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正文
 

破解铁老大产权改革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24日 17:02 新经济导刊

  文/刘向阳

  喧嚣一时的春运虽然已经卸下帷幕,很多人想起回家的经历依然战战兢兢。已有20年历史的春运始终处于一种超饱和状态,这既有我国人口众多的客观背景,也有铁路行业改革滞后带来的发展缓慢。长期以来,铁路作为垄断行业,建设资金来源只有国家投资,实践证明,铁路建设投资庞大,仅靠国家单一投资无疑是远远不够的,要从根本上解决铁路运力不
足的瓶颈问题,必须改变铁路建设仅仅由国家单一投资的格局,应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吸收民间资本和外资,拓宽铁路覆盖面,提高速度、运能,在此基础上打破垄断经营,通过竞争来提升服务水平。

  为了打破"铁老大"的垄断局面,国家已出台相关政策,改革铁路的投融资体制,鼓励外资、民间资本进入铁路建设领域,但进展缓慢。究其原因,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完善,产权界定不清晰,民间资本的收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是铁路产权体制改革的制约因素。为此,我们在推进铁路行业产权改革时必须注意到改革中的产权动态性、信用缺失、融资主体等问题,谨防改了又回,回了有改。

  首先,在铁路行业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一定要避免重视产权归属,忽视产权交易;强调产权占有,忽视产权效率的行为。只有产权的权能充分发挥,产权制度的改革才会成功。产权是动态的辩证的权利,占有权利而不能有效地能动地使用,产权制度改革就会进入误区。从某种意义上讲,产权的动态性比选择什么样的产权形式更为重要。因此,在我国铁路行业产权改革的过程中,决不能将产权的形式归属作为终极目标,而应该将产权的竞争性的交易动态作为产权制度改革的核心。唯此,竞争程度才会继续提高,产权才会更清晰,产权的优化配置才会实现。

  其次,谨防产权改革中信用缺失。当前,我国全社会范围内出现的“信用危机”在公用事业产权制度改革中更加彰显。改革中信息不对称、企业不守信用、违约、产品低劣等现象违背了公平竞争的原则,造成了公用事业市场的无序,损害了公众利益。由于公用事业产权制度的改革发生在政府和企业行为中,因而信用危机也会损害政府的形象,从而导致改革障碍。为此,针对作为公用事业的铁路行业产权改革,政府应首先大力扶持专业性的民间资产评估机构,改变资产评估在政府、企业之间的非公开操作,给公众一个透明的评估机制。其次在变更出让产权时应严格招投标制度,在招标过程中公正公开公平。进入产权制度改革的铁路企业要积极树立良好的企业信用形象,表明为公众利益服务的态度,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努力满足公众的多层次需求。

  最后,我国铁路行业改革的理想目标模式应该是走国际化的道路。引入一些大的国际性的铁路企业进入我国铁路市场,不仅仅是充分借鉴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更重要的是对于国际性的大企业,公众普遍认同感较高,公众的安全感、信任度都要远远大于我国的民营企业。外资企业进入铁路领域并没有什么可怕,毕竟所有权是我们的,变更出让的只是经营使用权。何况他们的经营还要受制于我们政府的监管。因此,在某些方面,一定要积极引入国际性的大铁路企业来填补我国缺少经验丰富、规模足够大的铁路企业的空白。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