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化石能源的短缺,可再生能源日益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爆发性增长即将到来。相比于其他可再生能源形式,风能在中国具有更广阔的市场空间,这得益于其显著的相对成本优势
有效的政策支持是产业发展的直接动力。在短期内,不同的政策取向对风能产业的影响效果也不同,但从长期来看,风能的强劲发展是大势所趋
中国风能产业的潜力巨大,风电场开发运营、整机制造以及配套零部件、风机设计等方面都存在很多商业机会。但是从投资收益的角度看,真正的投资机会是有限的:风电场是稀缺的资源;大多数制造企业将在激烈的竞争中败北,那些拥有先行优势、技术实力并且及时获得资本支持的企业将有更大的成功可能性
风能投资机会何在?
本刊特约作者 景兴宇 秦海岩/文
多重因素推动风能产业发展
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不包括传统的水利、生物质直燃取暖等利用方式),但发展一直缓慢,制约其发展的最终原因是成本过高、经济性差。
目前,这种尴尬的局面正在迅速改变:在技术进步的推动下可再生能源的绝对生产成本迅速降低;化石能源的价格飞涨使得可再生能源相对成本也有所降低;现代工业对环境的破坏远远超过了地球承受的极限,环境恶化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如果考虑外部性成本,部分可再生能源的综合成本已经低于化石能源。
近些年来,技术的不断进步、政策的扶持和资本的流入成为风电得以迅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技术引领成本降低
客观地说,可再生能源的商业利用面临很多问题仍没有完全解决(见表1)。
首先,可再生能源的直接制造成本仍然偏高。由于能量转化效率低,若要提高转化率,就需要增加系统的复杂性,导致成本上升。从经济角度考虑,这样的系统最终可能会崩溃。打个比方,如果一个发电系统一辈子所发的电力还不足以弥补制造它所消耗的能量,那么这样一个系统是没有经济价值的。这种尴尬的局面使得某些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长期以来难以推广,只能用在边远地区、科学考察等极端环境。
其次,可再生能源并非是绝对的清洁能源。各种能源方式对环境直接或间接地都有一定的破坏,例如,光伏发电也并非大部分人想象的那样美好——实际上制造电池片所需的半导体材料在提炼过程中极其耗电并且污染严重。
相比而言,风电(主要的风能利用形式)技术更为成熟、成本更低、对环境破坏更小,而这些正是风电产业发展中最为关键的因素。在过去二十多年里,风电技术不断取得突破,规模经济性日益明显。根据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的统计,从1980年至2005年期间,风电的成本下降幅度超过90%,下降速度快于其他几种可再生能源形式(见图)。
迄今为止,对于不同能源利用方式的成本计算在全球范围内还没有公认的数据。德国是利用可再生能源最领先的国家,根据其环境自然和核安全部的统计,风电的成本明显低于其他可再生能源形式,与传统的水力发电已经非常接近。相比而言,中国更加缺少对比数据。根据中节蓝天公司和威士曼公司等专业机构对现有项目的调查,中国的太阳能和生物质发电成本仍然高于风电很多,这一点与德国类似(见表2)。
政策扶持前景可期
风电在中国的增长势头已经显现,根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施鹏飞教授的统计,从2000年至2005年,中国风力发电累计装机容量由346 MW增至1260MW,年复合增长率为29.5%。2005年,全国(不含台湾)净增风电场16个;净增风机562台;净增装机容量496MW。三项指标同比增长分别为433.3%、124.8%和150.4%(表3)。
在产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中国政府对风电的扶持力度在逐步加大。国家发改委编制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已将2020年中国的风电累计装机容量提高到30GW,是目前装机容量的24倍。按照每KW投资5000元计算,即使不考虑设备更新,未来15年的风电市场容量至少在1500亿元以上。
