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 > 正文
 

北京上地医院平价之惑 惠民背后是超负荷运转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04日 13:02 民主与法制时报

  2005年12月19日,北京首家平价医院海淀上地医院试运行。卫生部发言人毛群安表示,如果平价医院机制运行成功,公立医院也应照此运行。今年“两会”期间,平价医院再次被关注。

  目前全国平价医院无论是运作模式、资金来源等,都不尽相同。没有明晰的政策指引,它能否真正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也

  一直受到各种质疑。“平价医院”以及由此带来的“公立医院运行体制改革”前景如何?医疗改革最终又该走向何处?至今争论没有结果。不管怎样,平价医院,提供了医疗改革的一个样本。

  北京的上地医院是全国第一家政府兴建的平价医院。

  上地医院:相对平价

  3月中旬,记者几次来到北京上地西北角的上地医院。这家医院地处人烟稀少的城乡接合部。和媒体上的热闹形成反差的是,上地一带知道这家医院的人并不多。

  走进医院朴素的白色小楼,大厅里稍显冷清,偶尔走过三两个交费取药的人,门诊窗前基本不用排队;病房区内,闲置病床很多,住院者寥寥无几;唯一拥挤的妇产科,等候检查的孕妇们脸上多有着急的神色,两位医生则忙得不可开交。

  记者看到,来医院就医的病人,多数为外来务工人员、工薪家庭和一些就近居民。

  随机查看几位就医者的缴费单据。家住清华附近的一对夫妇来这里做妇科检查,他们的缴费单据上列出:挂号费0.5元、诊疗费3元、B超35元、阴道检查5元、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5元、尿检8元等,最后的花费一共是58元6角。

  家住天通苑的金小姐得了盆腔炎,花两个小时车程赶来上地医院就医。她说,同样是开一个疗程的药,在这边的花费是100来元,之前在另一家医院却花了400多。

  上地医院办公室主任杜剑锋透露:上地医院“平价”的秘诀,在于所有药品让利10%,只在成本上加价5%销售。对此,一位医药供应商也向记者证实:“一般医院药价都加价至少15%以上,这家医院就加价5%,所以很多药品比别的医院要便宜。”

  上地医院严格执行不做不必要的检查、不开大处方等规定。目前医护人员的工资和医疗收入完全脱钩,员工考核标准中只涉及工作量,不考量经济收入。

  不过,采访中也有不少打工者对记者说,虽然感觉这边稍便宜一点,但药品价格仍超过自己的承受能力。事实上,上地医院的“平价”,也只是建立在现有药品市场价格基础上的“平价”,在成本价的基础上减小加价幅度,并不能改变药品价格虚高的现实,因此对于病患来讲,对平价医院药价的感受也只是“便宜了一点点”。

  惠民背后:超负荷运转

  妇产科是上地医院最忙碌的科室。原因是,这里生产孩子的花费远远低于其他医院。

  一位孕妇告诉记者:“我们打工在外,承受不了太高的医药费。这里顺产也就1000左右,外边医院起码两三千。”

  因为价格的因素,很多外来务工人员选择来上地医院生产,这里的妇产科出现了人满为患的景象。“你看队排的。我查胎息已经等了40多分钟。”一位孕妇面露焦急之色。在她身后,还排着七八位等了不少时间的病患。而当日接诊的大夫却只有两位,面色已十分疲惫。

  事实上,上地医院开办以来一直存在医务人员不足的状况。被怀疑得了宫外孕的患者吕娴对此感受深刻,“那天早晨5点就来,敲了好半天门才给挂上号,但是硬没有一个医生,等到早上8点,说有值班医生。上楼,人家说妇科和产科只有一个大夫来值班,她去给产科接生去了。现在住了两天,说是宫外孕,可医生太少,一般也顾不了我,也就是护士帮忙护理。”

