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政储蓄银行呼之欲出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21日 13:08 《中国投资》 | |||||||||
○ 朱江雄 近日,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银监会2006年工作会议上表示, 2005 年中国银行业发展呈现了良好态势。要推进邮政储蓄体制改革,尽快批复邮政储蓄银行筹建方案,确保年内各级机构组建到位,正式对外挂牌。邮政储蓄银行成立后,将成为仅次于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第五大银行。
此前,国务院第99次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邮政体制改革方案》(简称《方案》)。《方案》要求,加快成立邮政储蓄银行,实现金融规范化经营。 业内人士称,《方案》的通过,标志着组建中国邮政银行工作即将进入实施阶段。截至2005年6月,邮政储蓄系统拥有3.6万家营业网点,存款余额已达1.2285万亿元人民币,占全国储蓄总额9.25%,规模仅次于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和农业银行,位居第五,而且是国内网点数量最多的金融机构。 成立银行的最大优势 中国邮政储蓄业务始于1919年,1953年停办。1986 年,政府出于充分利用邮政遍布城乡的网络便捷居民储蓄的考虑,恢复邮政储蓄。最初,邮政储蓄把吸收的资金转交给央行,并获得 0.22% 的手续费。目前邮政储蓄吸收的存款多数来自农村地区(约占总额的 65% )。这些存款被存到央行,由央行支付转存利率,而该利率远高于邮政储蓄系统支付给储户的利率。 由于邮政储蓄可以坐享巨大的无风险利差收入,各地邮政储蓄网点纷纷采取变相加息、擅自增设分支机构等不公平竞争手段吸收存款,导致大量资金流入邮政储蓄系统。这些违规做法引起了各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的普遍不满。以南京为例,南京邮政储蓄存款总量已和进入南京的一些小型股份制银行相当。 而且,尽管自1996年至2002年央行连续8次降息,但邮政储蓄的转存利率仍远高于同期商业银行交存央行的准备金利率。与此同时,邮政储蓄存款余额每年却以1400亿元左右的速度增长,央行暗补的金额也在不断增加。仅2002年,央行就向邮政储蓄支付了180亿元的转存利息。 直到2003年8月1日,邮政储蓄存款才实行新老划断,此后新增的储蓄存款资金由国家邮政局自主运用,但原有的存款(约8290亿元)继续按4.131% 的利率转存人民银行。事实上,邮储机构这种“只存不贷,坐收利差” 的运营模式一直备受指责。 而且,随着业务的快速发展,邮政储蓄与邮政企业混合经营管理的体制问题日益突出,各种风险难以防范。特别是邮政储蓄新增资金自主运用后,由于邮政储汇局只是邮政局的一个内设职能部门,而非独立法人机构,邮政储蓄体制与风险管理的矛盾日益突出。 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目前的邮政储蓄管理模式和组织体系已经严重不适应其业务发展和监管要求,解决问题的出路必须加快邮政储蓄体制改革,组建邮政储蓄银行,使邮政储蓄业务从邮政部门完全独立出来。 而从全国来看,由于资金只借不贷,使邮政储蓄资产状况非常良好。这个无包袱的企业也许是成立银行最大的优势。 改革一波三折 早在199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央行就提出通过组建邮政储蓄银行来解决转存政策所带来的各类问题。但由于种种原因,该方案最终搁浅。 1999年,央行又曾出台成立邮政储蓄银行的方案,按照央行当时的设计,邮政储蓄银行为国有独资准银行机构。实行全国一级法人制度,行政上隶属国家邮政总局领导,业务上接受央行监管,并申领《金融机构法人许可证》方能营业,其主要负责人的任职资格也须报央行审批。 当时此方案已获国务院批复,但是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邮政储蓄银行并未像预料的那样很快出世。