2005年通过的《可再生能源法》给中国风能产业的发展注射了一针兴奋剂,该法包含了大量鼓励产业发展的实质性条款。为配合《可再生能源法》的实施,由国家发改委负责制定的《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在2006年年初正式颁布,其中,风电电价标准由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按照招标形成的价格确定。
这种电价定价方式引来众多争议。一种观点认为,实行招标电价对风电产业的发展非常不利,因为招标的方式带来电价极大的不确定性,加上有特许权项目招标确定的低电价的前车之鉴,使部分业内人士对产业的发展非常悲观。也有专家持不同的观点,认为各地风资源情况参差不齐,即使在同一地区,相隔百里,风资源也会存在很大差别,所以普遍采用一个电价同样存在不合理之处。此外,即使借鉴德国的办法,根据具体资源情况确定电价,在中国也很难操作。况且风资源本应属于国家所有,通过招标授予开发权,无疑是一个最公平的办法。所以中国的风电产业在具体政策下如何发展,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资本市场创造神话
从2005年开始,全球资本市场都开始关注可再生能源项目。印度风力发电机商Suzlon当年10月成功上市,中国风力发电设备的核心企业新疆金风也在低调私募,随着里昂证券推出了题为《Wind Power: Blowing hard across Asia》的研究报告,中国风能产业投资开始迅速升温。
风能和风险
风电产业在中国的发展不会一帆风顺,由于竞争的恶化,新技术的开发所特有的风险,企业的增长和盈利都将有剧烈波动。股价攀高都蕴藏着巨大的风险,里昂证券的报告中也存在着大量错误,投资者不应简单追逐市场热点,而要加强产业的深刻理解和对目标公司的深入挖掘。
投资风险之一:行业竞争加剧
风机制造越来越热门,无论是电机制造还是重型设备制造企业,都想在风电产业的高速增长中分得一杯羹。截至2005年底,已向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和号称要进入整机制造领域的大中型企业已经超过50家。
但是,即使最乐观估计,中国市场也只能容纳3-5家本土整机厂商的生存,这意味着绝大部分企业的创业或转型将以失败告终。风能产业的整合很可能在成长的初期就会出现。
事实上,风机制造并不是一本万利的行当,即便是国际上最优秀的风机制造商也是如此。丹麦的Vestas是公认的风机领导者,占有全球34.2%的市场份额,但其净利润率从2001开始连续下降,在2004财年甚至亏损3900万欧元(见表5),直接原因是新开发的大型风机存在技术缺陷,公司不得不承担了巨额的保修费用。Vestas的巨额亏损客观上反映了风电技术创新所伴随的巨大风险。
中国的风能产业也并不平静,外资企业早已悄悄地加强了对中国的投入。2005年,4家外资企业占领了70.3%的市场份额。其中,Gamesa新增装机容量达179.4MW,占当年新增装机的36.0%,卫冕第一名。值得注意的是,GE Wind在进入中国风机市场的第二年即取得了18.7%的市场份额,并且成为惟一提供MW级风机的厂商。此外,BP、Siemens等跨国巨头也对中国风电产业颇有觊觎。
虽然中国本土整机制造企业的市场份额由2004年的20%上升至2005年的29.7%,但只有新疆金风一枝独秀(份额由20.1%上升至26.6%),另外4家企业的份额均不到2%,合计也只有3.1%,有的仅是样机,距商业化还有一定距离。
投资风险之二:技术落差明显
虽然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中国风电产业从整体上来说与发达国家甚至印度等发展中国家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还存在一些制约产业发展的问题;
