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 > 正文
 

欧洲一线调查:意大利最怕中国鞋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03日 11:17 《华商世界》

  一旦中国纺织品和鞋类产品具备了向高端市场的进攻能力,那就是意大利商人们的噩梦开始了

  本刊特约记者:大际(发自意大利)

  自2004年底以来,中欧在纺织品和鞋类贸易方面产生较多的磨擦。从西班牙“埃尔切
烧鞋事件”,到2005年2月,欧盟对中国的五类出口鞋产品启动的为期一年的“预先进口监控措施”,再到上月23日,由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所宣布的,从4月7日起对中国和越南产皮鞋征收为期半年的临时性反倾销税,中欧之间的大贸易在小小的皮鞋问题上一系列磨擦颇为耐人寻味。

  入关难度加大

  为了更加深刻地认识中欧贸易纺织品贸易摩擦的背景,记者将视角锁定一双皮鞋,介绍一下这些给欧洲相关产业带来巨大恐慌产品的旅程,以此解释低端产品在新的自由贸易时代所扮演的不容忽视的大角色。一双鞋进入欧洲市场所经历的旅程粗略归纳为以下几步:信息收集——加工厂——-出样品——下订单——发货——入关——申报——-进入市场。上述流程在任何一本国际贸易教科书中都可以找到。从给温州相关加工厂下订单,到进入意大利南部港口城市那不勒斯,集装箱托运大概需要近一个月的时间。虽然相较空运而言算是慢的,但这对于鞋类产品这类并不太需要“保鲜”的产品已经够用了。在所有的环节中,“入关”是商人们视为“风险较高”的一环。一般来说,提货的商人们需要根据皮鞋的面料等如实向海关申报。然而少数华商在向意大利海关申报过程中存在造假行为,如谎报入关产品为大米或是其它农产品等,以求避税。意大利海关方面后来也学得精明了。特别是最近一段时间,对华商查得特别紧。这也使得其它走正常程序的中国商人受到了巨大的影响。有时,海关方面使用压货的行为来对付不法商人,将他们的产品在海关扣押半年以上。要知道,时装产品一旦过季就没有任何价值,这也使那些耍小聪明的商人受到了损失。

  国货开始以质量见长

  需要指出的是,大多数的海外华商还是遵守当地法律的,许多人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尽量按照居住国的规矩办事。而且由于华商们进口的产品确实是欧洲当地许多普通百姓喜欢的物美价廉的产品,因此销路很好。大多数产品的主攻对象专门是欧洲顾客,许多“MADE IN CHINA”的产品也许在国内还买不到。

  “如今,你们中国生产的皮鞋可怕之处不是数量,而是质量。”一位名叫卡托尼的意大利服装直销商对记者说。卡托尼的小服装店虽然面积不大,但地理位置相当不错,位于罗马市中心共和国大道上,这里也是以往许多从国内抵意游客购买“MADE IN TALY”的皮鞋和皮包的首选地。卡托尼告诉记者:“中国货已经改变了以往的价廉质量差的形象,如今,进入欧洲市场的中国中低档纺织品和鞋类在质量和款式上丝毫不输给同类型的欧洲本土产品。更可怕的是,中国商人极为擅长调整产品的适销类型,以求得最大程度上满足欧洲顾客。以往中国产品更新换代的时间为几周,现在的速度已经达到了几天。”

  意大利商人们的噩梦

  记者在罗马的维多利奥广场华人居住区看到,这里的许多经营服装和鞋业的店面已经摆脱了过去粗放式经营的模式,它们的装修、设计以及所营销的产品,无一不向意大利当地人的店面靠拢。在一家专卖国货精品鞋店李姓小姐说:“她刚刚花了十几万欧元对店面进行了装修,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显示国内的产品质量丝毫不亚于当地人的产品。据了解,国内的加工厂已经渐渐形成了优势性专业项目集团。以鞋业为例,如温州地区的鞋厂以一次性成型模底见长,广州地区的鞋厂以“装跟”(为女式高跟鞋)为强项。渐渐地,经过残酷的市场竞争和优胜劣汰。这些中国厂商们所掌握的“拳头项目”已经直追外国同类产品。配额取消后,一些摸到门道的意大利商人直接从中国进货,甚至达到了非常专业的程度。笔者在李姓小姐的货架上看到,她这里的一双中国制造皮鞋的价格约为20至30欧元,较同类档次的意大利鞋便宜了近一半。

  前面提到的那位意大利服装直销售卡托尼表示,他并不反对中国产品占领低端市场,但一旦中国纺织品和鞋类产品具备了向高端市场的进攻能力,那就是意大利商人们的噩梦开始了。“相信我,如果不出意外,再过五年,中国纺织品和皮鞋就能出现在孔多蒂大街(意大利最著名的时尚精品一条街),到那时,如果我们仍然维持现在的经营模式,那就只好去要饭吃了。”

  意大利首当其冲

  欧洲有一多半纺织和皮鞋公司都在意大利,因此在新的国际自由贸易体制中,意大利首先受到中国产品的影响,因此该国政治利益集团屡屡就此向欧盟施加压力,该国的许多政客也叫唤得最凶。有意思的是,意大利皮鞋的生产结构模式和经营方式与中国有相似的地方。它们大多是家族世袭制的手工作坊,大一点的作坊可有300名至400名工人同时工作,其专业化的生产模式以及产品独特的设计理念曾经是整个欧洲服装业的自豪,与此同时,这些家族作坊间组成了错综复杂的关系网,甚至能够对整个地区乃至国家的政治层面造成影响。但近10年来,由于不适应新的全球竞争模式,意大利的皮鞋加工业一直在走下坡路,特别是自纺织品配额取消后,这里的产业比以往更加不景气。据意大利国家制鞋协会的统计,1994-2003年共有1300家制鞋企业倒闭,1.6万名员工失去工作岗位,产量从4.71亿双下降到3.0 3亿双。主要原因是近些年来意大利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增长较快,经济发展不景气,且欧元的持续强劲给其出口带来很大压力,同时由于国际竞争,使得意大利鞋产品无论在国际市场上还是在国内市场上均逐渐失去份额,10年来出口减少了26. 4%,为本国市场的生产量减少了37.4%。

