造成的压力。除了本土企业从内部提高管理能力,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外,还应该在政策层面和法律层面为本土企业的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

  “一些外资企业利用在市场上的强势地位,采取不正当手段向供应商收取高额进场费,一方面低价采购、低价销售,另一方面通过收取进场费来弥补毛利率不足,这样既严重损害了中小供应商的利益,造成供应商关系紧张,也构成了对中小零售企业的生存压力。应该尽快规范交易行为,为本土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零售业专家黄江明表示,现在有些地方政府为了招商引资,给外资企业提供了太多的超国民待遇:减免土地税、优惠税收、用工优惠等等,这实际上形成了对本土企业的不公平竞争。“我们不能歧视外资企业,更没有理由,也不应该歧视本土企业。”

  目前,国有企业受制于机制,民营企业欠缺资金,这是本土企业发展中的软肋,也制约着本土企业的做大做强。业内人士表示,从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抵御外资零售巨头的角度,本土企业确实需要做大做强,需要自己的商业航母,但必须是在市场竞争中打拼、磨炼出来的,这样才真正有竞争力,人为捆绑在一起的航母,看起来大而强,但往往内耗太大,还没有出海就散架了。与其拼凑所谓的大集团,不如让其在竞争中成长。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