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正文
 

2006年汽车业谁执牛耳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03日 10:27 周末画报财富版

  尹匡

  2006年,对于全球汽车工业来说,可能是意义非凡的一年。

  在这年里,全球汽车格局可能被重新划分,它将代表着一个新的“全球第一”的出现,另外一个时代的开启……

  不久,丰田汽车的年产量就将超过通用汽车,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制造商,事实上,这已不再是悬念。还勉强算得上悬念的是,这一天是不是就要在2006年到来?

  单从数字来说,在2005年,通用仍保住了全球头号汽车制造商的头衔。产量估计约为810万辆的丰田,仍未能赶上产量917万辆的这家美国巨头。

  然而,丰田公司2006财年的目标产量将达906万辆,与通用2005年的产量非常接近。考虑到通用裁员、大规模关闭工厂等不确定因素,业内人士估计通用2006年的全球产量甚至不会突破900万辆。如果这样的话,那么在2006年,丰田就将取代美国通用,正式夺下全球汽车业的王位。

  然而,问题并非如此简单。单纯的产量数字,并不能真正囊括“全球第一”的含金量。“谁是天下第一”始终引人关注,也一直困惑着通用和丰田。在2006年,这一谜底或许就会一见分晓,并将进入一个新的分水岭,也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启。

  美国“霸主”地位受到挑战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世界汽车的发展轨迹,似乎也蕴涵在“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句中国的俗语中。19世纪,第一辆汽车诞生于欧洲,欧洲也因此成为了奔驰、罗孚、劳斯莱斯等众多经典汽车品牌的摇篮,它在那个时代进入了一个鼎盛时期。

  然而,到了20世纪,随着工业中心的转移,汽车制造中心也转到美国,由通用、福特、克莱斯勒组成的美国三强,构筑起了美国汽车的黄金时代。而欧洲的许多汽车厂,受累于两次世界大战的摧残,或从此式微,或收归国有,走上了一条曲折的道路,仍能坚守原来成长基因的已为数不多,加上市场狭窄,群雄已无法与美国这一超级汽车大国相提并论。

  被称为“车轮上的国家”的美国,其汽车年销量保持在1000万辆以上,几乎与整个西欧市场的总和相当。汽车已经成为美国人生活的基本用品,是这个土地广袤、人口分散的国家形成今日美国意识的重要力量。

  这样的汽车市场、这样的汽车文化,成就了两个美国“汽车巨人”——福特和通用近一个世纪的辉煌——从上世纪开始,福特和通用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厂商,风云一时,无人能望其项背。

  现在,历史的车轮转到了一个新的弯道。

  进入21世纪,美国底特律的上空已“乌云密布”。追求大而全使美国汽车厂商陷入了成本的制肘,尤其像通用,不同的生产线、不同国籍的汽车品牌这些曾经是通用称霸全球的骄傲,现在正吞噬着它有限的资金,并结出了鞭长莫及的苦果,而庞大的养老金与保险支出亦成为钳制他们发展的紧箍咒。

  此时,轻装上阵的日本汽车厂商已冲到了汽车产业竞赛的第一梯队,早在2004年,日本汽车在美国市场的销量达486.6万辆,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30%。华尔街投行摩根大通市场分析师韦尔指出,美国汽车公司正在启动大规模的结构重组计划,这将极大程度降低生产能力,其市场份额有可能进一步萎缩,而美国汽车丢失的份额大多被日本汽车公司瓜分。丰田的美国市场负责人兰茨表示,公司计划把美国市场的占有率从目前的13%提高至15%。

  此时,关键还不止是产量上的较量,在利润为王的今天,能否赚钱、赚多少钱才是真正强大的表现,而这恰恰是当前丰田的拿手强项。

  丰田,已经成为世界公认的“最会赚钱”的汽车公司。丰田其独有的“精益生产”,不但在成本上可以比别人平均降低7%,而且,也使丰田汽车几乎成为优良品质的同义词而在全球畅销。2004年,丰田的全球销量达到670万辆,取代福特汽车公司上升为世界第二大汽车公司。丰田汽车公司在截至2005年3月的财政年度,净利润达到1.171万亿日元(约合109亿美元)。相比之下,通用汽车2005年度第三季度净亏损16.3亿美元。

  不仅如此,除了丰田以外,日本还有7家汽车公司都发布了各自十分可观的财务报告。面对国际油价一路飞涨的严峻形势,以节油轻便为特点的日本轿车相形之下受到追捧。丰田、日产、本田、铃木这4家日本汽车公司的全球产量全都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

  美国汽车,曾经凭借其独一无二的经济地位,随着工业化的进程而突飞猛进,超越欧洲,成为汽车强国。如今,日本汽车,凭借其低廉的价格、经济省油和优良的品质而受到全世界欢迎。看来,以丰田为代表的日本汽车称霸全球已是趋势所在,更重要的是,它代表今后经济、环保汽车发展的大趋势。这无疑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启。

