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檀:把任志强们塑造成恶棍并不能解决问题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22日 02:45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 |||||||||
上海证券报 叶檀 最近,房地产市场有两则大新闻,一是任志强先生又出惊人言论,认为中国出现穷人区和富人区很正常;二是国家统计局和国土资源部以数据驳斥房地产商试图为抬高房价找理由的"地荒"论。
从表面看来,这两则新闻除了事涉房地产,无甚相关之处,但实际上暗通款曲。在房价高企被视作正常的"美好"岁月,房地产商与政府有关部门都能从房地产这块大蛋糕中各分一块,双方其乐融融,我们也时常聆听房地产业界与政府某些官员合奏房地产健康发展论的高调。 如今,房地产健康论大势已去,到了分摊房地产市场不健康的责任之时,各说各话、大起争执也在情理之中。双方自然应该拿出各自的数据和事例,接受公众的检验。不料,就在这一关键时刻,任志强又跳将出来,说出富人区和穷人区的昏话,加上房地产商众声附合,主动成为民意攻击的靶子,使房地产商成为仇贫的代名词,属于不智之至。并且,还使得争论偏离理性分析的轨道,转变为对房地产商的愤怒的道德讨伐。 本应是一场房地产市场的行政垄断与公共产品提供不足,以及房地产业为何无法细分消费群体的探讨,如今却成为房地产商是否是经济恶棍的争论,想打麻雀却误中鹌鹑,目前的市场争议往往如此。 人们不仅对房地产商在强大的民意之下,继续仇贫的语言暴力表示愤慨,更担心的是贯穿在这一语言背后的逻辑:无钱人士只配露宿街头,城市也必须为贫民窟重新安排位置。市场化在此意义上等同于仇贫。这是伪市场化在房地产市场的延续,即以市场化为幌子,推卸政府应尽的社会保障与公共产品供应之责,以及市场消费层次的必要区分。 但我们不应为此混淆了视线,把房地产商塑造成恶棍并不能解决房地产市场的问题。满足社会低收入阶层的最低生活保障,和为房地产业细分市场提供前提条件都是政府的责任,尤其是在现行土地和金融制度之下。 实际上,在关键问题上,政府部门的态度颇为暧昧。房地产新政实施之后,有关部门一直强调"稳定房地产价格"。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宏观室主任袁钢明对此的解释是:"(房地产价格)涨幅太低,有碍经济的正常发展、消费很难启动;涨幅太高,超过7%以后,经济发展的危险性加大"。另以土地拍卖制度而论,国土资源部计划推出勾地制度,初衷无疑是为了提升土地的保底拍卖价格。而国家统计局和国土资源部最近提出的房地产属于产能过剩行业,和地荒论纯属无稽之谈的言论,显然也为收紧土地供应埋下了伏笔。 果真供应过剩,房地产价格应该下降才是,这与一些部门对市场的感觉相反,房地产价格并未有明显下降,广东等地区还出现了报复性反弹。此时,按照市场派的做法,政府应该加大土地供应量,使市场消除对未来房市上涨的预期,以降低房价;按照政府是公共产品提供者的观念,政府应该在推出土地时明确土地的用途,以切实的态度防止房地产商与权势阶层将经济适用房等公共产品攫取为囊中私物。可惜,两者我们都没有看到,却看到了一场莫名其妙的争论。 这次争论有可能使得房地产业偏离房地产新政既定的正确航道。政府事实上拉升土地价格的做法,将使新政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取得的调控成绩化为泡影。既不愿放弃房地产业的丰厚利润,又要获得亲民的美誉,一些行政主管部门这种骑墙的态度,是房地产商迟迟不愿向新政低头的根本原因,他们正在测试政府对房地产业的调控底线。 在这样的情况下,政府显然应该痛下决心,逐步退出房地产业的利益链条,严格区分公共产品与市场产品。否则,我们还将看到类似于此次的无聊斗嘴继续上演。 |