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裂的罗马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15日 12:31 中国经营报 | |||||||||
作者:于东辉 公元395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将帝国一分为二,交给两个儿子打理。这纯粹是出于防御性战略的考虑,因为罗马皇帝和他的将军们都坚信:分治管理能更有效地抵御日耳曼部落洪水般的进攻。
欧洲在那一年分裂了。 公元2006年4月11日, 66岁的“大学教授”罗马诺·普罗迪宣布赢得意大利议会大选而将入主罗马。这一天,欧洲看到了“统一”的曙光,而意大利却被齐齐地切成两半。 0.07%,这是普罗迪最终胜出对手、意大利现总理贝卢斯科尼的最终优势,这意味着仅仅不到2.5万张选票的差距,而2001年大选后统计出的差错计票就超过5.7万张。怪不得贝卢斯科尼输得不服,某种意义上普罗迪只是赢得了法律程序,而无关民意。 同样情况曾出现在去年9月的德国大选上,安吉拉·默克尔以极其微弱的优势战胜了在位总理施罗德而成为柏林的新主人。 欧洲似乎突然丧失了主流民意,人民的观点和选择被“上帝之手”均匀地分成两半,然后强硬地对立起来。 这种对立显示了欧洲人在统一道路上的踌躇和痛苦。在分裂了1600年之后,在远离了凯撒之后,所有阻碍统一的因素都显得那么巨大、难以逾越。 意大利是为欧洲统一乃至全球一体化付出代价最高的国家之一,由于经济上对制造业的过度依赖,这使它不得不面对不发达地区制造业强有力的冲击,从而导致意大利近年来经济的持续萧条。因此,意大利人对经济政策、外交政策的分歧最终会归结到对“一体化”进程的分歧。 然而欧洲统一坚定的推动者普罗迪最终赢得了大选。显然,近乎相等的得票率说明,意大利人并没有做好准备接受统一的欧洲,就如施罗德的败选并不能说明德国人准备放弃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一样。是的,欧洲被分成了两半,欧洲的思维、行为被分成了两半,欧洲的现实和未来被分为了两半。 去年春天,法国和荷兰公民投票否决了欧盟宪法提案,人们担忧欧洲50年的统一努力会就此颠覆。但这提醒了政治家们,1600年前欧洲的分裂是由皇帝决定的,而1600年后欧洲是否统一已经不能由“皇帝”们决定了。 1600年后的另一个变化是世界的权柄已经不在罗马或者君士坦丁堡,而转移到大西洋对岸的华盛顿,那个依然强大、依然生机勃勃、依然我行我素的“新帝国”手中。选择更靠近布鲁塞尔(欧盟)还是华盛顿是每个欧洲国家领导人都要面对的棘手的问题。普罗迪代替了对华盛顿一边倒的贝卢斯科尼之后,并不会走得太远,他的观点是:只有加强在布鲁塞尔的影响,才能得到华盛顿真正的重视。 一个统一的、强大的欧洲才更有利于取得和美国对等的位置,这是政治家们要考虑的。但就像施罗德的败选和普罗迪的胜利一样,这不能说明德国人更喜欢美国或者意大利人更讨厌美国。在这个问题上,欧洲人也在固执地对立着,尽管他们中大多数人认为,美国对自己生活的影响要远远小于一支足球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