  反对呼声不绝于耳

  权威人士指出,欧盟对中国进口的鞋类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其背后体现的是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传统鞋业制造国的利益。欧盟宣布拟从4月7日起对中国皮鞋征收临时反倾销税,消息一经公布,欧洲贸易商协会、欧洲消费者组织以及德国制鞋协会纷纷发表声明,反对欧盟委员会向由中国进口的皮鞋征收反倾销税的做法。

  2月22日,英国零售商协会等8家欧盟组织发表联合声明称:“数个月来,欧盟委员会对我们的争辩都置若罔闻。倾销税一旦征收,带来的结果只有两种:鞋子更贵、失业人口更多。”欧盟的零售商认为一旦调高关税,欧洲消费者和相关企业利益都将受损,而此项措施涉及金额预计高达几十亿美元。英国的零售商认为,此举意味着商店里出售的每双鞋子将增加5英镑(1英镑约合人民币13.54元)的成本。他们和进口商、批发商、消费者一道对欧盟委员会即将采取的行动进行反击。他们的理由是,政府在努力保护那些不能独立生存的产业,却把高昂的成本转嫁到消费者头上。

  指责中国不公平

  据悉,欧盟对中国皮鞋征收为期半年的临时性反倾销税的依据是,调查显示中国产皮鞋以低于本国生产成本的价格倾销到欧盟。但应该指出的是,中国目前是全球最大的制鞋国和鞋类出口国,欧盟是中国第二大鞋制品市场,占总出口量的14.6%。据海关统计,2005年我国对欧的鞋类出口大幅增长。2005年1-10月的出口金额就达26亿美元。

  2005年1月,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针对纺织品、鞋子的三年配额期满后,中国出口商品增加,欧盟随即扯起“反倾销”和“非市场经济地位”两面大旗。众所周知,我国针对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外贸出口还是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出口到欧盟的多数为附加值低的中低档鞋,提高鞋类产品的进口税率,并不能改善部分欧洲制鞋商的生产和销售状况。

  应该看到,自2005年以来,中国纺织品和鞋子出口增长,是由扭曲贸易的配额体制向自由贸易回归时出现的必然现象,与自由贸易情况下的激增是不一样的。中国驻意大利大使馆商业处官员虞苗对记者指出,中国是纺织品贸易体制长期被扭曲的最大受害者,由于配额的限制,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一直受到压制,配额取消后部分产品产能得到释放,在短期内出现较快的增长是自然的、合乎情理的。然而,欧方不顾客观实际情况,仅凭两、三月的数据增长就断然认定中国纺织品对欧盟造成“市场扰乱”,对中国纺织品进行特别限制调查,完全没有道理。虞苗还说,一些国家未能在过去10年根据WTO纺织品与服装协定,逐步放开市场,把70%的配额保留到最后一刻。这也是中国纺织品自配额取消后进口激增的一个主要原因。

  与此同时,在所有指责中国的舆论中,也必须要认清少数意大利政客的“政治动机”。近5年来,意大利经济一直处于迟缓状态,为了掩盖自身的政绩不足,意大利政客往往会拉“替罪羊”上阵。他们甚至还指出,欧盟目前对中国皮鞋的反倾销调查力度不够,这是用阿斯匹林在治疗肺癌。不久前,一位意大利议员发表耸人听闻的数据,称中国的衬衫企业为了压价倾销,甚至不惜以一打(12价)0.5美元的价格向欧洲销售。对此,维多利奥经营中国服装的小老板们不屑一笑:“要是那位议员先生能搞到这个价格的产品,有多少我们收多少”。

  国货必须建立品牌

  分析人士认为,尽管这场贸易摩擦是中欧发展经贸关系中的一个插曲。毕竟,中国纺织品进品只是对少数产业结构缺乏调整的南欧以及新加入欧盟的中欧国家造成一定的影响,而对早在上世纪90年就已经开始向

信息化产业技术阶段发展的北欧和西欧影响不大。

  不过,人们应该看到,意大利皮鞋产业走下坡路的症节在于不思进取,缺乏对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但如果中国产品仅仅满足于物美价廉,占领中低端市场,意大利皮鞋业的今天也许就是中国皮鞋业的明天。因此,正如经济界人士所指出的,国货要自强,品牌最重要。 

  理论上讲,当一种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达到1/3后,就会遇到发展瓶颈,再扩张的难度很大。据世贸组织预测,未来5年,中国鞋业将占领全世界50%的市场份额。但是,我们也必须要认识到,在国际服装和鞋业市场的全球化资源配置大格局中,中国所占的份额虽然较大,但无论是设计、创新、营利,都属于“出苦力”、“被剥削”的低层。目前,许多中国纺织企业依靠的所谓成本优势占据国际市场,但正如英国《金融时报》的调查显示,如果中国企业都按照国际标准实施环保措施,

中国经济
竞争力
将丧失殆尽。“价廉物美不再是中国商品的优势,而是中国企业的悲哀。由此可以看出,只做低成本的搬运工,不可能在国际市场上拥有更多的发言权。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789,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