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优势却形不成规模 江城卤鸭产业链断在何处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04日 10:59 荆楚网-楚天金报 | |||||||||
荆楚网(楚天金报) (记者 严华 丁玥 实习生 胡昕) 原料供应受制于人 湖北号称“千湖之省”,河网密布,养鸭本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武汉又是卤鸭食品生产研发和消费强市,为什么湖北的养鸭业占领不了自家门口的大市场?
省畜牧局人士称,湖北省主要养殖蛋鸭,毛多肉少,这样的鸭适合煲汤,却不宜卤制。长期研发卤鸭的商家们则称,本地土鸭如是自然放养,质量比外来的品种还要好。 只可惜的是,本地商品鸭都是饲料喂养,品质上不来,价钱也降不下。以鸭脖为例,由于本地的鸭脖子不仅量不够,而且细小;而山东出产的生鸭脖长短一样、粗细相当,卤出来的成品好看,味好,所以原料绝大多数都来自山东。近年,由于卤鸭脖在全国各地一哄而上,山东鸭脖身价扶摇直上,据“精武鸭脖”创始人汤腊九回忆,十多年前他经营鸭脖子时,每根生鸭脖的价钱不到1元,但如今已在2元左右。同样的卤鸭脖,在外地很多市场上可以卖到5元1根,可在武汉只能卖到3元上下,由于利润空间越来越小,本地卤鸭商的发展后劲自然不足。 发展壮大先天不足 长期以来,武汉市场上的卤鸭品牌已经形成了三大流派,即像精武鸭脖这样的正宗本地派;像周黑鸭、李鸭子这样的“外来”本地派;如紫燕、飘飘这样的纯粹外来派。 各种流派在武汉市场各显神通,竞争空前激烈。面对已经成熟,并十分可观的武汉卤鸭消费市场,众多商家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相互压价,利润空间已极其微薄。 由于历史原因,本地卤鸭商家缺少规模效应,加之原料受限,在外来大品牌的挤压下,空有产品研发上的优势,实际上是在为别人培育市场。 “李鸭子”老板李侨侨介绍,2000年他们在武汉一度拥有过20多家分店,但眼下仅剩8家分店;本地众多的精武鸭脖商们也是一批批自生自灭…… “周黑鸭”老板周鹏举例说,以他的情况,多开几家店赚点小钱问题不大,可真要想把他的品牌做大做强,首先在融资、用地等方面就会处处碰壁。 还需政府扶植引导 湖北鸭为何没有竞争力?省畜牧局家禽专家称,问题的关键是没有龙头企业。以原料为例,湖北养鸭业还处在千家万户的散养状态,虽说有很多生鸭存笼,但商品鸭很少,而山东、河北、河南这些商品鸭大省,靠的全是企业化养殖。 多年来,湖北省相关政府部门对养鸭业和卤鸭业重视不够,一提养殖就是养鱼、养猪,鲜见认真规划养鸭业,对日益壮大的民间卤鸭产业,也多半是放任自流。 “湖北湖多水多,本是养鸭的好地方!卤鸭业也已具有多方优势,如果好好规划一下养鸭业,既能带动相当一批农民致富,又能壮大本地的卤鸭产业。”这是采访中,多数人的共同看法。 庆幸的是,武汉市政府已对卤鸭可观的产业链引起重视。去年,占地数十亩的精武鸭脖工业园已在黄陂投产,精武鸭脖从养殖、屠宰到真空包装一系列产业链已初具规模;眼下,江夏区也建立起一家年加工能力1000万只的鸭禽加工厂……这些,都让人看到了本地卤鸭产业的希望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