  为维持医院正常运转,加大医护力量,两家对口支援医院海淀医院和海淀妇幼保健院每天派出20余名主任医师以上的医生前来坐诊。这些医生的出诊费用,不需要上地医院出。

  一位从海淀医院临时抽调来的胸外科主治医师郑春隆用“紧急状态”形容目前上地医院的情况,“现在外科没有什么正式的医生,都是帮忙来的,还有一两个退了休返聘到这里来。我一周来几次,两边跑。现在这边医生少、病人多、压力大,我们两人一天外科门诊看了六七十人了。”

  压力重工作量大,但收入却并不与之成正比。同样从海淀医院调来外科坐诊的副主任医师韦良渠告诉记者:“这里主任医师出诊300元一天,副主任医师150元,估计比海淀医院低三分之一到一半。”

  海淀区公共委告知,上地医院一般医生的工资约两千元左右。这样的收入标准,明显低于其他同类医院,造成医院留不住人才的窘境。

  “这里人员流动特别大,上个月你来的时候看病的医师,下个月再来可能就碰不到了。”病人王小芳遭遇了这样的尴尬:一个月前,她在上地医院做药物流产回去后出现大出血,几次复查医生都说没事,后来出现重度贫血。再回来找之前的两个大夫,谁知才过去一个月,她们已经不在这个医院了,最后不得不让妇产科主任亲自为她治疗。

  医护力量的不足,直接影响到上地医院的治疗水平,而医疗器械跟不上,又加重了这一问题。目前该院大部分器械是海淀医院和妇幼保健院救济来的二手设备,且种类有限。

  至今不能得到确诊的患者吕娴对此颇感郁闷:“我这个病,腹腔镜一检查就知道是不是宫外孕。可是这里没有这种器械,生化也没法测,得拿到中日医院去测。现在大夫说只能等,等到40天后,万一真的是宫外孕,到时候就很严重,必须去动手术了。我准备还得去别的大医院去看,像我这还不算大病呢,这里都看不了。”

  上地医院是政府全额拨款新建的一所平价医院,北京仅此一家,更区别于之前在广州、新疆、上海等地出现的民营式平价医院,所以从一开始建立,它就更加强调“公益性”,甚至被官员称为是真正的“公立医院”。

  然而,以目前该院的治疗水平和硬件设施,很难达到公立医院的水准。上地医院

  的医护人员主要是从海淀医院和海淀妇产医院抽调,这两家医院本身就只是二级医院,抽调人员的技术力量十分有限。这样的人员构成决定了它只能把治疗常见病种放在主要位置。

  不少病人都表示,到上地医院治个头痛感冒这样的小病还可以,大病还真不能在这儿治。可是假如是感冒,病人去小的诊所、药店就可以解决了,很少有人会为了节省10元、20元钱赶到远在北五环外的上地医院。这就造成了上地平价医院定位的模糊和生存的困境。

  目前上地医院面对的最现实问题是如何生存。受制于规模和条件,医院现在每天的门诊量仅为200人,处于入不敷出的困境。在人均医疗费只有70元的情况下,唯有扩大业务量,才能求得保本。医院方面也在考虑,是不是增添更高级设备。医务人员收入水平远远低于同行,长期如此,能否保证不开大处方?

  “平价医院要长久的话,医疗设备也必须跟上,医务人员的待遇要上去,医生不可能长久的在这里做奉献。”主任医师郑春隆说。

  焦点中的上地医院,代表了平价医院模式的一种探索。不少人忧虑,照目前发展的状况,这家医院的公益性能否持续下去?如果没有持续的资金支持和完善的管理制度、激励机制,即使医生收入和医药不挂钩,面对医药代表高额回扣的诱惑,又有几人能抗拒这种诱惑呢?

