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 > 正文
 

外资的钱包胀 我们的泡沫涨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14日 05:30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本报记者 柯鹏

  “我们用我们的钱包来说明我们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判断。”大摩房地产基金亚太区副总裁白可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表白,这句话成了几年来各类海外基金大举进军国内楼市“淘金”的鲜明注脚。

  外资诚然有着鼓胀的钱包和先进的技术,但获得他们的青睐并不能代表楼市的完全健康。我们认为,一个和国内大部分购房者的购买力仍然保持相当差距的楼市,在和基金的距离走得近的同时,最好不要和普通购房者的距离越走越远,让真正的上帝们“雾里看花”。

  海外资本寻找投资机会

  “中国正成为跨地区资本流动热点并日益受到欢迎,2005年外资买入总金额达23亿美元。”全球5大地产投行之一的仲量联行董事郝思建透露。瑞士信贷集团DLJ董事总经理Pulley则表示,国际投资机构向来十分关注亚洲、中国市场,去年夏天以来楼市的降温更是为海外基金带来了更多机会。“宏观调控后的房地产业内面临着整合、重组,不少企业渴望寻求与国际资本的对接,我们也很愿意参与来使自己的资金规模更壮实。”

  海外基金进入中国还是近几年的事情,它们市场占有率还比较小,更多的是关注于自身盈利———资本的趋利本性暴露无疑。“中国顶尖物业长期增值的可能性、人民币短期升值的预期和早期入市的资金优势,是海外基金所依赖的三大法宝。当然,良好的盈利水平也让它们的胃口越来越大。”易居中国分析师表示。

  但是,海外基金的隐性危险也不容忽视:托高房价是一大问题,特别是一些谋求短线炒作的海外基金,一旦人民币升值或楼盘增值后就很快撤资,剩下盲目跟进的中小投资者可能无法应对骤然的波动,这将危及中国楼市的稳定。

  楼市回暖谨防“泡沫”

  海外基金似乎看准了中国楼市会“回暖”。国家统计局不久前发布的企业景气指数显示,今年一季度的房地产业景气指数比上季度升1.9点。这已是该数字连续第二个季度上升。而刚刚过去的3月,各地也的确感受到了一股楼市的“春风”。

  3月的

上海楼市成交量逼近180万平方米,比2月的82万平方米大涨120%,从去年的应声而落到今年的稳步抬头,部分区域“选择性回暖”的现象明显。3月的中房上海综合指数为1334点,较2月上涨1点,涨幅为0.1%%———这是中房上海指数自去年7月回落以来的首次上涨。

  除了上海,北京、广州等地的房地产市场也在今年呈现成交放量、价格走高的热闹景象。今年一季度北京住宅产品的平均销售价格为7168元/平方米,同比上涨约15%%。另据广州市国土房管局的统计,今年第一季度构成广州市中心城区的“老八区”共有可售商品房19191套,成交量则达10833套,均价7483元/平方米,环比上涨14%%。

  不过,业内人士认为,市场表现并不意味着国内楼市全面回暖。3月本来就是传统的楼市旺季,特别是和春节的2月相比,环比增幅大可以理解,加上成交主要集中在

户型不大、低价不高的普通住宅的刚性需求,楼市的结构型问题依旧存在。

  海外基金在积极入市,楼市似乎又在回暖,今年的房地产市场到底会是怎样的局面?应该说,从土地供应这一房地产市场的源头来看,开发商鼓吹的“地荒论”并不存在;各大热点一线城市的最新数据也表明,充足土地供应和稳定住房价格已成为当地政府的主导思路,“供略大于求”将是今年的主基调。

  《2005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指出,去年上海的施工面积达13586.96万平方米。中房指数研究院数据显示,2003年、2004年、2005年上海共拍卖土地4900万平方米,可建造房屋面积达1.2亿平方米。“我们估计今年上海市场化商品房的上市量约为3500万平方米,依然是很大的。”易居中国研究院分析师指出。

  北京今年供地总量为6500公顷,大体与去年持平,住宅商品房用地指标为1600公顷;

经济适用房供地为200公顷。广东今年将推出的开发土地总量接近4000万平方米,从全省角度来看,土地供应绝对不存在任何紧缺问题。

  可以说,全国各大重点城市的房地产市场监测情况表明,目前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楼市供应是充足的。广大购房者不可偏听开发商的一面之词,盲目追风购房,助长部分区域的楼市泡沫。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4,50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