央行一位高级官员称,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成立面临两难——国家邮政总局依靠邮政储蓄生存,如果邮政储蓄独立,国家邮政总局将面临巨额亏损,这将是中央财政的一大包袱;同时,邮政储蓄又是依托国家邮政总局的网点而生存,虽然邮政储蓄能够实现盈利,可一旦从国家邮政总局独立出来,将不能利用邮政网点,这将会相应地增加邮政储蓄的运营成本,新成立的邮政储蓄银行必将面临亏损。 正是这“两难”,再加上国家邮政总局出于自身利益而予以反对, 2002 年,央行邮政储蓄银行方案又胎死腹中。 央行版方案流产后,邮政储蓄改革方案的制定权转到了专司国家重大产业政策制定的国家计委 ( 国家发改委的前身 ) 手中。有了央行版方案失败的前车之鉴,国家发改委操刀邮政储蓄改革的考虑重点之一,即是找到平衡邮政储蓄业务与国家邮政总局利益的有效办法。 “什么身份并不重要,首先要解决其所拥有的将近万亿元资金的用途。” 在从央行手里接手邮政储蓄改革的主导权后,国家发改委在2004年初提出了这样的思路。 事实上,邮政储蓄银行现身的关键问题只在于其整个体制中缺少一个环节,就是具有放贷能力的基层金融机构。不过,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称,邮政储汇局不能提供贷款,也不允许吸纳公司存款,没有任何商业银行的从业经验,当然不可能一夜之间变成一家商业银行。邮政储蓄机构自身建设尚不健全也是问题。“除了吸收民间存款的能力较强外,可以说,邮储机构目前在其他商业银行业务上一点优势也没有”。 一专家认为,将邮储机构改制成邮储银行,其难度不亚于新建一家商业银行,“银行必需的风险控制、信贷管理等机制都是现在的邮储机构所不具备的”。 成立邮政储蓄银行是邮政改革的目标,但这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一两年能完全解决的。比如,邮政储蓄是整个邮政的盈利大户,占邮政收益的 30% 左右,将其剥离出来,对整个邮政的影响巨大,国家邮政总局岂能不力保邮政储蓄不分离?毕竟,1998年邮政电信分家后,邮政全系统亏损严重。 也会出其不意 客观地讲,邮政储蓄银行的组建,是邮政储蓄改革的一部分,而改革需要分步走。专家建议,第一步是将邮政普通服务和邮政储蓄业务剥离开,先分账核算,再并账补亏。第二步才是在条件成熟时,成立由邮政控股的储蓄银行,完全独立核算,而普通服务的亏损由财政明补。 按目前的情势来看,邮政储蓄改革要想获得成功,必须与邮政改革联动进行。但在邮政和电信分家之后,来自财政的补贴到2003年已经停止,邮政普通服务的亏损只能靠邮政储蓄等暗补。在未找到有效补亏办法前,邮政储蓄不可能与邮政彻底分家。而在两者未彻底分家前,根本谈不上组建邮政储蓄银行。 即便如此,邮政储蓄的银行化毕竟是大方向,国家邮政总局也十分清楚这一点。实际上,一场变革正在无声无息地进行,尽管一切都是那么低调。如自2003年1月起,河南、广东等省已全面启动全国邮政计算机系统统一版的建设工程。 系统升级以后,邮政储蓄服务质量和服务速度比以往大幅提高。市民到邮局取款等业务办理时间将大大缩短,系统将增加一卡通、主副卡、同行(异行)转账、代理开发基金、保险等 20 多种新业务,服务种类紧随四大国有商业银行。 而当大家觉得邮政在2004年底该“歇歇”的时候,邮老大的“惊人”举动再次令人刮目相看 ---- 邮政储蓄降低了汇款手续费,将原来加急汇款2小时到达业务须加收5元和汇款及时达加收10元,分别降为3元、5元。这种邮老大“主动”贴近市场的行为令业内人士直喊读不懂。 可见,不是不动,而是时机未到。因为,邮储资金走向市场一定要寻找合适的时机,现在也许并不是合适时候。 而合适的时机指国家经济增长相对较慢,货币流动性相对较小。中国目前正处于抑制经济局部过热的宏观调控关键时期,而成立邮储银行后,邮政储蓄上万亿元的资金得以自主运用,会对全社会的货币供应造成多大冲击呢? 截至2005年,中国银行业总资产达到37万亿元,增长18.4%,主要商业银行所有者权益达到1.1万亿元,增长 19.2%,银行资本增长超过了资产增长,资本充足率达到 8% 的银行已达40家,比年初增加10家,占全部商业银行总资产的73%,银行业总体实力和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 所以, 2006 年就是一个合适的年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