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 > 正文
 

产能过剩威胁中国经济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12日 15:45 《经济导刊》

  最近几年,我国许多地方出现了电荒、煤荒,煤电油运价格一路攀升,导致部分地方出现大量盲目投资。虽然国家实行了第五轮宏观调控,并多次亮起“红灯”,但由于投资建设的惯性作用,目前,在我国经济保持较高速度增长的背后,一批产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开始浮出水面,过剩势头上升迅猛,涉及行业越来越多,危害和影响日趋严重,对中国经济构成严重威胁。

  供强求弱,产能出现过剩苗头

  2005年年底,商务部发布的《600种主要消费品和300种主要生产资料商品供求调查报告》称,2005年中国商品市场出现新的情况:部分行业库存增加,供求关系发生逆转。国内600种消费品中,86.9% 的商品供大于求。

  目前,钢铁、电解铝、铁合金、焦炭、电石、汽车、铜冶炼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水泥、电力、煤炭、纺织行业也潜在着产能过剩的问题。钢铁产业生产能力已达4.7亿吨,大于需求1.2亿吨,还有在建能力700万吨,拟建能力8000万吨。电解铝行业产能已经高达1030万吨,闲置能力有260万吨。汽车行业产能已经过剩200万辆,在建能力220万辆,正在酝酿和筹划的新上能力达800万辆。煤炭行业产能已达23亿吨,过剩5000万吨,新增生产能力6000万吨,电力行业去年新增火电装机7000万千瓦,违规在建的电站规模超过8000万千瓦,无序发展潜伏着巨大风险。纺织行业的产能比市场容量过剩一倍以上,尤其是棉花加工企业的生产能力过剩高达3倍。电信行业几大运营商的光缆线路总长度已达360多万公里,光纤利用率仅约10%,90%的产能过剩,造成上千亿元的资产被闲置浪费。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说,由于宏观经济中供给的力量不断增强,产能过剩的苗头已经出现了。进口增速放缓表明在宏观调控作用下,中国的国内投资需求在减弱;而近些年持续高增长的投资形成了巨大产能,在内需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向国际市场寻求出路,于是出口高增长;CPI涨幅进一步回落。

  产能过剩恶果2007年将集中释放

  自2002年以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连续3年增速超过20%,2004年投资率(投资占GDP比重)已达到44%的空前水平。在产能增长和价格下降的双重挤压下,企业利润急速下滑,并且主要集中于能源、原材料等少数上游行业,下游行业则大部分亏损。据新华社2005年12月上旬援引国家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由于受产能过剩集中释放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双重挤压影响,我国去年前三季度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上升57.6%,增幅同比扩大50.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20.1%,增幅同比下滑近20个百分点;亏损企业的亏损额增长了57.6%,增幅同比扩大50.4个百分点。新增亏损企业主要集中在石化、电子、机械、电力、冶金这五大行业,占整个规模以上工业新增亏损额的80%。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所王小广博士分析说,大量投资所形成的产能在2005年下半年开始释放,2006年会进一步发力,2007年将会出现产能严重过剩,其主要表现就是行业库存增加、价格大幅回落、企业利润下降、亏损企业面扩大、银行坏死账率提高。国家统计局2005年12月22日发布的报告也许应验了这一趋势,报告称,2005年前11个月,我国钢铁行业利润同比增长3.9%。这一增幅比2004年同期回落了62.4个百分点。2004年前11个月,全行业利润同比却增长66.3%,2005年上半年增幅就快速回落至36.1%,到11月底已跌入增幅个位数,并且还在缓慢下滑。这是我国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释放出的危险信号。

  “十一五”我国将面临通缩考验

  自2003年到2005年,

中国经济连续三年保持了9%以上的高位平稳增长,这在建国以来尚属首次,2006年是否到了这一轮经济发展周期的拐点?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中国经济经过几轮的快速增长周期之后,是否放缓正引起全球关注,成为经济和金融界热议的话题。