一、由于起步太晚,政府部门对风电发展的整体战略和规划还未完善;二、缺乏对风电产业有关的详实数据,包括风资源的测定、风电场成本收益核算等还需要更长时间的积累;三、风机的基础研究不足、技术创新能力薄弱,风机制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对空气动力学、机电制造、控制均有很高要求;四、风电产业体系不完整,与风机制造和风电场建设有关的检测、认证、设计、咨询、甚至物流服务有很多空白。
把握三类投资机会
在讨论投资机会之前,有必要对风能产业进一步细分。我们粗略将其划分为风电场开发运营、设备制造以及设计咨询等三大类,其中,设备制造又可以分为整机、叶片、变速箱、发电机和控制系统等几个小类,而中国迄今尚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专业设计咨询公司(见表6)。
我们认为,未来的投资目标包括:优质风电场资源;拥有技术优势的大型整机设备和零配件制造商;优秀的设计咨询公司。当投资者的目光都瞄准风电场和金风科技、大连重工等整机企业、其估值节节攀高的时候,也许拥有核心技术的零部件制造业和专业的设计咨询公司是更好的投资选择。
投资机会之风电场:争夺优质资源
风电场开发商实质上是资源型企业,尽管理论上风能资源是非常充足的(根据国家气象局的测算,中国10米高程风能的经济可开发储量至少在1000GW以上,而UNEP和CRED的研究结论则远大于这一数据),但真正适合建造风电场的地点并不多。
风机对风资源质量有较高的要求,如风力强度、风向稳定性、湍流问题等等。风电场的建造除了风资源指标外,还要考虑道路、环境、电网等问题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说,风电场资源是有限的。
目前风电场主要分布在以新疆、内蒙、辽宁为代表的北部边远地区和以浙江、广东、海南为代表的沿海地区(见表7)。神华、华能、国电、国华、大唐等电力能源巨头早已经开始了跑马圈地。随着风电成本的不断降低和煤电的成本不断上升,对风电场资源的争夺会越来越激烈。
投资机会之设备制造:寻找技术强者
由于近两年的突出表现,新疆金风和保定惠腾已经成为中国风机制造业的代表,在最近的投标项目中频频显示了先发者的优势。但是,这两家企业远未成为制造业的强者,提高技术水平、提高综合实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新疆金风成立于1998年,并于2001年改制为股份公司。2005年下半年,公司面向4家机构进行私募,在原有7000万股本的基础上增发3000万股,每股作价5元人民币,融资后市值(Post-money)达到5亿元。
新疆金风的销售收入和净利润已经实现了连续5年翻番,2006年新年伊始,公司又连续获得浙江、河北等地风电场整机订单超过100MW。2006年收入和利润分别有望达到10亿元和2亿元( 见表8)。
新疆金风的产品已经领先其他国内企业实现了系列化,主流机型为600KW和750KW机组,并且与国外公司联合研发的1200KW风机已经造出样机。
风机叶片是对技术和工艺要求非常高的产品,由于要在野外恶劣天气下运转多年,因此要保证重心精确、结构强度高、材料稳定。保定惠腾的核心技术显得更明确一些,目前可以生产600KW、750KW、1200KW等多种规格的产品,近年业绩也出现高速增长,但对于大型风机叶片制造能力仍有待提高。
其他厂商如重齿、南高齿、兰电、永济等企业较早介入风机整机配套业务,但尚未实现真正的专业化。
投资机会之设计咨询:填补市场空白点
风电场与风机设备的技术问题非常复杂,国际上通常由专门的设计咨询公司负责,例如Garrad Hassan、Aerodyn都是风电领域著名的设计咨询公司。
目前国内企业的技术引进多数是直接购买国外风机设计公司或制造企业的产品许可证,这种方式存在非常明显的问题:一、进口图纸非常昂贵,通常MW级风机图纸价格都在150万美元以上;二、引进机型相对落后,生命周期短暂,难以持续大量生产;三、非独家购买,国外厂商可以重复转让,这既浪费了资金又会引发国内企业之间的同质化竞争;四、引进机型通常不是针对中国进行开发的,工程模数与中国国内通常有差别,还需要二次开发。
设计咨询一直是中国企业的弱项,其重要性没有得到企业的足够重视。这一市场空白的填补对于本土风电场和设备制造商非常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