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交易串起能源产业链 油源换股权榨干收益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11日 14:13 《中国投资》 | |||||||||
在世界各地,中国的能源巨头们以“股权换能源”的方式在上游获得初步成功;而在国内,面对一个新兴的庞大市场,它们又以“能源换股权”的方式整合下游销售渠道。 ○ 李晓明 2006年1月9日,中海油出资22.68亿美元收购尼日利亚海上石油开采许可证所持有的4
2006年3月,中海油再接再厉,以6.15亿美元收购英国天然气集团在哈萨克里海北部卡沙干油田8.33%的股权,中石化也随即于12日宣布:已与英国天然气集团达成协议,将以与中海油同等的价格收购后者在里海北部油田余下的8.33%股权。 目前,以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企业为核心的中国能源企业在世界30多个国家参与了65个油气项目的勘探和开发,累计投资70亿美元,共获份额油6000万吨。这些海外项目涉及俄罗斯、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东南亚的印尼、缅甸,中东的利比亚、伊朗、阿曼和中南美洲的委内瑞拉、非洲的苏丹等众多国家,平均每个项目投资1.077亿美元,获得份额油92.31万吨。 所谓“份额油”,即中国企业在当地的油气田建设项目中参股或投资,每年从该项目的石油产量中分取一定的份额。这样做可以保证拿到实物,石油进口量不至于受价格波动太大影响,实现石油供应的多元化,规避当前石油集中供应带来的风险。 蚕食政策乃兵家上策 与海外石油公司动辄数十亿乃至上百亿美元的投资相比,中国企业平均单个项目1亿多美元的投资额度实在微不足道。但是,正如中石化副董事长王基铭所说,眼下收购一家海外公司可能会引起巨大的反响,所以中石化更青睐于以参股或合资的方式进行合作,这样做更加灵活。 正因为一口吃不下个大胖子,改用蚕食政策就成为中国企业的上策。 中海油曾经踌躇满志地去收购尤尼科以及加州联合石油公司,但在美国国会的强烈反对下,中海油最终铩羽而归。这让国内同行们清醒地看到:眼前要想一口吃下一个大的能源项目实在太难了,其中掺杂着许多非经济因素。 王基铭表示:尽管眼下在海外全盘收购一个项目“难于上青天”,中石化仍然要向能源的上游延伸。因为,上游业务的“短腿”一直严重制约着中石化的发展。中石化目前的炼油加工业务占全国总量的54%,而这恰恰是利润最低的业务。特别是在中国石油定价机制没有理顺前,这也是中石化的亏损板块。在石油行业,勘探是利润最高的业务板块。国际著名能源企业如壳牌、BP等大公司都把核心领域放在上游,而历史原因所致,中石化在上游业务占比一直没有超过40%。 王基铭表示,中石化将通过技术改造、“走出去”等手段,逐步增加上游业务的比重,而调整的方法不排除和外国公司进行项目等方面的合作。2006年3月,在两会召开期间,王基铭向记者表示,全球许多地区的项目都已纳入了中国石化的视野,那些拥有丰富资源的地区,如中东、里海、北非、西非、南美和俄罗斯,都是中石化考虑范围。 如果说,中石化急于“走出去”是为了弥补上游供应不足的短板,那么,中石油和中海油在尝到掌握上游资源的甜头之后,靠“走出去”获取更多能源供应的劲头就更足了。 股权投资立下汗马功劳 事实证明,在“股权换能源”这一战略指导下,中国的能源企业已经初步形成了全方位的能源供应格局—— 向西,中石油在竞标获得委内瑞拉两块油田20年的开采权后,还赢得了苏丹大油田40%的股份;由于伊拉克局势不稳,其他产油国都在进行调整,沙特近日宣布对外资开放其油气上游市场、伊朗宣布对外开放16个油田并列出许多优惠措施、其他海湾国家也加大了对外资开放的力度,对急于获得油气的中国企业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新机会。 向南,中海油与英国BP公司、印尼国家石油公司签署的销售与购买协议,合同价值达85亿美元。向北,俄罗斯在油气资源上与中国具有很大互补性,双方又是邻国,这也带动了中俄的互利合作。 中国银河证券分析师李国洪认为:在第一步多元化石油供应阶段,分散的收购策略是对的,因为要在有限的资金条件下完成多元化石油供给。但下一步就应建立集中的海外收购体系。我们看一下国际海外石油并购,动辄几十亿美元甚至上百亿美元,如总部设在纽约的Access实业与Chatterjee集团以44亿欧元买下巴塞尔公司(Basell),1亿美元左右的小项目几乎都是与我国采取“份额油”的方式进行的。 当今高度集中的世界石油经济体系下,世界石油巨头越来越强大,较分散的世界石油投资不易于与大型跨国石油公司抗衡,因此,我国急需建立更为集中的海外石油投资体系。 油源换股权榨干产业链收益 在世界各地,中国的能源巨头们以“股权换能源”的方式在上游获得初步成功;而在国内,面对一个新兴的庞大市场,它们又以“能源换股权”的方式整合下游销售渠道。在上中下游的整个产业链条串通之后,中国的能源巨头们将榨干整个产业链条中的收益。 2006年2月1日,中海油以3.88亿元与上海星城石油有限公司签约,按“油源换股权”方式,获上海星城50%以上股权,从而吞并上海星城于当地的20家加油站。而中石油在放弃收购上海星城石油有限公司之后,将目标锁定上海的另一油品经营商——上海龙宛实业有限公司,该公司旗下拥有4座加油站,分布在上海市区繁华地带。 有关专家分析说,能源巨头争夺民营加油站的动机,要么是为了巩固自己在绝对优势区域的市场地位,要么是为了弥补一些薄弱区域市场,以期达到与对方在某一个区域形成对峙的局势。 而对于中国第三大石油公司的中海油来说,如何跨越中国政府设定的成品油批发门槛,取得经营资格,是其战略部署的重中之重。自2005年12月,中海油在广东惠州建造设计年炼油能力800万吨的独资炼油厂,正式大规模进军下游炼化销售市场以来,一直窥视着终端销售这块“肥肉”,而其加油站却一直没有形成一定的气候,仅在上海等少数地方拥有数量极为有限的加油站,甚至远没有达到有关部门设置的“至少30座加油站”的门槛。有业内人士指出,中海油此次成功并购上海星城,无疑将打响中海油布局加油站市场的第一枪。 中石油、中石化对民营加油站的吞并并非新闻,只是在最近显得尤为迫切。 有关专家指出,我国已如期开放成品油零售市场,成品油批发市场也将放开,零售、批发“双放开”的过程,是中国成品油市场化不可逾越的阶段,它给中国成品油市场带来的变化也将前所未有。成品油市场全部放开的标志是油品价格市场化、油品进出口放开以及物流基础设施共享,但对我国现阶段来说,放开主要意味着市场主体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和油品价格形成机制的市场化。 成品油“双放开”后,国内市场趋于自由化,外资以集约化、信息化程度高以及先进的管理模式等优势,将更注重有效市场的调查,在重点优质市场占据重要地位。在这种情形下,主动对内放开达到练兵目的是政府必然选择,也是社会资本得以进入或跃跃欲试的根本原因,而这会促使市场在一定程度进行重组,这一过程中市场将完成向更强抵御能力的蜕变。 通过对上游的“股权换能源”以及对下游的“能源换股权”,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都在将资本化做资产。这种以股权为工具,打通上下游、完善产业链的整合行为,将给企业带来更高的效率和利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