  争夺第一,“战火”烧至中国

  与其在美国市场深陷困局不同的是,通用在中国找到了它的一方乐土。它与

上海汽车集团合作以来销量一路爬升,直至在2005年度,上海通用
汽车销量
首次超过上海大众,跃升为中国汽车销量“
状元
”厂家,这一成绩打破了由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由上海大众领跑中国车市的局面。

  中国,在今天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汽车市场,仅次于美国与日本,而且还是发展最快的市场,可挖掘潜力巨大。“得中国者,得天下”,这对全球汽车巨头来说也已成为一个事实。当全球各大汽车厂商纷纷涌到中国之时,对于通用、丰田来说,中国市场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不管今后通用与丰田的全球竞争如何进行,中国市场都将是他们欲操胜券必须倚重的市场。正因为如此,他们现在在中国的竞争愈发显得剑拔弩张。

  如果说此前大众一度取得中国80%以上的销量,主要凭借的是它的“先发优势”,无人与其竞争才获得的,那么对于通用来说,它今天的成绩,主要凭借的还是其成功的营销策略。

  在此之前,中国汽车合资厂家中,几乎都没有形成一个完整意义上的营销体系,而通用则充分贯彻了其在全球的“金字塔”产品布局和营销策略,其合资公司上海通用目前已经形成了十几个产品系列,并从高端到低端整合到凯迪拉克、别克和雪佛兰这三大品牌网络,从而在中国市场上所向披靡,最终获得今天中国销量第一的头衔。

  正如在新年到来之际,上海通用总经理丁磊说的那样:“上海通用每个细分市场的产品都有其各自目的,有些是做销量的,有些是打品牌的。”

  那么,通用能坚守这一宝座多久呢?近两年来,通用能在中国获得营销策略的成功,主要还是因为营销更为强大的丰田还没有真正呈现威力。

  丰田在中国属于“迟到者”,发力远比大众、通用要晚。直到2002年10月,第一款国产丰田轿车“威驰” 才在天津一汽丰田下线。但是,迟到者的爆发力却让人吃惊:短短的3年里,丰田已经在中国市场推出从经济型轿车“威驰”、中档轿车“花冠”、高端品牌“皇冠”、中级轿车“锐志”,以及雷克萨斯LX470等多款产品。

  而且,丰田对中国市场也越来越重视,在建的4个海外新工厂中,就有2个设在了中国。同时,丰田把2010年在中国达到10%的市场占有率作为其实现“世界第一”目标的重要筹码。

  一位丰田高层曾表示:“丰田要么不来,来的话就是最好的。”丰田似乎一点都不介意在中国的“迟到”,也没有人对此表现出一点着急的心态,更多的是给人一种成竹在胸的印象。

  去年,锐志的低价入市引发了国内几乎整个中高级轿车市场的价格动荡,“撒手锏”新一代佳美又将提前进入中国市场,混合动力车型普锐斯业已上市占据中国未来环保汽车产业先机,丰田在中国车市的全面发力今年已经开始。再加上丰田在中国进口车市场苦心经营多年,已经打下了非常扎实的营销服务网络基础,使丰田的进逼更显得来势汹汹。

  面对丰田,通用显然也不会示弱。就中国而言,通用在中国的本土化程度是目前丰田不能比的,它做得更彻底。在所有汽车业合资双方中,通用和上汽的合作关系应该是最良好的。通过这几年的发展轨迹,我们可以了解到,在通用的配合下,上海通用已经成为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汽车公司,具备了其他国内厂家没有的快速市场反应能力。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通用将进口车萨博营销权也交给了上海通用,这已经不是简单的信任关系。与其他厂家在中国都找两家合资方不同,通用始终“吃定”上汽,无论在山东,还是在广西发展建厂,它都会携手上汽,一起进军。其中的信任关系是目前中国合资公司中十分少见和难能可贵的。

  相对来说,日韩企业在与中方的合作上显得保守而谨慎。一方面,丰田在销售上成立一汽丰田销售公司,相对削弱主机厂在销售领域的话语权,方便掌控销售渠道。另一方面,在零部件采购等方面,日韩企业大多采用自己本国的零部件企业做配套,自己赚钱的同时,不忘分自己同伴一杯羹。尽管中方在股份比例上占有微弱优势,但在利润赚取上并不占有优势。这也是日韩企业与中方在合作过程中往往发出不和谐音的原因所在。这种不和谐音也许在一定程度上对其在中国的发展上产生一定影响。

  当从另一个角度考虑,如果它们意识到这个问题,或者采取措施把这种影响缩小到最低限度,日韩汽车企业在中国将会有极大的突破。到那时,通用在中国也会面临其在全球面临的局面:被赶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