  采访中,某医药供应商就向记者透露:即便是平价医院,供药走关系仍然在所难免。而且,上地医院仍有部分高档药品,这些药品的选择权掌握在医生手中,该医院推出的惠民措施在北京其他一些医院也早有实行。上地医院办公室主任杜剑锋就对媒体表示,“我们从来没说过自己是平价医院,我们只是惠民医院。”

  那么,上地医院是坚守建院之初的平价初衷,还是走向盈利性的惠民医院?如果是后者,所谓的平价医院医改模式,就更像是一场口号。因为,按照

卫生部官员对平价医院的设想,平价医院应当是为群众服务的公益性事业单位,不得以盈利为目的。

  上地医院一出现,就被罩上了“北京第一家平价医院”的光环,甚至被称为“平民医院”、“真正的平价医院”,有专家称其运作机制的成功,可作为公立医院改革的一个样板。但是,此类平价医院是否具备可推广性,又能否从根本上解决医疗体系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不少人提出质疑。

  海淀是全国经济较发达的区域,当地政府的资金实力,可以支撑这样的平价医院正常运转。可是如果到了别的地方,是不是还能保证政府的足额拨款?上地医院院长王玲也告诉记者,虽然春节前卫生部部长高强曾到医院慰问,但卫生部在推广平价医院问题上多大程度参考了上地医院的尝试,不得而知。

  卫生部发言人毛群安说:“建立平价医院的经费主要依靠地方政府投入,但是建多少、建多大都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来定,全国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

  医改之路:利益博弈

  2006年1月7日,卫生部部长高强在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求各地建立平价医院或平价病房。”

  对此,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胡永华的看法是:如果没有政策保障和政府持续地投入,目前的平价医院正常运转不可能。如果政府能够出台政策,保证资金扶持的力度,兴建这样的惠民医院,确实能够缓解大医院的就医压力,为低收入人群提供了相对实惠的就医选择。

  很多就医者向记者表达他们对平价医院的支持,认为如果真的运作好,对老百姓肯定是好事。

  平价医院改革虽得到国家大力提倡,却并没有明晰的政策指引。如今平价医院的影子在浙江、河南等地也能看到,但也大多是民营医院。在五花八门的“平价”模式中,卫生部所要推动建立的平价医院到底靠近哪一种?

  卫生部官员表示,如果平价医院机制运行成功,公立医院也应照此运行。目前,公立医院占我国医院总数的96%。优质平价不仅仅只是低收入群体喜欢,全体公民都需要。所以有专家提出,理顺体制,让所有的公立医院不以盈利为目标、都回归到平价医院,才是当务之急。

  “所有的公立医院都应该是平价医院。”这是采访中多位医生向记者表达的观点。他们认为,新建的平价医院只是一种尝试,最关键的还是对现有公立医院的改造。

  目前各个城市投建的各种公立医院,涉及不同的利益主体和人群。由于政府只给予40%的资金支持,要维持医院正常运转,多数公立医院不得不考虑盈利,由此造成大处方、收回扣、医疗费居高不下等一系列问题。按照国务院研究中心的观点,要改变现状,政府应当加大对公立医院的投入。

  对此,胡永华院长认为,现在

医疗改革的头绪太多,问题一大把,涉及公立医院、基层医疗体系建设、规范药品管理监督等等。公立医院目前还存在布局不合理、资源分布不科学的情况,要加以整合。所以,只有在几个方面同时动的情况下,才能提到公立医院的改革,这是个长远漫长的过程。现在可以着眼的医疗改革重点,是加大社区医疗的力度,规范大医院行为。就算采用公费医疗改革,也要考虑到减少医疗支出,建立生病预防体系,整体要联动起来,否则再多的钱也解决不了问题。

  胡院长指出,过去的市场化医疗

卫生改革过多地考虑了效率,忽视了公平,那么现在就必须要更多考虑公平。

  “现在就是利益分配,大家在博弈。都想获得自己的最大利益,结果最终伤害了老百姓。必须让博弈的机构理性最大化,如果都追求利益最大化,大家都得不到利益。现在涉及的各个方面,应该坐在一起,协调各方利益,建立一个相互制衡的合理体系,每个人规范自己的行为。”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