  从美国的纳斯达克

股票市场崩溃后的2001年开始,我国正经历新一轮的真实周期和金融周期,本轮经济周期已历经了四个年头。根据前两次周期的拐点一般在第三至第五个年头出现的走向,以及几年来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和GDP增长情况,我国经济于2004年底、2005年初就已经达到了本次周期的顶峰,就是说,真实周期的拐头已经过去,经济增长正处于下滑态势。由于财政体制改革和
人民币汇率
制度的改革,我们直到20世纪90年代,即1992年到2000年间才经历了一波完整的金融周期。1994年人民币汇率并轨之后,外汇占款周期对中国真实周期的影响越来越大,从2000年年底开始,到2003年9月达到近24%的最高点,此后在一系列紧缩政策的压力下,一路下降至2005年的10%左右。

  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中国经济可能出现轻度的通货紧缩。我们对付计划经济下的短缺比较有办法,但如何应对市场经济的过剩却没有太多的经验。从这个意义上讲,“十一五”可能是中国面对挑战最大的五年规划。

  国家“十一五”规划专家组成员、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所所长汪同三认为,“十一五”开好局,重点是防止盲目上项目。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重点是适时适度进行政策调整。目前既要防止反弹,又要防止出现过度回落,重点是防止投资反弹。

  打好产能过剩攻坚战

  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大致已有11个行业出现或者潜存产能过剩的问题,为了做到未雨绸缪,一些经济学家、金融专家开出了治理产能过剩问题的“药方”。

  利用市场竞争,实现优胜劣汰。从以往的经验看,在经济过热、需求旺盛、产品处于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一些落后企业、落后技术、落后产品还都有生存空间,企业缺乏调整结构的外部压力和内在动力;而在供给能力大于市场需求较多的情况下,市场也才有条件淘汰一部分落后的生产能力。因此,我们一定要十分珍惜并紧紧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利用市场的力量推动竞争,实现优胜劣汰。

  调整信贷投向,控制贷款规模。前几年,我国信贷投向政策,几乎都看政府投资“脸色”,把大型基础设施投资作为贷款主要对象。煤、电紧张,贷款就向这些行业倾斜,现在,以前投资增速过快、规模过大的行业,也是金融部门的大客户,眼下正遭遇 发展瓶颈,出现了产能过剩,有的行业面临亏损甚至倒闭,有可能带来大量的坏账死账,增加金融风险。对此,这个新的产业动向也向金融部门发出警告,跟“热”投资有风险,长线信贷当思量。除了控制规模外,信贷投向政策也该及时调整,例如向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支持等。

  加大调控力度,促进消费需求。2005年我国贸易顺差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反映了内需能力减弱。因此,要通过国家宏观调控,解决投资与消费的矛盾,要解决不是简单地压缩投资数量,而是应该在宏观经济增量上做文章,重点是大力促进消费需求。例如:调整税制,增加工资以及低收入阶层收入,增强消费者内在动力;加大建设新农村力度,消化一批产能过剩。

  提高产业门槛,加快兼并重组。产能过剩,对于中国经济转型期,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应当看到这次过剩已不同于上世纪出现的两次经济增长的拐点,无论从规模和质量上都有明显区别,因为这些产业已经走过了初级化阶段,正朝着中级和高级化方向迈进,因此说,是较高起点上的竞争和淘汰,对此,我们必须充分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提高产业发展门槛,加快兼并重组,做大做强一批行业“龙头”,产业“老大”,提高国际竞争能力。

  推进技术改造,提高创新能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企业是创新主体,产能过剩问题也暴露出我国部分产业创新能力不足,创新产品不多的深层次矛盾,例如钢铁产能过剩的产能是盘条钢,而高技术含量的电工钢、镀层板等却供不应求,我国不得不大量进口。要解决好产能过剩问题,就必须走自主创新之路,提高研发能力,用自主创新,实现技术升级,平稳处理部分行业产能过剩。

  严格市场准入,严控新上项目。根据“十一五”规划,尽快制定严格的环境、能耗、水耗、资源等综合利用和安全、质量、技术、规模等标准,提高市场准入门槛。依据法律法规,淘汰一批落后产能。并完善行业规划和产业政策,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市场准入条件,国家明令淘汰的项目和企业,不得提供贷款和土地,不得办理环保和安全等相关手续,严查各地“先斩后奏”和“打擦边球”问题。这样,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就能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经济才能保持较长时期的平稳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射阳电视台新闻中心)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