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 > 中国区域经济专网 > 正文
 

长三角稻田锐减孕育巨大生态隐患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23日 16:26 新华网

  新华网南京4月23日电 (记者 包永辉) 记者在长三角地区采访中发现,这一地区快速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正在大片大片蚕食对维持当地生态系统至关重要的稻田。如苏州市水稻种植面积已由1997年的360多万亩下降到目前的165万亩左右。稻田减少得如此之快,将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巨大影响,由此形成的对整个长三角地区生态安全的巨大隐患,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

  长三角素称“鱼米之乡”,“稻花香里说丰年”曾是这里随处可见的美景。专家告诉我们,长三角的稻田除了提供丰富粮源之外,还是最经济的人工湿地,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土地利用的生态安全。现在,长三角的稻田面积急剧减少,除了威胁到粮食安全之外,由此引发的生态安全和自然安全问题,则是对这一地区最大的安全威胁。如果一味地减少稻田,那么日后也许会发现,地面的沉降,海水的倒灌,城市热岛效应的增强,饮用水的变质等,都是难以避免的“报应”。

  科学告诉我们,

长三角的稻田,还是对当地自然灾害的有效制约。长三角位居长江中下游,其腹地又有着浩瀚的太湖,雨季和汛期来临后,洪涝威胁巨大。而长三角单季晚稻的种植季节,恰好与雨季和主汛期同步。据专家测算,在常态下稻田可维持将近10厘米的水层,遇暴雨可达15厘米,每公顷稻田比旱地多蓄水1500立方米。据此推算,长三角地区“稻田水库”的总库容量,相当于2.5个太湖的蓄水量。

  所以,全面看来,长三角稻田的大面积消失,所失去的绝不仅仅是“风景旧曾谙”的江南田园牧歌,人们有理由担心,大片大片的稻田被钢筋水泥浇筑成工厂、住宅,其中孕育着巨大的生态隐患。一位领导干部就此呼吁,长三角地区“把现有的农田保住就是最大的政绩”。

  现在,对长三角稻田的最大威胁,是来自于当地一些干部落后的发展观。在他们眼里,以稻田为代表的农业经济是“落后”的代名词,只有大办工业,大兴土木,只有GDP和财政收入增长才是彰显政绩的“硬通货”。显然,这样的认识如果不除,这里的稻田面积还会加速减少,长三角的生态安全风险也会越来越大。

  长三角稻田大面积减少的潜在危害,亟需引起各方面的重视。为了这一地区的持续健康发展,长三角地区各级政府在发展思路中应当引入生态自然安全的思考,划定不得触及的稻田保护红线,对蚕食鲸吞稻田行为大声说“不”!(完)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