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正文
 

一年并购18家企业 中化面临整合大考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28日 07:27 第一财经日报

  本报记者 王佑 发自上海

  在当家人任建新的领衔下,始创于2004年的新国字号企业——中国化工集团(下称“中国化工”)疾风骤雨般开展了大规模的收购行动。去年2月到今年2月,18家新公司并入,含2家外资和16家国有公司,并如愿获得了5家国内上市公司的操控权。

  任建新的目标是,3年时间,将中国化工打造为资产和销售收入均超过1000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并将力争跻身世界500强。

  但整合问题接踵而来:该集团产业分布广阔,而且大多所收购的公司非行业龙头,资产状况不尽如人意。在打破了固有的平衡之后,怎样拿捏上下子公司的微妙关系,重新构建起新的平衡?超速扩张,是否会因资金过度绷紧,而导致无法转身的尴尬局面呢?

  1年内收18家企业

  中国化工在原化工部所属企业的基础上重新组建,拥有资产500亿元,销售收入400亿元。

  集团全资子公司包括资产200多亿元的中国蓝星(集团)总公司(下称“蓝星”)、中国昊华化工(集团)总公司(下称“昊华集团”)等8家企业。

  中国化工的收购方法分为两种:一是由中国化工的高层亲自出马谈判,收购项目完毕后,被收购公司仍将归属到相应的子公司下(如收购青岛黄海橡胶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沧州大化集团。)

  另一种方式是:以集团的原8家子公司直接出面,与当地国资委(或母公司)签约。这样一来,被收购方的控股上市公司资产(或创利最大的企业),也落入了中国化工的名下。

  “现在的扩张仅是一个序幕,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收购项目。”中国精细化工协会副理事长严瑞瑄大胆预测。在一些场合,该集团核心领导层给下属各公司高层开出的任务之一,就是四处收购大型国企项目。

  多数项目不用真金实银

  无论是外资还是中资,中国化工的收购都显得一帆风顺,多数项目不用现金方式。该集团的策略是,以新增项目或技术改造项目来推动之后的资金注入。

  在与两家外资企业收购协议中,中国化工的要求是无现金收购和不承担对方负债。根据该集团的公开披露数字显示,外企的总收购价码为5.45亿欧元。“可能是通过银行贷款或逐步到账的形式,介入这些公司的内部运作。”严瑞瑄称。

  严瑞瑄表示,一年内的收购项目如此眼花缭乱,也是由于很多项目属于国有资产,直接划归到中国化工集团内就行了,根本不必付款。“一般的收购,都是以股票或者现金收购的模式进行。在国外,一年内收购这么多企业,甚是罕见。”

  巨额债务负担

  被中国化工收购的国内企业则大部分亏损,或者盈利能力欠佳。中国化工所要承担的,是随之而来的巨额负债和人力成本。

  中国化工子公司所收购的广西河池化学工业集团(下称“河化集团”)颇有代表性。河池市国资委一位内部人士介绍,河化集团效益一直不好。从2000年起,国资委就在不断在寻找接盘者。“曾经谈过的企业也很多,如恒大实业等,但因集团的债务过重,最后都没有谈拢。”

  河北集团旗下子公司河池化工(000953.SZ)虽然赢利,手头上却一直紧张。2004年2月,为了整合投资,该公司以850万元的原价,转让了上海某公司股份。2005年4月,公司拟向其职工借款1500万元至2000万元启动数个技术改造项目,但终因群众意见过大而不得不取消该计划。

  而中国化工集团则看中河池化工的尿素经营业务。通过1年半左右的接触,欣然承债收购河化集团,负担起了10亿元的债务。

  同样的例子还有被中国化工子公司中车集团收购的黄海橡胶集团。从2005年起,因为与其他公司的货款及其他纠葛,黄海橡胶集团所持有的黄海股份(600579.SZ)共被冻结过5次。早在2003年,股份公司就获得2.8亿元的贷款资金用于建设70万套全钢子午线轮胎,时隔3年,该项目并未获得一分效益。

  黄海股份在2004年净利润下降50%的情况下,2005年出现严重亏损。净利润达到-9180万元,相比上年同期大跌712.78%。在效益滑坡的情况下,该公司居然加大了售后服务(如三包理赔)力度,致使管理费用大幅上升。

  一位参与过合资谈判的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几年前,黄海股份资产很好,全钢卡车胎设备在国内堪称一流,仅次于上海轮胎橡胶集团。现在黄海股份出现如此大的亏损,让人觉得蹊跷。“去年卡车胎利润还是很丰厚的。”

  大部分被中国化工相中的上市公司(或非上市公司),都有母公司背景。部分母公司长期占用其子公司资金,且与多个子公司之间的来往密切,稍有不甚就会产生资金短缺现象。

  整合难题

  对于这18家企业,中国化工将怎样整合,推动资金又从何而来呢?

  中国化工的常用手法是,改制初期,调整被收购企业的高管职务,然后再进行技改、对上下游资源(如提供原材料、联合营销等)进行整合。

  资金供应上,中国化工已凭借其强大的国资背景,拿到了国家

开发银行200亿元的贷款。同时,它也宣称还可以获得其他的优惠政策,帮助这些企业走出困境。

  根据河池市国资委上述人士的说法,在合资谈判中,中国化工不向高管承诺保留职位。另外,黄海橡胶集团的一位高管也调任中车集团,担任要职。

  中国化工子公司农化总公司收购河化集团后,将投入资金5个亿用于改造设备和营销推广。“河池化工的资金量不够。现在,中国化工的第二笔款项已经到达河化集团账户。”2004年和2005年,河池化工部分原材料长期闲置,技术项目处于长期停建阶段。农化总公司进入不到1个月,就获得了2000万元的流动款项。

  中国化工的另一种方式是:产业整合后,中国化工再操刀进行资本运作,如上市或者资产转让。

  外界传言,中国化工子公司中车集团还有把桂林橡胶厂等两家橡胶公司收纳旗下的计划。曾经参与黄海橡胶集团收购的上述人士表示,“中车可能会通过产业规模的扩大,增强资本实力,再谋海外上市。”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任建新的一个特点就是擅长资本运营。但现在看来,任还是以攻击为主。中国化工的未来之路,走得太快太急并不是好事。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627,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